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關于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7〕56號)要求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為了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以評促診、以評促改、以評促進”,須構建職業院校教學評價體系。基于“雙創教育”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意義在于以此為依據,將“雙創”能力培養融入實習教學,結合實際實習教學效果評價、診斷、改進、創新實習教學,逐步提升實習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 鍵 詞] 雙創教育;實習教學;評價體系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習教學約占教學總學時的1/6,說明實習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國內與實習教學研究相關的論文約11000篇,但是,涉及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方面的研究卻很少。國外,目前還沒有檢索到與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方面相關的研究。
二、研究意義
國家領導人在給清華大學創客的回信中提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如何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者,是“雙創”教育的核心。
《關于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7〕56)號,要求全面推進職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為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要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診改標準體系,以該體系為依據、為標準,開展教學診改工作,以評促診、以評促改、以評促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實習教學在職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研究如何構建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在于,以此體系為“參照系”,進行高職院校實習教學的實證評價,進一步調整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最終形成應用性強、可操作性強、廣譜性強的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此為依據,評價、診斷、改進、雙創實習教學,將雙創能力培養融入實習教學,逐步提升實習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雙創”能力即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雙創”能力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型發展戰略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是指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和技能,不斷有新認識,具備從事工商企業活動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崗位創造者的活動;創業是指學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礎之上,實現求難存異,總結和歸納成功走向社會創業的重要基礎和技能素質。
實習教學的教學目標雖明確,但教學過程具有不確定性,教學效果不易考核。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體系是指在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下,為衡量實習教學應達到的目標而制定的標準,并按照評價指標方案實施的一個系統。
四、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調查法,深入企業對職業院校學生認識、跟崗和頂崗三種實習一般性目標進行調研、分析和歸納,為課題研究做前期工作。研究方法還采用文獻法,分析研究相關的參考文獻。輔以案例分析法、專題研究法等方法。
(二)技術路線
1.定量分析、總結歸納。
2.構建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分析個案:具體某專業實習教學評價指標。
4.完善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五、構建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構建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體系是指在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下,為衡量實習教學應達目標,通過教育信息評價的定量分析法設計出評價指標方案付諸實施的一套系統。
(一)定位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
按照《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的“明確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研究高職高專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
創業教育中的“創業”可分為自主創業和非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是指自己創建企業,成就一項事業;非自主創業是指在企業內注入創新理念、機制和活力,實現企業變革。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著重培育“創業型人才”。“創業型人才”是指“具備一定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能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動員和組織生產要素去創辦實體,或在崗位上創新,提高崗位價值,成為企業創造效益的高級專門人才”。“創業型人才”包括實體創業人才和崗位創業人才,對于職教,前者是直接目標,后者是主要目標。
(二)確立高職高專認識、跟崗、頂崗三種實習教學的一般性目標
“雙創”能力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職教中創業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須“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實習是進行實踐教學的最佳途徑,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實習教學安排“分步驟、分階段”實施。高職院校一般安排認識、跟崗和頂崗三種實習。為構建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實習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多次深入企業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調研,開展問卷答題活動,分析、研究這些反饋信息,確定三種實習的一般性目標。
推薦閱讀:福建省教育廳主管的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