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是一篇審計師職稱論文,介紹了銀行審計風險的內涵以及風險導向,隨著現代化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不斷加快, 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產生不小的沖擊。內部審計對于推動健全商業銀行建立完善的銀行內部控制體系、預防或及時發現并處理商業銀行相關風險以及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影響。
關鍵詞:審計師職稱論文,風險導向;風險導向型審計;應用
一、引言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管理風險為盈利模式的行業,具有不穩定性、高風險、負外部性等特點。為保障商業銀行健康長久的發展,擁有良好的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管非常重要。在銀行業務發展中,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對于維護銀行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銀行內部控制中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幫助內部審計人員厘清日常工作重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業務計劃,保障在有限的審計范圍(包括時間與人力資源)之內,工作人員能夠合理、科學、有效的履行內部審計職能。
二、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與特點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
風險導向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的審計。這一審計方法要求注冊會計師首先識別與評估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而設計與實施有針對性的進一步審計程序,運用職業判斷得出審計結論,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審計風險,是指當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主要由企業財務報告中的錯報風險引發。錯報風險則是由企業經營風險、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缺陷與舞弊風險產生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是由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發展與改革形成的一種新型審計方式與審計理念。
(二)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特點
在我國傳統的內部審計中,因未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在執行審計前缺乏對被審計對象的全面性分析和制定恰當的審計計劃,造成進行審計測試的樣本及數量、樣本覆蓋面不全,可能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發生,影響了企業的飛速發展。與傳統的內部審計相比,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具有以下特點:(1)風險導向審計不僅通過內部控制評估控制風險,還結合固有風險等其他風險因素綜合考慮,通過評估企業單位的內外環境、發展戰略等,發現企業單位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潛在風險;(2)風險導向審計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對影響企業單位經營活動的多種內外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并由專業的審計人員確定審計范圍、審計重點以及審計方法等。另外,在應用該種審計方法時,審計人員應重視各種環境因素、與內控系統相關的各種因素等。在內部審計中引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不僅是審計技術方法、審計程序上的重大變革,更是審計理念的創新。
三、銀行內部審計要求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關系
(一)審計目標
銀行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從財務數據真實性的審計角度分析,主要以評價銀行內部具體的會計記錄、會計科目及會計賬簿記錄的真實性為主要目標。從監督銀行財務收支合法性的審計角度分析,以評價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為主要目標。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規定的目標是,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的保證,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的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發表審計意見。這一目標包含:1.評價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與運行有效性。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確保財務業績真實性的基礎;2.識別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從銀行內部審計目標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的相關關系分析,可以說,銀行內部審計目標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的基礎之一。
(二)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關系
