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應用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審計時間:瀏覽:

  摘要 大數據時代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審計信息化建設是審計行業適應信息化發展的一場自我革命。本文從信息化對審計的影響出發,分析高校內審信息化現狀以及實現途徑,提出高校內審信息化建設應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數據式審計

審計論文發表

  一、信息化對高校內部審計的影響

  (一)審計環境趨于復雜

  大數據時代,被審計對象線上辦公及各類信息系統的廣泛運用,使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境、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風險評估等風險管理要素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抽樣審計和靜態審計難以滿足內部控制的需要,審計人員評估審計風險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些變化對審計產生的影響。例如,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存儲了核心業務有關的數據信息,審計中要從被審計單位的業務信息系統獲取基礎數據信息,為獲取真實可靠的業務信息有關的數據,首先須評估被審計對象核心業務信息系統設計的科學性、運行的穩定性,從源頭上保證數據的可靠性。

  (二)審計方式面臨挑戰

  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成了審計人員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審計環境的變化對審計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估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并獲取有關業務數據信息后,面對海量的數據條,信息化的審計方式是實現大范圍、高效率、深層次分析研判的重要途徑,依靠數據式審計進行詳細審查,排查疑點,才能判斷數據是否真實、合規。審計若不能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輕則降低審計效率,重則加大審計檢查風險。

  二、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現狀

  (一)信息化水平低

  在信息化浪潮推動下,審計信息化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實現審計信息化進程緩慢。就高校而言,目前尚無通用又實用的審計服務軟件,完全采用審計服務軟件開展審計工作的高校審計部門還是少數,更多的審計部門借助財務軟件進行查詢,數據分析、統計等依靠Excel表格處理,數據匯總尚在人工統計階段,信息化的審計方式如數據式審計更是無從談起。

  (二)信息化定位不明確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易將審計業務流程管理、業務規范性管理當成主線去建設,而忽略了通過信息化手段便捷獲取信息、發現疑點、排查疑點等可持續的審計能力建設。審計業務流程管理是審計作業方式規范化管理,屬于計算輔助審計,數據采集與分析的數據式審計能力更能滿足審計人員的工作需求。

  (三)信息資源不對稱

  高校內部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共享程度參差不齊,審計信息化水平受限于高校整體的信息化建設。高校職能部門之間缺乏一體化,“信息孤島”依然存在,財務、科研、資產等信息系統對接程度不高,甚至未實現對接,審計獲取的數據信息碎片化,不利于審計的綜合分析與研判,影響審計效率和質量。

  三、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實現途徑

  審計信息化建設目標是實現集審計計劃制定、審計資源配置、組織管理、作業管理、信息資源獲取、數據分析、審計成果運用等功能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既有審計服務平臺的搭建,又要注重數據式審計能力的持續建設。具體包括以下4個方面:

  (一)建立審計對象信息服務平臺

  第一,建立多維度數據檢索功能。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最重要的功能是開發多維度的全校性數據檢索功能,挖掘數據運用能力、分析能力。全校數據包括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尤其是將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對接,實現多維度的數據檢索功能,便于審計人員在全校范圍內獲取業務信息,同時通過檢索提高審計信息獲取的效率。

  當前,高校掌控的各類教育經費逐年增長,有的高校甚至突破百億,但在審計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部分高校財務審計項目開展所需的財務數據依然依靠財務部門后臺取數再進行人工匯總。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最低目標是實現審計各類數據的信息化統計、篩選等基本功能,更高目標是通過全方位數據取證、批處理詳細審計、重復性自動化的方式提高審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財務預警能力,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能。

  第二,對接校內其他業務信息系統。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推進,科研、資產、教務、人力資源管理、合同管理等信息系統逐步投入使用。建立審計服務平臺對接校內各業務系統,與各職能部門數據聯動應用,建立審計數據庫,實時了解職能部門的業務管理情況,及時掌握學校其他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針對重要部門的核心業務存在的關鍵風險點,設定預警指標,實現“防未病”,以審計視角構建學校風險管理系統。預警風險點管控結果又可為審計部門制訂年度審計工作計劃提供參考,提高審計立項的科學性。

