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從資產和負債角度進行的公允價值定義。SFAC7《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中將公允價值的定義擴大到資產和負債的角度,“在自愿的當事人之間進行的現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銷售中,能夠購買(或發生)一項資產域負債)或售出域清償)一項資產(或負債)的金額。”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在IAS32《金融工具:列報和披露》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各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根據公允價值的定義、學者們普遍認為,公允價值從本質上來說是從市場角度進行的評價,是對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認定。“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他主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和公允價值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最能代表公允價值的,在市場經濟中,是可以觀察到的、由市場價格機制所決定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是市場交易各方承認和接受的。’,①“一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雙方之間進行現行交易,在交易中所達成的資產購買、銷售或負債清償的金額。這就是說,這項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的銷售,交易的金額是公平的,雙方一致同意的。’,②由此可見,公允價值的主體是公平有效的市場,而由市場評價反映的市場中各類資產或負債作為客體,其反映的市場價格就是公允價值的表現。公允價值在本質上是對資產或負債市場價值的一種體現和度量,在完全、有效的市場中,公允價值就是資產或負債的內在價值的體現,而不是指某個具體交易的價格。
一、采用公允價值計.的原因
與其他會計針量方法相比,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優越性在于它可以反映該企業(主體)的財務報表報告日的價值(市值),而這是以傳統的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財務報表所做不到的。試想一家企業擁有的一塊土地20年前價格是5000萬元,這就是歷史成本,但現在的市場價值是2億元,那么如果還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話就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真實的資產情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工具的大量應用,利率和資產價值穩定這一假定不再成立,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提高,而公允價值恰好可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相關性會計信息的要求。所謂相關性,就是要求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能幫助信息使用者對過去、現在、未來經濟事項的發生作出預測或是驗證,并且維持或改變之前的決策。“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
二、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準則
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產生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使得公允價值成為唯一能夠被認可的計量模式。在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及投資者的推動下,“公允價值”逐漸得到接受,由下表我們可以看到,在2006年以前越是新近頒布的準則公允價值運用程度越高。與歷史成本不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面向現在和未來,人們認為,公允價值會計能讓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其他財務報告使用者更早地獲知金融機構所面臨的財務困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1991年10月正式接手制定這方面的準則;與此同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于1991年亦開始發布公允價值對金融工具確認、計量、報告和披露的會計準則。截至2004年12月底,FASB共發布了153份財務會計準則,其中與公允價值有關的會計準則就有60個,2006年FASB發布的SFAS157號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計量推向了高潮。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SFAS)要求對金融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并將變動計人當期損益表。這就使得美國金融機構持有的證券化資產,即使沒有出售,沒有已實現虧損,也必須根據最新的消息及市場報價調整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并且計人損益。
這次金融危機暴露了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一大缺陷,就是公允價值在由市場活躍轉為不活躍時,對有關資產應如何定價沒有提供足夠的說明指引。“尤其是在資產市場價值急劇縮水的情況下,如果仍采用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的公允價值計量,反映在資產負債表里的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也會急劇縮水。’心企業為維護投資者信心,會出售這些市值不斷減少的資產,但這種做法將進一步加劇資產的貶值。這是因為在前期公允價值的基礎上計量下一期的損益,而不是在歷史成本的基礎上計量損益,所以當公允價值在高位下調時就增加了人們的恐慌心理,“從而使市場陷人交易價格下跌—資產減計—核減資本金—恐慌性拋售一一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之中’,⑤,正是公允價值的運用,使得其賬面數字螺旋式地減少,企業資產縮水。
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例,假設某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月份公允價為2001)萬元,2月份公允價值下降為1800萬元,其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借:資本公積一其他資本公積2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200如果3月份持續下跌至1200萬元,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800
貸:資本公積一其他資本公積2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600
可見,公允價值對于市場價值下降時企業的資產,尤其是金融資產或衍生產品的價值會造成多么巨大的沖擊。而如果不采用公允值計量,則不論市場價格增加多少,都不影響其賬面價值。
三、金融危機對我國未來使用公允價值的啟示
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是建立在市場活躍而有秩序的假設基礎上,但本次金融危機表明這一假設并非永遠成立,在非有效市場下,公允價值會計方法可能會得出與長期基本面和所考慮風險不相符的估值,對危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效應。金融危機歸根到底是一個經濟問題,我們不能因為公允價值在這次危機中使用失效就認為它是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透過這次金融危機,我們可以看到公允價值計量的使用確實存在不少缺陷。例如: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受匯率、利率影響較大,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時候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會加劇企業經營業績的波動;在市場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應用使得企業操縱利潤的空間加大;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對于市場不活躍時,有關資產應如何定價沒有提供足夠的說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