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思政教育,是中職衛校日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職衛校中醫基礎課程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當前中職衛校思政教育的發展狀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結合多年中職衛校領域的科研經驗,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給予相關從業教師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
[關 鍵 詞] 思政教育;中醫基礎課程;中職衛校
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等相關方面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結合當前中職衛校的中醫基礎課程教學,進行二者的有機融合,成為中職衛校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方向。另外,思政教育的應用和發展,對中職衛校日常教學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學意義和教學價值。
一、當前中醫基礎課程教學思政教育的具體現狀
(一)學生的基礎認知極為薄弱
由于中職衛校的學生要學習大量的專業內容,其中包括醫學專業、護理專業等相關課程,專業程度高、技術復雜,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以及生活常識。而現實當中,大部分中職衛校學生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其自身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缺乏完善的教育體系以及教學認知,對醫學專業的認識和了解相對較少,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亟待中職院校進行相關領域的資源投入以及人才投入,助力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提升。另外,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極度匱乏,導致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不少學生由于家庭貧寒以及專業知識的不足,進一步影響了其身心狀態的健康發展,同時在中職衛校學習階段,其心智、情感、自我認知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政策,從而進一步加重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學生心理建設程度有待提升
中職衛校的學生,其心理狀態普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情緒,對一些復雜或者陌生的教學知識極有可能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對專業知識持之以恒的研究相對匱乏,進一步說明,學生在學習中醫基礎課程的過程中,思想意識需要進行強化和提升,進而使其積極面對困難,提升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同時在實踐過程中,積極迎接挑戰,提升自身的專業實力,減少相關心理問題的產生。
(三)學生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融合度較差
中職衛校的學生,其專業知識的匱乏以及思政教育的缺失,進一步說明學生的基礎教育中,缺乏專業的輔助教育,未能幫助學生在心理層面、生理層面建立積極的認識,正確面對日常學習中的問題和挑戰。眾所周知,中醫基礎課程博大精深,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鉆研和學習,同時在學習進程中還要積極融合思政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相應的知識。不少學生雖然對專業知識極度重視,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導致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而對問題的看法和角度,都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進而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指導和幫助,引發一系列的潛在教育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容易使學生進入心理建設發展誤區,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錯誤觀點以及錯誤認知影響,導致問題進一步延伸。
(四)外部社會環境對學生思想認知的影響
近年來,中職衛校中醫基礎課程備受社會各界的質疑和討論,一方面,中職衛校的學生普遍從事護理、中醫按摩等基礎性服務工作,學生對個人的發展和認識缺乏常態發展效應,未能在學習進程中樹立良好的發展目標,導致學生過早進入社會,成為中職衛校學生當前的普遍問題;另一方面,外部環境的誘惑因素過多,而中職衛校的學生在成長環境中,對許多新鮮事物缺乏相應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其精力和興趣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引發學生的錯誤認知,導致學生心理和生理產生一系列的問題[1]。
二、思政教育在中醫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填補學生基礎知識空白和缺失
由于大部分的中職衛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空缺等實際問題,因此,在學生入學初始,組織學校教學力量,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摸底和調查。一方面,通過對學生中醫基礎課程的了解和掌握,方便相關教師進行定向化的專業輔導,同時幫助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群體,實現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統一和均衡,從而助力后續中醫課程的開展;另一方面,學生基礎知識匱乏,在入學初始無法通過交流等其他方式進行了解,利用摸底式調查,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讓中職教師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具體問題,從而實現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快速彌補基礎知識的不足和空缺。組織學校的教學力量,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快速普及。眾所周知,中職衛校的學生受成長環境影響較大,其中學生的基礎教育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在步入中職衛校后,相關教師要結合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幫助學生有效彌補自身的知識空白,同時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磨礪學生的心境和品性,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身的成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2]。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借助中醫特色治療手段和方法的豐富多樣,全程覆蓋診療,將中藥湯劑、針灸、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方法有效應用到日常的醫療工作中。
(二)助力學生心理環境的有效建設
在學生進行中醫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環境建設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支持。一方面學生對心理環境建設問題存在一系列的誤區,另一方面學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需要學校持之以恒地幫助和支持,才能促進學生心理環境建設持續發展。以護理專業為例,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大多未曾真正了解護理知識,因此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尤其是對護理工作的注意細節以及操作規范等相關內容,受學生成長因素及教育環境的影響,對護理專業存在主觀性的錯誤認知,特別是對專業護理工作的抗拒意識。作為教師,需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進行專業知識的正確疏導,既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同時切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專業素養及專業技能為核心,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有效掌握。以護理專業為例,在當前我國醫護專業的就業市場中,護理專業分為多個等級,因此對應的市場價值以及職業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正確宣導相關內容的基本情況,以助于學生心理環境的有效建設,對中醫基礎課程的科學發展樹立正確的理念和認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基本心理認知,助力學生心理環境的科學建設[3]。
推薦閱讀:高職院校保衛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