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從事體育教育的教師,不僅要有的專業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以及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和技巧,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提高體育教學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通過自身魅力影響學生,讓學生發現體育的益處,對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非常有效。
《體育與科學》雜志1978年創刊,1980年公開發行,原名《江蘇體育科技》,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主辦,江蘇省體育局主管。雜志以學術性與普及性并重,注重學科建設。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國內倡導體育文化建設,為體育學獨立于教育學,成為人文社會學的一級學科,起到拓荒性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發揮,教師,示范作用,體育與科學
一、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教學中的溫馨
由于中職階段的學生大多年齡偏小,集中在13到17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著獨特的心理特點,其心理敏感性比其他年齡段的學生更強,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關愛學生,體察學生的心理活動,避免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往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就忽視了這一點,批評學生不選擇合適的場合、恰當的批評教育方式、用詞過于嚴厲、語氣不當等,以致學生難以接受,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破壞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此種情況,現在的中職體育教師一定要積極學習、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教學中的溫馨,讓學生壓抑的心靈在體育教學中得以釋放。
此外,體育教師一定要避免“勢利眼”以有色眼光看待學生,由于身體素質、領悟水平以及運動協調性的差異,使得學生體育教學成績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這是一種正常的教學現象,體育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對于學習能力不足、成績偏差的學生,要格外關愛,要用溫和的語氣,耐心的教導指出學生錯誤、遺漏的地方,不能急躁甚至發脾氣、辱罵學生。
二、遵守體育教學要求,做到為人師表
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基本上都是在戶外進行講授,為了保證師生的安全,我國教育部對一體育教學的著裝和場地有著嚴格要求,如不能穿高跟鞋、緊身褲,要穿寬松合體的運動裝、運動鞋等。要求學生去做的,體育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自己先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用實際行動帶動學生去做,而不是空談。
可是由于目前我國個層次的升學考試中,體育都不占據主要地位,導致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以致實際教學中忽視體育的教學要求,皮鞋、高跟鞋等五花八門,不僅不利于體育動作的示范,還影響了體育教學的安全性。因此,體育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為人師表,正確認識體育學科,嚴格遵守體育教學的各項要求。
三、標準、到位的體育動作示范和講解,為學生做好體育示范
體育教學從來不是單純的理論說教,它需要大量的實際練習,而體育教師標準、到位的體育動作示范和講解,指導學生完成標準、到位的體育動作。是提升體育教學成效必不可少關鍵環節。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對中職教學大綱規定的體育動作,一定要詳細研究,把握其動作要領,掌握其動作技巧,通過完美的動作示范傳達給學生,指導學生完成每一個動作,掌握每一個動作的要領、技巧。此外,體育教師還需要學習一些表達技巧,以便準確無誤的傳達自己對體育動作要領、技巧的認識,讓學生迅速明白自己的遺漏和不足。
四、積極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個性化示范
中職階段的學生正出于心理轉變期,其內心世界思想活動及其豐富,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困惑,而來自教師的關懷有時就像一盞明燈,照亮學生弱小的內心世界,對于培養師生感情、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意義。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在戶外的體育活動中,積極的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不局限與體育的學習,可以在生活上、情感上等進行交流,制定個性化的體育示范教學,利用體育動作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讓學生體悟生活的美好,不僅提升了體育教學的成效,還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五、與學生一致,同甘共苦
要提升體育教學成效就需要大量的動作實踐,有時訓練環境很艱苦,比如引體向上、五千米長跑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耐力要求都很高,訓練過程也很是艱苦。例如,在進行廣播體操訓練時,有些體育教師站在學生最前面,迎對著火辣的陽光,與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把烈日的炙烤帶給自己,讓學生在陰涼處觀看自己的示范,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老師的關愛,老師的體貼,從而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積極的相應老師的號召,對于深入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在一些需要耐力的高體力體育項目教學中,比如五千米長跑,經常有一些學生缺乏堅強意志中途下場,此時體育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共同努力,通過自身的長跑示范講授要領、技巧,并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學生一道戰勝意志力的考驗。
參考文獻:
[1] 徐曉敏,杜俊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若干問題的分析[J]. 體育教學,2007(06)
[2] 方小兵.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J]. 新課程學習(中) ,2011(05)
[3] 顧振洪.新視閾下中專學校體育教學的思考[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0(12)
[4] 張兵.淺談太原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三級課改的現狀與對策[J].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