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院的發展目光也逐漸放在了改善醫院的內部管理上。然而,規范醫院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只有一項《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對醫院的內部審計的工作進行一個簡單的闡述,沒有其他較為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規范,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也沒有可以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可以依據,所有的審計活動僅僅依靠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這樣的做法無疑加大了審計的風險,降低了審計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沒有一個較為正規的工作規范的限制,不僅得出的審計結果缺乏真實性,還嚴重的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權威性,使管理層對審計結果抱有一定的懷疑。
關鍵詞:金融經濟,審計制度,審計措施
內部審計的工作繁雜,還基于其審計的特殊作用,應設立一個獨立的部分,方便其對醫院內部的各個部門進行審計。然而,某些醫院尚未設立一個較為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有些只是從財務部門中劃分一個工作區域給內部審計進行工作;有些醫院雖然已經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由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利益或者私交關聯,導致其工作依然無法獨立。更何況,我國醫院的內部審計部分普遍存在工作范疇分工不明,權責關系混亂等問題,使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高效落實,直接影響了審計的質量。
經濟師推薦:《中國金融家》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金融家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金融家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金融家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按照我國的醫療服務現狀而言,相關的醫院內部審計專業尚不成熟,也不發達,各類高校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十分有限。許多醫院內的內部審計人員僅僅由具有一定醫療衛生知識的財務人員來擔任。再加上,隨著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對醫院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專業性也就越來越高,財務人員已經無法稱職的擔任內部審計人員。因此,許多醫院缺乏質素高的內部審計人員。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較快,許多行業都逐漸開始自身的發展和改革。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速度比規范其工作的法律法規的出臺速度要快,直接導致了相關的內部審計的規范不健全,甚至沒有提及。沒有一個統一的具有規范性的法律法規對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作為標準,這樣將會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低效和不法分子的有機可趁。因此,我國必須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參考外國的先進內部審計理論的成功經驗,再融合自身的國情和醫療服務的現狀,推行一個較為規范的內部審計系統,使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其工作效率。
目前,缺乏相對獨立性是內部審計機構存在的共同問題,這是由于內審部門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職責定位帶有的“先天性”因素,當中也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缺乏權威性和獨立性的原因。由于內部審計是組織機構的一種內部監督手段,它與政府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中國證監會與國家經貿02年共同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所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可根據股東大會決議設立審計委員會等,但大多機構建立審計委員會只是為了證明其內部監督治理機構是完善的,而這并不真正意義上完善的治理結構。這樣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反倒更重視本單位的利益,尤其是上級領導或法人違紀時,很容易造成內部審計失效引發審計風險。構建合理的內部審計人員結構和知識結構是實現有效的審計風險控制的關鍵因素。只有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經驗,才能做到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審計工作的優勢,有效控制審計風險。
在實際審計工作當中,審計人員多是由年紀較大、經驗豐富的人擔任,雖然經驗很重要但其缺乏知識的更新,審計方法和技術相對落后很難適應復雜多變的金融機構經濟業務要求。為此,部分金融機構從高校直接招聘在校學員,可這部分人員過于年輕化、也缺乏后期職業培訓。經調查,有部分金融機構內部審計人員是臨時抽調其他部門人員,其中有的人是因為年齡大、工作效率低等原因分派到審計部門的,金融機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讓人堪憂,審計風險極易產生。只有嚴格審計質量關、實現審計程序規范化管理,才能實現審計工作的真正意義。從內部監督管理基本要求出發,制定詳盡的審計方案和檢查評價方法實施金融機構經營管理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分析。但在實際審計工作當中,內部審計人員未嚴格遵循這一程序。第一,對組織機構內部情況了解不充分;第二,忽視經營戰略和經營目標同金融機構經營管理間的關系,未考慮到其在內部控制中扮演的角色;第三,忽視法律環境、行業狀況和監管環境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
由于部分金融機構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必要性認識不足,有的管理者認為內部審計會影響組織人員團結穩定,是對員工的懷疑易使其產生抵觸情緒;還有就是認為管理人員精力分散,是對經營自主權的限制和權威的威脅。正是這種觀念將內部審計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使內部審計機構受盡冷遇;管理者審計理念跟不上審計形式的更新,重視審計監督作用但忽視建設和服務功能,花費大量精力審查會計賬簿和違規違紀問題,而不對本機構經濟運行、內控制度和管理模式等不加深究。從審計整體的角度來講,內部審計并未成為金融機構真正所需要的,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及質量并不受管理者重視,難以發揮金融機構經營管理、風險控制的重要作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和審計決定執行力低都是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經濟審計和財務審計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同時都是通過對醫院的財務狀況進行各項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過經濟審計相對于財務審計,更著重于對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反映,更著重于對醫院的各種財務資產進行統計和全面的審查,并對醫院內部的各項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的運行和作用進行審核,從中找到醫院內部管理的發展空間,促使醫院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健全,為醫院的發展提供制度基礎,提高醫院的各項效益。
資產審計,顧名思義,是對醫院的各種資產數據進行審計,而這里的資產大部分是指醫院內的各種固定資產,即是對醫療設備的購置活動進行審計等。在醫療設備的購置活動的過程中,設備購置的預算計劃編制和資金的實際運用計劃編制都包含在審計的范疇內。因此,通過這種審計活動,對整個設備的購置交易活動進行監控,預防在交易過程中出現問題,規避交易風險,盡可能的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還必須要對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為醫院帶來的各種效益進行審計和分析,對一些因為落后或者過期而棄置不用的各種設備進行統計和處理,盡可能的提高設備的價值。
因為經濟型合同種類繁多,內容雜亂,所涉及的知識廣度和寬度都十分大,進行整理時十分復雜,所以所有的相關經濟合同和發票都必須要經過財務部門按照正確的程序一步步的送審,而不能打亂送審秩序。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經濟合同簽訂和執行過程的監察力度,確保工作能夠按照簽訂的合同內容進行,確保工作能夠有秩序的進行。在審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要確保審計數據的真實程度,要審計簽訂的經濟合同的真實性和合理性,規避風險,保護醫院的合法效益和資金安全。
要設置一個較為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首先要得到醫院領導的支持,使醫院管理層注重內部審計的工作,讓其對內部審計的工作有個大概的理解,才能為其做出更好的工作范疇的劃分;其次,要設立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系統,規范內部審計的工作和使用模式,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權責,把責任落實到個人;第三,為了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必須要設立一個監管機構,對內部審計人員與其他部門進行監管,確保內部審計人員與其他部門沒有特殊關聯;最后,內部審計部門必須要直屬醫院管理層,要在管理層的領導下,對每個部門進行審計。
要吸納和培養高素質的內審人才,吸納具有一定醫療服務、醫療技術、投資、審查知識的高質素的財務人員,提高整個內審隊伍的素質。與此同時,還必須不斷的對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