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案例教學;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BIM技術
摘要:
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是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利用信息化技術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模式是未來課堂教學發展的趨勢。本文通過對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教學背景進行深入分析,結合課程特點及教學內容對該課程的案例教學思路和案例庫建設過程進行研究設計,并對案例教學模式進行應用探討。
推薦閱讀:工程造價核心期刊有哪些
1. 引言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通過黑板、投影儀等一系列授課方式傳遞書本和教案上的信息,學生作為信息的接收者,以聽講和做筆記的方式學習所有課程。由于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獲取知識的狀態,導致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學習效率不高。在此背景下,案例法逐漸引入教學課堂,案例教學是激發學生上課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有利途徑,學生的角色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課堂教學模式由此發生了新的轉變。
2. 《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改革背景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因建筑工程承包雙方對建筑工程承包責任及法律觀念不強等造成工期延誤、施工質量差等問題引起的工程造價糾紛與索賠時有發生。《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是我校面對工程管理全日制專業型碩士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工程造價與索賠相關理論知識,初步構建專業知識體系,并逐漸具備對實際案例對工程造價成本進行控制以及工程索賠事項處理的能力。由于工程類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及特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完成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存在以下問題:
2.1. 教學內容不深入
《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涉及建筑工程造價、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索賠處理等多方面理論知識,由于課程內容覆蓋廣,課時少,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在深度上點到為止 [1]。為了在有限的課時讓學生掌握更多有價值的專業知識,如何對課程內容進行取舍選取重點使得教授內容能夠真正為學生在實際工程中提供理論幫助是目前課程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點。
2.2. 缺乏與實際工程緊密結合
本課程現有的教學模式是以老師主導課堂的課本理論教學為主的灌輸式教學,學生作為觀眾,老師將教學知識單向傳遞,缺少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教材理論性強,學生無法深入工程背景中思考問題,難以培養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課程內容“老舊”
現代施工技術水平日新月異,工程的建設速度和規模日益增加,從而對工程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BIM技術等信息化管理方法對工程造價、工程質量等進行控制已成為了建筑業的研究熱點。土木工程類課程往往具有很強的工程背景,課堂教學內容需以實際工程作為載體,課程教材的更新速度滯后于建筑業發展的速度,理論知識死板,課程案例老舊,學生難以接觸到實際工程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從而對專業學習喪失興趣,就業時也難以滿足建筑行業對管理人才的高要求。
3. 案例教學研究設計
案例教學是指基于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學,案例中包含著角色信息、工程信息、環境信息和事件發生經過等供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數據信息,案例教學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專業性思考,有助于理解復雜問題同時將理論概念應用于實際問題中,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協作。
3.1. 案例教學法基本思路
隨著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BIM技術已作為一項新的信息技術來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并在建設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管理具有巨大的應用優勢,新技術的推廣也對工程管理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利用案例法授課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BIM技術的認識、培養應用BIM技術的能力,并能夠將BIM技術應用于工程造價和索賠管理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案例教學法在本課程的基本應用思路是:首先根據課程內容劃分知識點,根據不同知識點從案例庫中選取相應的實際工程案例信息作為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先由教師結合案例背景講授基本知識要點,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利用工程案例資料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BIM技術學習、應用以及案例分析,在具體的工程情境中主動思考探索,再以課堂討論和匯報形式展示BIM技術在案例研究中的應用過程及案例分析結果,教師通過對學生討論和匯報的評析,評析內容包括案例知識點涉及、案例分析思路及方法及案例引發的思考等,從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達到學以致用 [2]。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采取了“初步學習、粗識淺析–加深理解、培養能力–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學習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和興趣度,增強了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還有助于學生構建框架清晰且印象深刻的知識體系。案例教學法設計思路見圖1。
