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騰訊寫稿機器人、德勤財務機器人、阿爾法狗相繼誕生,無一不彰顯著人工智能時代已然到來。會計作為我國傳統行業之一,在人工智能的抨擊下,如何實現其改革創新,是務須解決的燃眉之急。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特點,探討我國會計改革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我國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改革助力。
關鍵詞:人工智能;會計改革;現狀;對策
為了適應人工智能發展,《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貫徹實施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對會計領域的信息技術起到了一定指導作用。然而,我國傳統會計源遠流長,改革創新之路困難重重。為了再造會計核算模式,提高財務決策效率,必須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改革,融合人工智能與財務會計,實現我國會計的轉型升級。
一、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改革現狀
(一)法律法規缺失
在會計領域,我國已建立一套以《會計法》為首的法律法規體系,雖然相比以往,該體系內容更為全面、規定更切實際,但仍存在立法不健全的問題。如法律責任界定模糊,出現問題時難以劃分責任;懲戒力度不足,違法行為屢犯不止。這些問題是會計法律法規的歷史遺留問題,如若不加以解決,必然阻礙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改革。此外,對于人工智能,我國頒布的相關文件少之甚少,只在《“十三五”規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等制度略有談及,但涉獵篇幅有限,規定模糊不清,系統性和實踐性不足,難以將其作為權威指導,政治層面有待提高,缺少專門指引會計領域人工智能建設的制度。
(二)管理體系不完善
對于企業而言,戰略是一個長期性目標,一旦制定便不輕易變動。在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爆炸式發展,運營模式、生產流程、營銷渠道已然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面對這些巨變,某些企業仍紋絲不動,未對戰略管理進行調整,人工智能因素無法融入企業戰略,會計改革難以推動。在人工智能時代,重復簡單性會計工作將被替代,這意味著部門機構以及職能崗位的重新設置。但部分企業沿用組織架構、崗位設置、人員配備,導致權責劃分不清、工作青黃不接,阻礙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內控、考核、監督等制度不完善,崗位職責未做相應變動,考核指標缺乏科學性,改革獎懲力度不足,會計改革缺少一個完善的內部制度體系。
(三)改革意識薄弱
一是行業層面。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并非針對某個企業,而是整個傳統會計行業,改革創新成為必然。雖然我國提倡會計改革創新,但似乎意識不甚堅定,改革涉及范圍有限,未來發展方向不定,如何融合人工智能與傳統會計,缺少一個堅定明確的目標。二是領導層面。具體到各個企業時,領導層面的思想基調至關重要,某些領導固步自封,思想落后,沒能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內涵,以為簡單的會計電算化便是人工智能,用于會計改革的資源相當有限。三是員工層面。在改革過程中,由于帶頭效應缺失、激勵力度不夠,員工的改革積極性較低,全員參與難以實現,加之會計改革必然引發崗位調動,部分員工的抵觸情緒,將間接影響會計改革的成功與否。
(四)信息化建設不足
在硬件方面,基礎設備不健全。就現狀而言,大多數企業已經實現會計電算化,電腦等硬件設備也已完備。但不乏部分仍停于手工記賬,硬件設備較為破舊,死機、藍屏時有發生,難以保障會計系統正常運行。此外,盡管財務機器人會逐漸普及,但成本高昂的定價必然不能親民,加之日常維修費用,對于企業而言將是一筆巨大開支。在軟件方面,會計系統適應性差。軟件公司統一開發的會計系統,與企業會計契合度不足,涉及不到的某些固有功能無法刪除,占據系統內存和空間,各管理系統間也難以有效銜接。同時,由于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以及數據信息的無形性,黑客、病毒威脅性增加,防毒軟件的缺失、數據備份的失職、實時監控的缺位,都是會計改革信息化建設的軟肋。
(五)會計人才匱乏
人工智能的出現,替代了低層次重復性工作,會計工作從財務會計傾向于管理會計,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財務分析、管理決策等知識,還要熟練運用計算機軟件,這類人才在我國相當匱乏。一是因為人才輸入不符。人工智能時代雖然已經悄然而至,但多數高校還未意識到市場需求的轉變,開展的還是諸如財務會計等傳統課程,向社會輸入的會計難以從事財務分析等工作。二是因為服務市場受限。盡管會計服務機構意識到人才需求的變化,但由于管理會計證書的層次性以及普遍性不敵其他,業務無法大范圍拓展,管理會計服務市場受限。三是因為自身素質不足。長期從事財務會計工作,讓會計人員安于現狀,分析能力、決策能力有所下降,從心理上抗拒重新學習,盡管努力學習也無法成為管理會計人才。
二、推動會計改革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法律法規,提供制度保障
在人工智能時代,為了推動會計改革發展,必須完善法律法規,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健全會計立法。清晰界定法律責任,確保問題出現時,能具體落實責任;完善懲戒條款,增加刑事責任,嚴格杜絕違法行為;廣泛聽取執法意見,加強頂層設計,確保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建立專用制度。在相關制度中,適當增加規定篇幅,提高其系統性和實踐性,指導會計改革的實施,并適時建立專用制度,明確人工智能的概念等,以及會計改革的具體措施。
(二)健全管理體系,優化內部環境
健全管理體系,優化內部環境,是實現會計改革的必要措施,應當從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管理三方面著手。時刻關注科技市場發展,根據人工智能對企業的影響,合理調整戰略目標,將人工智能因素融入企業戰略。簡單重復性崗位撤銷,由人工智能機器替代,增設管理會計等崗位,重新分配會計人員,確保人力資源的最優化。完善內控、考核、監督等制度,合理調整崗位權責,健全考核指標體系,提高改革獎懲力度,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制度體系。
(三)增強改革意識,奠定思想基石
在行業層面,政府機構應當設立一個堅定明確的目標,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與傳統會計的融合發展,以會計高水準地區為試點,逐步擴大改革范圍,行業組織如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協助政府機構推動改革。在領導層面,企業領導必須意識到人工智能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正確理解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樹立先進創新改革思想。在員工層面,加大改革獎勵力度,激勵創新爭優員工,安撫反抗改革員工,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全員參與性。
(四)改善硬件軟件,提高科技水準
其一,健全基礎設備。根據資產規模、地區物價、設備水平等因素,建立信息化專項經費,確保資金支持硬件發展。此外,日常維護至關重要,嚴格控制濕度、溫度、光照等物理因素,定期檢查電腦、主機、財務機器人等設備。其二,完善會計系統。為了提高會計系統適應性,必須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增減功能模塊,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提高管理系統銜接性。安裝防毒軟件,設立網絡安全墻,電子紙質雙重保存數據,實時監控數據流向。
(五)加強培訓學習,建立人才隊伍
首先,我國高校必須意識到會計行業的變化,在傳統課程設置基礎上,增添管理會計相關課程,融入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因素,培育學生財務分析、管理決策能力。其次,提高管理會計證書權威性,大力發展管理會計服務市場,鼓勵服務機構轉戰管理會計領域,不斷提高服務市場專業水平。最后,開展會計改革學習培訓,設立相應獎懲制度,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不斷鼓勵會計人員提升自我,從內部渠道滿足會計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晶.淺議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中國商論,2018,(27).
[2]廖倪等.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應對[J].商業會計,2018,(16).
推薦閱讀:《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主辦。國家級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