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價在我國長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的“三超”現象,嚴重困擾著建設工程投資效益管理。加強工程造價管理,就是要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其目的不僅在于把項目投資控制在合理預算范圍之內,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控制固定資產投資效益。
1. 方案設計階段
方案設計是工程設計的中心環節,本階段應根據方案圖紙和說明書,做出含有各專業的詳盡的建安造價估算書。
1.1 初步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工作是在方案設計基礎上,對于工程規模、工程布局、結構形式等的具體落實。本階段應根據初步設計圖紙(含有作業圖紙)和說明書及概算定額(擴大預算定額或綜合預算定額)編制初步設計總概算;初步設計總概算一經批準,即為控制擬建項目工程造價的最高限額。
1.2 技術設計階段(擴大初步設計階段)
應根據技術設計的圖紙和說明書及概算定額(擴大預算定額或綜合預算定額)編制初步設計修正總概算。這一階段往往是針對技術比較復雜、工程比較大的項目而設立的。
1.3 施工圖設計階段
應根據施工圖紙和說明書及預算定額編制施工圖預算,用以核實施工圖階段造價是否超過批準的初步設計概算。以施工圖預算為基礎進行招標投標的工程,則是以中標的施工圖預算作為確定承包合同價的依據,同時也是作為結算工程價款的依據。由此可見,施工圖預算是確定承包合同價,結算工程價款的主要依據。
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各設計階段的造價(估算、概算、預算)相互制約,相互補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補充前者,共同組成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系統。
1.4在方案設計階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的主要原因分析
1.4.1 方案設計階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可以使造價構成更合理 ,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及投資控制效率,通過編制和分析設計概預算,可以了解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和工程各組成部分的投資比例。按可行性研究上的要求進行設計,力求做到技術上先進,功能上滿足需要,經濟上合理,安全可靠,而要做到這點。最主要是和采用主要的方法就是采用設計招投標,綜合評定設計方案優劣。
1.4.2 方案設計階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可以使控制工作更主動
先按一定的標準,開列新建建筑物每一部分或分項的計劃支出費用的報表,即造價計劃。然后當詳細設計制定出來以后,對工程的每一部分或分項的估算造價,對照漳價計劃中所列的指標進行審核,預先發現差異,主動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異,使設計更經濟。
1.4.3 方案設計階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便于技術與經濟結合。
設計時吸收造價工程師參與全過程設計,使設計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健全的經濟基礎之上,在做出重要決定時就能充分認識其經濟后果。投資限額一旦確定以后,設計只能在確定的限額內進行,有利于建筑師發揮個人創造力,選擇一種最經濟的方式實現技術目標,從而確保設計方案能較好地體現技術與經濟的結合。
1.4.4 方案設計階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效果最顯著。
設計費一般不足建設工程全壽命費用的1%,但它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卻占到75%以上。由此可見,設計質量對整個工程建設的效益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無論從造價管理系統環節看,還是從投資利用、投資控制方面看,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1.5 應用實例分析
湖南長沙一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工程,各級政府領導十分重視其建設,要求降低成本,選用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同時提高居住使用的舒適度,真正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實用。下面以該項目西區10號住宅樓為例,從結構設計方面總結說明如何從設計角度有效降低該類工程的工程造價。
本樓結構形式采用磚混結構,共六層,一層~五層層高為2.8m,六層層高為3.0m,室內外高差為0.6m,采用承重粘土空心磚作墻體主材,結構布置采用縱橫墻承重方案,結構體系力求平面和豎向規則。
1.5.1 地基處理方面
根據經驗,地基應盡量使用天然地基,當天然地基無法滿足工程要求時,要選擇較經濟的地基處理方案,這樣能大大降低工程造價。本樓基底坐落在不穩定的砂卵石和粘土層上,鑒于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及上部磚混結構,以及就地取材的原則,決定采用換王法調整不均勻沉降,基礎底下卵石區域采用500厚素土褥墊層,其上再做500厚整體3:7灰土墊層,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達到200p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