銀行內部審計的目標雖與注冊會計師以獨立的第三方對委托方實施審計業務的目標不同,但二者在以下方面具有聯系。1.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時,對被審計的對象而言應當是獨立的。這種內部獨立性是銀行內部審計人員據以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與注冊會計師需要保持獨立性的要求相關。2.內部審計評價的對象是本企業及下屬企業的財務收支行為、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而企業的財務收支、經營活動符合規定是企業財務報表真實性的基礎。3.企業經營活動的合規性是財務報表真實性的業務基礎。4.管理層因承擔經營業務的壓力而出現舞弊的動機,凌駕于企業內部控制之上,這是導致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主要原因。5.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時,評價能否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成果。
(三)審計方法
銀行內部審計目標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之間存在聯系,因此,審計方法也有相同之處。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測試路徑是從財務報表層次開始,向財務報表項目深入。在這一過程中,評價財務報表層次的錯報風險主要運用詢問、分析程序、觀察和檢查程序。同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進行內部控制測試,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控制測試與實質性測試的方法是抽樣測試。內部審計雖主要針對財務報表項目進行測試,但應進行合規性測試(即審計準則所說的內部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在測試中需要綜合運用詢問、觀察和檢查程序。執行檢查程序的測試方法也是抽樣測試。從兩種審計共同需要對財務報表項目進行測試來說,審計測試方法是相同的。因此,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按照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要求,自始至終以識別與評估企業經營業務的風險為導向,完善識別與評估風險的程序,量化分析水平,依據識別的風險狀況確定審計項目的優先次序,并根據風險確定審計范圍與重點,編制恰當的審計計劃。根據確定的重點審計范圍,對銀行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進行測試與評價,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審計結果,向被審計對象提出建設性意見。
四、銀行應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意義與主要環節
(一)銀行內部審計應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重要意義
銀行自身存在的不穩定性、高風險性等特點決定了銀行發展對內部控制、外部監管的高度依賴性。2014年初,某市張某查詢賬戶時發現,戶頭上200余萬元存款只剩幾塊錢;2015年1月16日,北京晨報播出了“銀行內鬼參與盜取9500萬存款”。近幾年,銀行存款無故失蹤,內部人員堅守自盜等事件頻發,由此可見,健全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強銀行內部審計十分必要。如按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可能無法發現銀行內部控制運行中的缺陷,因此,在銀行內部審計中應用風險導向審計十分重要。
(二)應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主要環節
1.識別風險在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為識別銀行內部控制風險,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可以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制定的法規、銀行內部控制制度規定作為識別錯報(包括會計記錄錯報與內部控制運行的缺陷)的標準或依據,將銀行面臨的風險進行詳細劃分,如銀行自身的市場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在評價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法律風險時,對風險評估工作環節中銀行工作人員的操作風險等不同的風險增加識別環節。另外,審計人員除了關注上述風險之外,也應加強對銀行經營目標、組織結構、管理者素質等的關注,只有全面了解影響銀行持續發展的各種因素,才能更快的識別內部控制運行及會計記錄中的風險。
2.評估風險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中,識別風險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評估風險。內部審計人員應在識別風險之后,正確評估風險的大小。包括評價哪些風險對銀行發展影響可忽略不計,哪些風險可能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屬于重要風險或重大風險。進而分析這些重要的風險是否會發生以及其將會帶來的損失等,并依據風險大小排序,確定審計工作的范圍與重點。審計人員應具備評估風險大小的專業能力,才能在完成內部審計工作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確保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措施,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支出,提出提高經營效益的改進措施與建議,更好的保障銀行持續的發展。
3.實施測試在風險導向型審計應用中,測試法是繼識別、評估風險后的第三步,主要包含合規性測試與實質性測試。其中,合規性測試是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有效性的了解,是評價內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貫遵循而實施的審計過程。合規性測試的方法應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第三節“控制測試”的相關規定執行。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1)確定對控制測試對象的預期信賴范圍和程度。包括確定擬信賴的特點時點或期間。
(2)確定是否利用以前期間內部審計中獲取的相關證據。
(3)識別擬信賴的內部控制運行處出現的偏差。包括評價是否需要追加測試程序等。
(4)考慮測試所獲得的審計證據是否具備充分性、適當性。實質性測試的對象是會計記錄,是在合規性測試基礎上進行的。實質性測試是針對經合規性測試后擬信賴的某一財務報表項目或會計科目、業務環節進行的會計記錄或業務記錄的抽樣測試。審計人員應針對不同測試對象的特征,運用盤點、函證、計算、分析等測試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得出正確的審計結論。
