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金沙江上游拉哇水電站上游圍堰高60 m,基礎覆蓋層深超70 m,圍堰地基中有超過50 m厚的堰塞湖相沉積低液限黏土層,覆蓋層厚度大、承載力低、抗剪強度低、壓縮性高,圍堰工程面臨沉降變形、邊坡不穩定等突出問題。常見的軟基處理技術均不能解決該工程所面臨的難題。對該圍堰工程難點進行了分析,采用超深振沖碎石樁加固處理深厚覆蓋層圍堰堰基,并進行了質量檢測。結果表明:該水電工程應用超深振沖碎石樁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成果可為振沖碎石樁工藝在相似地層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超深振沖碎石樁; 深厚覆蓋層; 拉哇水電站; 金沙江
0 引 言
金沙江上游拉哇水電站上游圍堰覆蓋層具有厚度大、承載力低、滲透系數低、抗剪強度低、壓縮性高等特征,上游圍堰與大壩基坑開挖形成的聯合邊坡高度達130 m,圍堰工程面臨邊坡不穩定、沉降變形等技術難題。采取超深碎石樁加固地基,能夠充分發揮碎石樁促進飽和土地基徑向排水加速固結、提高復合地基各項力學指標的作用,且在圍堰及基坑開挖邊坡穩定的基礎上,防滲體系通過工程措施處理后能夠適應變形,保證圍堰在施工及運行期間的安全。超深碎石樁在施工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該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工程規模大、重要性突出、技術難度大、缺乏成熟工程經驗、施工制約因素較多,所采用的施工工藝和應對措施對類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工程概況
拉哇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上游,屬Ⅰ等大(1)型工程;電站樞紐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右岸溢洪洞、右岸泄洪放空洞、右岸地下廠房等建筑物組成,總裝機容量200萬kW(2 000 MW),最大壩高239.00 m。
該電站上游圍堰設計擋水標準采用全年30 a一遇,洪峰流量6 330 m3/s,堰頂高程2 597.00 m,堰頂長度187.75 m,堰頂寬度15.00 m,最大堰高60 m。
上游圍堰采用超深振沖碎石樁進行地基處理,共分兩期施工。超深振沖碎石樁施工在填筑的施工平臺上進行,施工程序為:① 右岸一期施工平臺填筑;② 一期振沖碎石樁施工;③ 右岸一期施工平臺拆除;④ 2020年汛期度汛;⑤ 左岸二期施工平臺填筑;⑥ 二期振沖碎石樁施工;⑦ 左岸二期施工平臺拆除;⑧ 2021年汛期度汛。
一期超深振沖碎石樁施工右岸堰基,由左岸束窄河床過流,施工時間為2020年3月19日至5月17日;二期超深振沖碎石樁施工左岸堰基,由右岸束窄河床過流,施工時間為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3月21日。共完成振沖碎石樁1 860根,樁長共計51 071.40 m。振沖碎石樁最大單樁深度約70 m。
2 工程地質條件
2.1 水文氣象
據巴塘氣象站(海拔2 589.10 m)觀測資料統計,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489.1 mm,最大單日降水量42.3 mm,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94.9%, 11 月至次年4 月降水量僅占 5.1%。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 037 mm(20 cm蒸發皿),其中5月份的平均蒸發量最大,為 253.5 mm。多年平均氣溫12.7 ℃,7月份平均氣溫19.7 ℃,12月份平均氣溫4.0 ℃,多年平均最高氣溫21.6 ℃,多年平均最低氣溫5.7 ℃,極端最高氣溫37.9 ℃,極端最低氣溫-12.8 ℃。多年平均相對濕度47%。多年平均風速1.2 m/s,最大風速 22.0 m/s,壩址區實測最大風速 25.4 m/s,相應風向N。多年平均雷暴日數為70.7 d,大風日數為24.2 d。
2.2 工程地質
由于上游圍堰地基處理是在截流前,須在施工前填筑施工平臺。上游圍堰地基處理施工范圍內河床覆蓋層最大深度為71.4 m,按物質成分可分為5層和Ⅰ號透鏡體,由上至下依次為。
(1) Qal-5層(覆蓋層)。為河床沖積砂卵石層夾少量漂石,以卵石夾砂、礫石、漂石為主,卵石、漂石成分為綠片巖、花崗巖等。卵礫石塊徑一般在5~20 cm之間,少部分漂石達80 cm 左右。厚度1.8~10.8 m。
(2) Ql-3層。以黏土質砂為主,局部為砂質低液限黏土、含細粒土砂及少量的卵礫石,厚度一般為15~25 m。
(3) Ql-2層。以砂質低液限黏土為主,局部為黏土質砂、低液限黏土,最大厚度約為30 m,巖相變化大,組成復雜;灰褐色黏土呈軟塑狀,局部呈流塑狀,失水后具有一定的硬度。該層自上而下可分為Ql-2-③,Ql-2-②,Ql-2-①三個亞層,其中Ql-2-③層以低液限黏土為主,多呈流塑狀,厚度4.0~8.5 m;Ql-2-②層以低液限粉土和砂質低液限粉土為主,多呈可塑-軟塑狀,厚度10~15 m;Ql-2-①層以低液限黏土為主,局部為低液限粉土,多呈可塑-軟塑狀,厚度15.2 m。
(4) Qal-1層。為河床沖積層,以塊石、砂卵石夾砂為主,局部可見碎石土、粉土透鏡體,分布在河床底部。該層厚度一般為5.0~15.0 m,局部達到21.6 m(含崩坡積物),主要為河床沖積、崩積及坡積物。壩址區缺失第4層。圍堰及大壩基礎覆蓋層內分布有透鏡體。
堰基下游端及基坑邊坡上游端發育的Ⅰ號透鏡體位于河床靠右岸坡腳處,物質組成為崩石、塊石,順河向長度為325 m、寬度約70 m,最大厚度為32.1 m,分布高程為2 489.500~2 487.000 m。覆蓋層下伏基巖地層第1層為[Pa-1txn],其巖性為角閃片巖、綠泥角閃片巖夾少量的云母石英片巖、石英片巖及大理巖,淺表層巖石主要呈弱風化,厚度一般為10~15 m。
推薦閱讀:工業廠房地基基礎與樁基礎土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