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呈爆炸式的傳遞,大學生的言語、思維、觀念無不深受網絡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這種思想動態,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并對他們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有、有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網絡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及時更新自己的網絡信息庫,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信息的吸引力。
新媒體時代下,網絡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進網絡也成為時代的要求和趨勢。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大部分局限于課堂教學,即使已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課網絡平臺的學校,由于平臺的內容空泛、形式單一,導致學生點擊率低,從而沒有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達,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變化。新媒體時代下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播模式,網絡教學日漸成為高校教學的一部分。但是,網絡在給學生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弊端。因此,思想政治課在面對新媒體時代帶來的這把“雙刃劍”時,就必須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即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某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也要培養學生迎著正確的方向提高自身修養。思想政治課必須在講清必要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教育指導、社會實踐、自我提高來達到教學目的。思政課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社會活動,從理論轉向實踐,從書本知識轉向個人修養。同時,要讓學生清楚“德”與“法”的新內涵,“善”與“惡”的新標準,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提升個人修養。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更要結合新媒體時代下,學生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傾向,通過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努力在理論與實踐、知行統一的原則下進行思想、文化和人格修養,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行為取向。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資源,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時政熱點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直觀、科學、生動的教學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利用計算機網絡,構建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機制,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最大限度集合思政課教學資源,推出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要求、適合學生學習的網絡思政課教學和學習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豐富的思政信息內容,構建虛擬的思政教學課堂,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精髓,增強教學效果。此外,各高校應及時將思政課相關教學資源實現網絡共享,設置合理使用權限,讓學生自己支配時間主動學習,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學習陣地。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轉變觀念,合理進行自我定位,把自己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探索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綜合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案例式教學、參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思政課的社會實踐,通過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為自我教育的主體,把內在思想品德轉化成個人的行為規范,成為自己真正的價值選擇。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當地政府、企業的優勢,積極拓展思政課的第二課堂。與當地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合作解決經濟理論類課程枯燥、抽象的局面,也讓學生體驗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和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偉大作用。組織形式到改革成效大的企業、沿海地區、革命老區考察學習,讓學生在改革的浪潮中吸收新鮮的信息,開拓視野,在實踐中接受形勢政策教育。此外,通過開展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讀書交流會”、“大學生實踐報告會”等活動,對于加深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