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市面上有中國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等,由一些原來出有百科全書的出版社出版,另外,MICROSOFT的ENCATA系列在市場有重要影響。這類產品由于制作者資金雄厚,資源豐富,所以產品的綜合質量屬最高之列。另外,市場上還有一些就某個百科常識專題所做的產品,比如說,植物、蕨類植物、亞馬遜流域生態、物理學、中世紀歷史、宇宙探險等。這些產品多以外國和臺灣出品的為主,大多質量良好。而國內出品的大多數屬于粗制濫造。
本文是《小論多媒體出版物》的續篇。是次調查的對象包括廣州深圳的正版和翻版CD-ROM市場,若干制作或發行多媒體出版物的公司,IT專業刊物對CD-ROM出版物的個別介紹和市場調查報告。本文的目的是探討CD-ROM出版物市場各領域(題材)的投資機會。對CD-ROM出版物市場調查及探討投資機會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本文僅作初步探討,對于別人已論述過的標題本文不再重復,僅推薦閱讀之。
就市場表面形勢看來,這幾年CD-ROM出版物的種類和數量在快速增長,加入這個市場的制作商和出版商越來越多,市場在膨脹(數字見上篇)。然而,一些背后的情況應該引起投資的注意,這個市場存在一些問題。
對市場的分類及簡評:
這個分類僅就市場上常見的題材進行簡單的分類,其中的數字是不完全統計的結果。
1.中小學各科教材系列。
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深圳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巨人公司、樹人公司還有幾個不著名公司,總共10家以上出品了同題材產品,都是綜合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巨制,并且大部分的風格相似。所以,市場上的這等陣勢真是令潛在投資者眼花繚亂。
2.素材庫系列。
這些圖片庫有些是面向美工的圖庫,有些是風光,名畫、名車,人物、發型、時裝之類的畫冊。市場上不下100種/系列。這種產品是圖片的簡單瀏覽,產品的開發的難度最低,并且,如果產品是尊重著作權的話,產品的主要成本是在版權費方面,并且不大可能是幾十元的零售價格。
3.音樂教育系列。
這主要包括STEP BY STEP音樂原理教育(有5、6種),音樂專題欣賞(有幾十種)。大部分的制作水平偏低,就象教科書那樣沉悶。
5.外語學習
就在市場上看到的而言,這類產品的種類占到1/4左右。大多數的制作水平都差不多,內容的豐富程度和組織結構的質量勉強可以。盡管如此,用CD-ROM學習外語顯然比起傳統的錄音帶、唱片、錄像帶有優越之處,所以,市場上出現種類眾多的產品在廝殺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類產品中,以清華大學光盤制作中心的《大嘴英語》代表著較高的制作水平。
6.電腦學習
這類產品的代表有《開天辟地》、《輕輕松松學電腦》等,還有學習WORD,EXCEL,VB之類。這類產品的題材撞車情況與中小學各科教材系列的情況相類似。
7.文學
這類產品有名著集合、詩詞賞析等,由于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學資源,這類產品有幾十種/系列。各大知名出版社都有這類題材的光盤出品。另外,科利華的“一百本書”系列是業界做得比較大規模的。
8.期刊合集
這類產品有《讀者》、《電腦報》、《中國計算機報》、《計算機世界》等報刊的衍生產品。
作為投資者應該注意的行業存在的問題:
低水平重復投入和選題大撞車(見‘軟件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之軟件開發商)另外、互相抄襲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最明顯的例子是以中小學教材為藍本的系列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至少有10個以上的這類題材的系列產品,并且,軟件的內容、組織結構和包裝相似。
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
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教育部門、軟件公司加入這一行的競爭。象北大方正、雅奇等成名軟件公司都建立了相應部門投入這一行的競爭。這些變化主要發生在1997年。本人在《小論多媒體出版物》的一些關于行業入門門檻的觀點在這里要修正一下,根據調查,眾多的產品的出品并不會因版號問題而有麻煩,因為制作者可以隨便找個出版社進行出版和發行的工作,打個比喻,制作者是書的作者,通過出版社出書,賺取版稅而取大頭,出版社僅扮演小角色。另外,盡管創業者比較難進入這一領域,然而,成一定規模的軟件公司卻可以輕易涉足這一領域。
低制作水平的產品能夠迎合一定的市場需要。
產品的零售價格不斷下降。
據專業媒體報道,1997年軟件的整體價格比1996年下降了20-30%,在多媒體出版物中尤為明顯。現在的正版碟的零售價大多低于100元,最低的價位是三十幾塊,即使是一些標價100元以上的產品,實際也可打折而低于100元。
5.多媒體出版物的產品生命周期一般是六個月。一些廠商還未收回投資,其產品已被市場淘汰,另外,流通商為減少風險而會向生產商要求更長的代銷期和更低的價格。所以,生產商需要有很強的策劃和創新能力,以及最好有名牌效應。
物色投資對象:
盡管這一行業存在種種問題,然而一個正在增長的行業總會有投資的機會。這里探討一下物色投資對象時需要注意的部分因素。
某公司正在熱銷的某個題材的產品并不能說明其長期的盈利能力,因為多媒體出版物的產品生命周期一般是六個月。盡管某些題材的系列產品可以有較長的生命周期,然而,死守某一題材如教材、外語學習等的代價可能會越來越高,因為同題材的競爭者會越來越多。因而,公司的尋找新題材的策劃和創新能力是更重要。
一個僅以多媒體出版物為主要的公司存在著很大的經營風險:如果某個題材的產品失敗了,可能會導致一段時間里公司的收益很差。
對于上述的風險,一個理想的公司會有以下特征的一個或多個:
具有能同時開發幾個題材的產品,這當然要求公司有較大的規模;
公司有著豐富的題材資源,例如,一些科技類的出版社及其辦的多媒體出版物公司,如科技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IDG等,這類公司除了本身有很多具版權的資源外,還跟各商界有密切聯系。
4.由于目前題材撞車的情況很嚴重,如果一個公司主營上述題材分類的1、2、5、6、7的話,那么這個公司的考察只能從其是否績優來考慮了。
參考:
軟件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軟件世界98,4)
PC軟件市場全息圖(中計報98,3,26)
推薦讀物:
評說光盤出版物與Internet(計算機世界,98,3,23)
1997:中國多媒體市場調查報告(多媒體世界,計算機世界,98,4,6)
CD-ROM出版物的細分市場研究(計算機世界,9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