1) 課程案例特點
真實性:部分課程案例是教師根據抽象、理論性的知識點改編或杜撰應用于課程講解中,虛構的工程案例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經不起推敲。教學過程中要選取有實際工程背景的案例,以事實為依據,具體可靠 [3]。不僅能讓學生深入實際工程情境中思考問題、獲取相關知識,還能初步掌握工程項目管理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就業時滿足用人單位的期望。
典型性:由于課程任務多、時間緊,案例內容一定要服務于具體的課程知識點,采用大量案例來解釋說明所有知識點是不可行的。因此,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取舍,“取”理論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難點課程內容采用案例教學,“舍”條理清晰、簡單易懂的知識點和粗學內容,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課堂模式加快教學進度;“取”包含一個或多個明確的知識要點、原理或特色鮮明、分析難度適中的代表性案例,達到“一案多理”、“一案明理”的教學效果,“舍”難度過淺或過深、包含知識點混雜無重點的隨意案例。
前沿性:BIM技術、裝配式建筑、智慧工地等研究熱點是目前建筑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和行業人員關注的前沿問題。選取含有新施工工藝、新管理方法的課程案例能夠讓學生與時俱進,在收獲課本內容的同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啟發性:案例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思考,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 [4]。具有啟發性的案例可以產生多種問題分析方式和解決方法,能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課堂討論過程中發生思想上的交流碰撞,豐富學生的思維模式 [5]。
2) 案例庫建設過程
為滿足課程案例具有前沿性、真實性和典型性等要求,需要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案例采集方式 [6]。我校工程管理專業BIM實驗室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建設項目案例信息,包括工程建設圖紙、BIM三維模型、施工組織計劃,更可通過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了解獲取工程實際施工進度、工程造價變更及現場索賠事項的發生及處理過程等,可為研究生提供多工程信息和BIM技術軟硬件支持,BIM實驗室需安排專人負責案例庫建設與管理工作,案例獲取來源可為學校參與建設項目、教師科研項目、學生實習項目和校企合作中企業單位建造項目等多種途徑。案例庫要根據課程所涉及到的不同知識點進行規范化建設,每個案例的設計要包括章節、知識點、案例名稱、案例內容、BIM技術應用點、案例分析過程等多方面內容,詳細的教學案例設計便于教師針對不同知識點和知識難度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
案例庫需定時補充更新,在教學過程中若出現案例過難、無特殊代表性、涉及知識點廣而雜等情況,應及時更改教學案例設計或補充案例庫。在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過程中可能會對教學案例探索出新的知識點或案例分析結果,案例庫在教學過程中日益補充完善,使得案例教學模式逐步趨于成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4. 《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應用
4.1. 課程案例庫架構及資源應用
根據《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可將案例庫分為兩大應用類型:利用BIM技術進行工程造價和索賠管理的實踐型案例庫和通過BIM技術了解工程實例以幫助分析索賠等問題的理論型案例庫。《工程造價和索賠管理》課程教學案例庫架構見圖2。
案例庫中所包含的資源類型有:工程圖紙、BIM模型、施工組織設計和案例信息等。
1) 工程圖紙:根據圖紙建立BIM三維模型,掌握建筑識圖能力,了解施工技術、建筑材料等工程信息。
2. 課程案例庫架構2) BIM模型:BIM模型可用于碰撞檢查、施工進度模擬等應用要點,有助于工程成本控制要點探索。BIM模型也可在案例分析中幫助同學了解工程概貌,深入工程實際情景進行分析。
3) 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等可與實際施工情況進行比較,確定影響工程造價和造成索賠事項的因素。
4) 案例信息:根據工程概述和索賠事項描述,進行案例分析。
4.2. 《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應用示例
在教學過程中,應選擇知識點明確、案例應用優勢大的課程章節采用案例教學法,《工程造價與索賠管理》課程案例教學具體應用示例見表1。
5. 結論
案例教學法將課堂的主角由老師轉變為學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勵他們主動學習探索思考,學生不再依賴于老師講解的內容獲取局限性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和與同學之間的思想碰撞收獲課程知識、分析能力與思維方式,課堂氛圍輕松隨意。案例庫的建設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豐富、完善,在不斷地積累總結中逐漸建成案例知識點明確有代表性、案例應用方便快捷、案例采集長期穩定的趨于成熟的案例庫,擴充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