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生物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互相相反的兩個過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 這是生命現象的基礎。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的,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關鍵詞:生物教學,教學模式,教學論文
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5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多種多樣的生物不僅維持了自然界的持續發展,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是現存的動物急劇減少,只有原來地球上的動物的十分之一。隨著基因技術的興起,轉基因食品也漸漸興起。轉基因技術的理論基礎來源于進化論衍生來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片段的來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基因片段被轉入特定生物中,與其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再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特定的遺傳性狀個體。該技術可以使重組生物增加人們所期望的新性狀,培育出新品種。
人類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這個美麗家園中。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1.構建富有村寨色彩的學習單元,打造自主合作學習平臺
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道路,促進合作交流,發揮集體力量,彌補學習上的不足,對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農村學生來說,再合適不過了,打造利于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必不可少。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由4~6名學生組成;其次,為各單元賦予一個響亮而有鄉村屯寨特色的名字,如“,某某村”“某某寨”“某某屯”,從命名開始喚醒學生的思鄉情感,刺激感官興奮點,為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建立競爭意識、交流思想做準備。
2.合理分配時段,最大化提高時間效率
根據課程要求和教學需要,我們將一節課設計為五時段,即第一時段為自主學習和研究;第二時段共同探尋解決方法或思路,收集問題癥結;第三時段實施“農忙雙搶”:搶種搶收大戰略,即突破問題;第四時段精確點評、總結歸納;第五時段布置下節預習內容。每時段的時間按7:7:15:6:5分配。嚴格遵守時間計劃,是按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升教學效率的前提和保證。如學習時間不能做到合理分配,層次不清,必然造成課堂結構松散,拖堂也就在所難免,不僅學生的情緒會受很大影響,而且嚴重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嚴格的時間計劃安排是必要的,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達到時間效率最大化的必然保證。
3.創設特色教學情境,實施“農忙雙搶”戰略
在五時段教學安排中每時段的任務各不相同:
第一時段為預習階段,主要為學生創造自由的學習空間,培養快速閱讀和理解能力;
第二時段為單元內共同研究、探討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形式不拘、言論自由,充分民主。并將“癥結問題”和解決思路、方法做好簡要記錄;
第三時段為“農忙雙搶”戰略,首先,確定“搶種“”搶收”陣營,即凡拋出問題的都被定為“搶種”方,其余定為“搶收”方,采取一方“搶種”,多方“搶收”形式。其次,遵循“雙搶”秩序。“搶種”方由“村”“寨”“屯”輪流充當,搶種的“作物”就是一個個尖銳的問題,搶收“村”“寨”憑“勞動力”收獲成果(即答案、思路或方法)。
第四時段歸納總結,要求做到歸納層次分明,簡明扼要,一語中的。幫助學生沉淀知識,梳理思路;清晰的思路對學生掌握知識很重要,這樣學生才能牢記知識。
第五時段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期待下一場更精彩”,潛心研讀,充分準備。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生物學科有豐富的課程資源,而農村生態資源優勢突出,只要善于探索與研究,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因地制宜,發揮農村生態資源在實踐教學的優勢作用,走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特色化的道路,必然大大提高生物教學實效;同時以新課改要求為引導,從農村學生豐富的鄉情和興趣入手,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拓寬教學渠道,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必然有效地推進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