  (二)進行審計作業管理

  審計作業管理系統就是審計項目管理系統,開發審計項目管理系統,對審計計劃、審計項目、審計成果、審計檔案進行全面、全過程管理,使審計工作在可視化的界面上協作進行。通過精細化項目線上作業管理,及時反映審計工作完成情況,形成“計劃有約束、執行有標準”的項目管理模式,實現審計項目線上標準化作業管理鏈,建立審計項目實施的進度追蹤管控機制,推進審計管理和審計行為的規范化,系統提升內部審計質量。

  (三)提升數據式審計能力

  審計信息化建設應以培養審計人員的數據式審計能力為重要目標。遵循“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思路,以大數據為引領進行關聯分析、動態分析,強化數據的篩選、排查及預測,提高分析判斷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通過以不同的參數聚類分析,發現異常,提出審計線索,排查疑點,推動可持續審計能力的積累和提升,著力增強審計軟實力。

  (四)進行審計輔助管理

  建立審計輔助管理系統包括審計計劃管理、公文管理、審計人員績效管理、部門文化宣傳等。該模塊面向審計部門內部管理,作為輔助系統有助于信息標準化存儲,有效避免人員流動、辦公電腦數據不穩定造成審計信息丟失等情況。

  四、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運用展望

  審計信息化受限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程度。審計信息系統既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子系統,但又具有特殊性,其數據獲取來源于其他信息系統,要與其他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存在難度。審計信息系統建設要從獨立開發、分別應用的觀念轉變到將其納入高校總體信息建設中,整體統籌推進,科學規劃內審信息化建設框架,提升審計協同工作能力。

  審計信息化建設應定位準確,目標明確。應以推動審計部門積累可持續的審計能力建設,提升審計質量、審計效率為目標,重點探索審計信息資源獲取能力、數據綜合分析能力建設。

  審計信息化不僅是審計技術、審計思維方式的轉變,更是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重要方式,將有助于實現事中審計、動態審計、遠程審計以及融合審計。審計信息化建設助力內部審計面向高校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成為高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倒逼高校業務流程再造,推動高校內部治理進一步創新和完善。

  五、結語

  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高校信息化進程,各類智慧管理系統提速上線,線上會議、資料及業務處理增多,給審計工作帶來了重大挑戰,對審計工作模式、審計范圍、審計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聯動審計、大數據審計、非現場審計成為趨勢,強技術成為審計工作應對挑戰的出路。

  大數據技術與審計融合將改變審計管理,助推內審內涵式發展。但大數據處理問題的技術選擇和操作由審計人員裁定,大數據信息處理結果最終由審計人員甄別和使用,審計的職責和使命并未改變。因此,要避免產生大數據主宰一切的思想,審計信息化建設中應理性評估大數據技術對審計工作的影響,以增強審計能力、提升審計效能為目標,實踐中靈活變通運用,努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

  (作者單位為蘭州大學)

  [作者簡介:包淑婷(1984—),女,甘肅蘭州人,碩士,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研究方向:財務審計。]

  參考文獻

  [1] 周鴻斌.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和考核[J].財會學習,2018(1):25-26.

  [2] 張婷.大數據技術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32-33.

  [3] 胡洪斌.大數據時代數據式審計方法重構[J].財會通訊,2017(19):117-119.

  推薦閱讀:審計學課題申報如何選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依安县| 兴城市| 奎屯市| 普洱| 边坝县| 简阳市| 大安市| 六安市| 岱山县| 临江市| 岳池县| 北京市| 滨州市| 黄骅市| 武功县| 兴安县| 深水埗区| 海口市| 延长县| 庄河市| 滨海县| 呈贡县| 潼南县| 武山县| 乳源| 志丹县| 衡水市| 滕州市| 郎溪县| 德阳市| 肥西县| 白银市| 溆浦县| 沙田区| 昌图县| 嫩江县| 新晃| 城步| 松桃|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