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地震災害背景下,建筑抗震設防成為了人們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對于建筑的整體穩定性具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本文中,將就建筑結構鑒定與加固改造技術的進展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建筑結構鑒定;加固改造技術;進展;
1 引言
在地球不斷運動的過程中,地殼在受到旋扭、擠壓等力影響的情況下逐漸獲得能量的積累,并可能在脆弱的環境下因突然錯動、破裂情況的出現導致地震災害的發生。當地震災害發生時,將對城市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害,如果城市建筑質量不過關、穩固情況不足,則將進一步導致災難事故的加劇,對此,對于地震結構的鑒定以及改造加固則成為了現今建筑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問題。
2 抗震鑒定內容及方法
2.1 鑒定內容
在對建筑進行抗震鑒定時,包括的內容有:第一,對建筑的施工圖紙、工程驗收、勘查報告以及竣工圖紙等資料進行搜集,如果資料存在不全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做好補充實測工作;第二,對原始資料同建筑現狀情況進行調查,對兩者間的符合程度、維護狀況以及施工質量進行調查,及時對非抗震缺陷進行發現;第三,聯系建筑的結構布置、抗震承載力以及結構特點對鑒定方式進行選擇,對其開展綜合承載力分析工作;第四,對現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進行評價,如果發現建筑存在不符合抗震鑒定要求的情況,則需要對抗震處理意見以及減震對策進行提出。
2.2 鑒定方法
對于抗震鑒定工作來說,其可以分為兩個級別:第一級,即是開展以構造鑒定以及宏觀控制為主的綜合評價,而第二級,即在抗震驗算為主,在同構造影響進行結合的基礎上開展綜合評價工作。對于A類建筑來說,當其各項參數能夠對第一級相關鑒定要求進行滿足時,則可以將建筑評為能夠對建筑的抗震鑒定要求進行滿足,并不需要對其進行第二級鑒定。而當其不能夠對第一級鑒定要求進行滿足時,則需要通過第二級鑒定方式對其進行評價。而對于B類建筑,則需要在做好現有抗震承載力以及抗震措施檢查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判斷。如果經過檢查發現其抗震措施不能夠對鑒定要求進行滿足、且建筑抗震承載力較高,則可以通過構造影響系數的應用對其抗震能力進行綜合評定。而當抗震措施能夠對相關要求進行滿足時,則需要保證其主要抗側力構件抗震承載力能夠高于規定的95%以上,且次要抗側力構件承載力能夠高于規定的90%以上,在滿足上述情況后則可以不進行加固處理。
3 加固改造技術
就目前來說,以下方式是加固改造中應用較為成熟的技術類型:
3.1 粘鋼加固法
對于該技術來說,即通過鋼板材料得以經營將其粘貼在混凝土構件表面位置,即通過粘結力的應用對剪力進行傳遞,使鋼筋混凝土結構同鋼板在形成一體之后對二次組合構件進行形成,在將鋼板作為受力鋼筋一部分的情況下承擔受力鋼筋的作用,以此實現建筑結構承載力的提升。在該方式具體應用中,其主要形式有:第一,在梁構件的底部對鋼板進行粘貼,以此對其正截面的抗彎承載能力進行提升;第二,將鋼板粘貼在梁板頂面以及中性軸以上位置,以此對截面抗彎承載力進行提高;第三,在梁式構件上對“U”形箍板進行粘貼,以此對其截面的抗剪承載力進行提升;第四,以雙“U”箍板互相搭接的方式在框架柱箍位置進行粘貼,以此對環向約束進行形成,以此實現對柱進行抗震加固或對軸壓比超限柱進行處理。
在以該方式實際進行處理時,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把握:對于構件同外粘鋼的接合面位置,需要保證其具有粘接的牢固性,并粘接面位置做好粗糙以及除銹處理,如果鋼板存在輕微銹蝕情況,則可以通過平砂輪以及噴砂的應用對金屬光澤進行打磨,保證其表面粗糙位置能夠同鋼板的受力方向保持垂直,之后再使用丙酮進行擦拭。而對于原混凝土構件,則需要在做好面層提出之后做好粘接面的打磨,在完成清理后通過丙酮對表面進行清理。而對于需要焊接的位置,則需要先對鋼板進行焊接,在完成加固處理后避免在高溫情況下使結構膠出現老化剝離情況。
3.2 碳纖維片材加固
對于該方式來說,因其所具有的施工簡便以及力學優越的特點在現今工程加固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同傳統加固方式相比,其具有著施工便捷、耐久性強的特點,能夠在對目標構件抗震性能以及抗彎、剪、扭、拉承載力進行提升的同時對構件的剛度以及延性進行增加,并獲得構件受力性能的改善。同時,其在處理中對機具方面的要求較小,不會對原有結構的荷載以及尺寸產生改變,具有著影響小、安全的特征。而在以碳纖維材料對混凝土柱進行包裹時,在使柱軸線同纖維方向垂直的情況下則能夠對柱的承載力以及延性進行有效的提高,以此獲得其抗震耗能的加強。
3.3 外粘型鋼加固
在該方式中,即通過槽鋼以及角鋼材料的應用將其包括在構件的角部以及表面位置,之后再通過環氧樹脂膠粘劑的應用對其進行灌注處理,不僅受力較為可靠,能夠對目標結構的性能進行有效的改善,且在空間方面所具有的影響也非常小。在該方式中,對構件結合面同鋼件間的集合可以說是對結構穩固性進行保證的關鍵,目前,有后灌環氧樹脂以及乳膠水泥粘貼這兩種工藝,分別適合應用在不同的構件體積情況下。在具體施工中,需要做好以下要點的控制:第一,保證構件同外粘型鋼件粘貼的效果,做好粘接面粗糙以及除銹處理。對于原結構構件,需要在對面層進行剔除之后實現構件粘接面的打磨,并通過無油壓縮空氣的應用做好粉塵的吹除,在完成其清理后使用丙酮做好其表面的擦
拭;第二,在對混凝土排架柱進行加固時,應當將加固的型鋼與原柱頭頂部的承壓鋼板相互焊接;第三,在對混凝土構件進行加固時,要保證型鋼表面材料為水泥砂漿厚度在25mm以上的防護層,并通過防火以及防腐蝕飾面材料的應用做好防護,以此對其耐火相關需求進行滿足。
4 結束語
建筑結構鑒定與加固是保障建筑穩定性、降低地震災害影響的重要舉措。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需要能夠把握技術重點,通過技術的合理選擇與應用保障處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林興淵.框架柱加固方法的技術經濟比較[J].施工技術.2010(S2):77-78.
[2]郭運成,莊淼.談采用鋼板加固法的應用研究概況及存在問題[J].山西建筑.2009(18):63-65.
[3]郭浩勛,趙金勇.淺談混凝土結構的加固[J].中州煤炭.2009(08):101-101.
推薦閱讀: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