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本質上應是通過“任務”來誘發、加強和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的真正動力系統。文章發表在《電子技術》上,是電子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字 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設計 實施步驟
任務作為學習的橋梁,“驅動”學生完成任務的不是老師也不是“任務”,而是學習者本身,更進一步說是學習者的成就動機。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匱乏無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在計算機教學的應用已充分顯示出其優越。文章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進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優勢、并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教學設計。
一、引言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然而很多計算機任課教師受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根深蒂固,仍采用傳統的講解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重視知識共性的灌輸,忽略了作為“主體地位”學生能力個性的培養。知識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單向傳輸,使得學生失去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探究式教學法。最早是美國教育部1993 年提出,進入21 世紀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被教育界普遍的認同。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描述
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一個目標,基于幾項任務來完成的,適合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課堂任務的設計師,是學生學習的咨詢者、指導者、輔助者;學生才是教與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
期刊發表電子論文格式規范:命題的類型:一般用護理方法、用護理結果、用研究對象進行命名。文題的具體要求:文題歷求簡明、醒目、文字應高度精練,能概括文章主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中間盡量不用標點符號,但末尾不能用標點符號,文題中間避免使用非規范化詞或代表號。
具體的說就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師生共同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內容,由教師對新知識建構和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而巧妙設置任務,把知識、理論性內容溶于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并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與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這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操作技能,開拓創新,于是他們也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優勢(一)以“給定任務”為牽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實踐性強,強調動手、設計能力。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大量的時間用于基本概念的講授和理論的理解。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教學,通過制定可行的任務案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將所學新知識和技能蘊涵在“任務”中,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討論,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經過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親自上機設計、調試、運行,最后成功完成“任務”,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二)以“自主學習”為主線,促進團隊協作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圍繞著教師給出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向老師、同學、書本、網絡尋求幫助,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實踐進行設計、調試和運行等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最后歸納總結得出系統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般采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意見交流”、“互幫互助”等形式,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之間溝通,讓學生學會表達見解,學會聆聽他人意見,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
四、任務驅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設計(一)任務設計任務的設計是由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報紙、期刊等媒體收集資料,由師生共同討論或由學生根據自身需求自主提出,任務應符合每個人的興趣和個性需要,學生完全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學習。
教師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任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考慮到任務的大小、完成時間以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設計出最好不要超過兩個以上的重點,規模宜小,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的任務。
電子期刊發表須知:《電子技術》是由上海市科學協會主管,上海市電子學會和上海市通信學會主辦的技術性月刊,擁有國內統一刊號、國際連續出版物號,在國內外均有發行,1963年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