4.后續跟蹤當審計過程結束后,內部審計人員仍要對涉及審計結果的相關問題進行跟蹤調查,以避免被審計對象中仍存在問題,影響銀行內部控制。這一過程應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32號——期后事項》的相關規定執行。具體來說,在銀行內部審計中存在以下兩種狀況:如對當年業務情況進行審計的,后續跟蹤審計的時間范圍可參照審計準則所說的“第一階段”期后事項的界定,劃分為內部審計完成后至銀行年度財務報表編制完成前;如對上年度業務情況進行審計的,需要區分不同的情況。
五、銀行應用風險導向審計的策略
(一)構建風險評估模型
一般情況下,審計人員大多以風險導向審計中的評估結果為依據,根據風險的大小、發生與否、對銀行的影響等有針對性的分配審計資源。然而,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風險評估手段的缺乏直接影響了風險評估結果的科學準確性,因此,構建科學的風險評估模型非常重要。首先,銀行可建立風險信息共享機制,使審計人員在風險評估過程中能夠準確的獲得線索;其次,參考國際上對風險框架的通用標準,結合銀行自身的現狀,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提高風險評估的效率與準確性。
(二)提升全員的風險意識
目前,我國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中仍存在部分人員對內部審計識別、評估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更是缺乏,直接影響了銀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為銀行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風險。為此,國家及各商業銀行應重視這一問題,提高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的重視度,并積極引入風險導向型審計理念,使內部審計部門貫徹并執行新型審計理念,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風險對銀行的影響。另外,銀行管理人員應對銀行全員進行培訓,提高全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全員尤其是審計人員的風險敏感度,以便風險導向型審計在銀行中更好的發揮作用,推動銀行健康的發展。
(三)加強風險導向型審計的應用
在銀行內部審計過程中,應積極利用各種工具、各種資料輔佐審計。商業銀行各項業務信息均為電子系統信息,通常會有監控視頻資料。銀行內部審計人員應當檢查電子系統中記錄的各項數據,并利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分析,從識別異常的數據變動切入,判斷內部控制運行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銀行內部審計時應當抽樣檢查內部監控視頻資料,獲取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視頻證據。銀行監控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于2016年10月30日14點18分,在監控中發現3號柜員臨時離開柜臺,業務傳票被隨意放置在柜臺,錢箱未鎖。工作人員發現此點后加強注意力,直至14點45分,工作人員才回到崗位上。
該事件一出現,監控人員立刻意識到其中的風險隱患,雖然傳票與錢箱內錢財無損失,但若出現意外,極易牽一發而動全身。將該事件上報上級后,該名柜員受到嚴厲的批評,之后,該銀行柜員再無發生此種情況,一場內部運行控制缺陷可能引發風險的情況被消弭。同時,銀行內部審計人員也可以判斷該項內部控制措施存在的運行缺陷。另外,應當特別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非現場審計,提高審計的時效性,對風險全面追蹤,排查冒名貸款。利用審計輔助系統,建立相關的模型。先導出由非借款人支付貸款利息的數據,再檢查該筆貸款的擔保情況,以確定實際的貸款人。如果貸款的擔保人就是支付貸款利息的人,那該筆貸款基本能確定是借戶貸款。
六、結語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業務量大、資金來往頻繁、風險程度高。銀行內部審計風險較大,如何快速解決銀行內部審計資源與審計需求之間的矛盾,合理配置有限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成為各大銀行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從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實施測試、后續跟蹤四方面介紹了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在銀行內部審計中的主要應用環節。并從構建風險評估模型、提升全員風險意識、加強審計隊伍建設等方面為加強風險導向審計在銀行中的應用設計了應用策略。
通過在銀行內部審計中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指出存在風險控制缺陷的業務環節及控制缺陷重要程度的做法,督促業務工作人員應時刻具備安全隱患意識,重視每件小事背后可能存在風險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排查內部控制缺陷,這是提高銀行業務安全性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銀行內部審計中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銀行內部審計的效率,滿足日益增加的高標準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的需求,推動銀行健康、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旻旻.淺談風險導向型審計在銀行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7(18).
[2]劉崧梓.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應用探討[J].科技視界,2014(10).
[3]佟紅.風險導向型審計在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審計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13(10).
[4]李陽.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5(07).
作者:嚴光文
推薦閱讀:《現代審計與會計》是由黑龍江省審計科學研究所主辦,《現代審計與會計》宣傳黨和國家的審計(會計)方針、政策;研究和探討前沿審計(財會)知識;交流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