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施工單位一直密切關注其造價控制管理問題,以便能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關系到企業單位的生存和發展,本文對工程造價控制談點看法。
關鍵詞:施工單位;施工企業;成本核算;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has been closely following its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t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business units, this paper put out the point of view to project cost contro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unit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sting
中圖分類號 : TU72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一、事前控制——目標成本的管理
目標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目標成本和進行成本預測,參與經營決策、編制成本計劃,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實行成本歸口管理等內容。對各項生產活動進行具體指導,限制和監督,及時發現偏差;采取糾正錯誤的措施,使各項具體的和全部的生產耗費控制在原來規定范圍內;確保規定的目標成本。
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加強業績考核。責任成本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權限,責、權、利相統一的,對所發生的成本費用能夠加以控制,并承擔相應經濟責任的企業內部單位。由施工企業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總經濟師,以及各個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果負完全責任。按照不同的成本要將目標成本進行細分,分解落實到每個階段,縱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組,橫向分解到項目部領導、職能部門,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目標責任制體系,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項目成本管理格局。嚴格考核、獎罰分明。通過成本指標,可以發現施工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缺點和薄弱環節,以便總結經驗克服缺點,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確定目標成本、進行成本預測。工程中標后,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進行評估。根據項目合同條款,施工條件,各種材料的市場價格等因素,測評該項目的經濟效益。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在不斷優化施工技術方案和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的基礎上,通過工料機消耗分析和制定節約措施之后,制定現場的目標成本。施工預算成本總額應控制在責任目標成本范圍之內,并留有余地。并應確定目標利潤,施工預算與投標預算進行對比,其差額實際就是計劃施工盈利。為了編制合理的施工預算,可根據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術力量,材料市場價格變化等因素進行分析,也可制定內部施工定額。同時還要編制施工管理費支出預算,嚴格控制分包費用,避免效益流失,項目預算員要協助項目經理審核和控制分包單位的預算,避免 “低進高出”,保證項目獲得預期效益。
二、事中控制——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
成本計劃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工程項目從開工到竣工的生產全過程,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是對照成本計劃進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現場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費用的控制等內容
1、加強業內管理
工程項目開工時,認真做好圖紙會審工作。在圖紙會審時對于結構復雜,施工難度高的項目,要認真仔細看透圖紙。從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又能降低資源消耗、增加工程造價等方面考慮,積極提出修改意見。及時調整和優化施工組織設計,也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徑,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細化優化,選擇適合的施工機具,滿足施工的同時又具經濟性;合理調度周轉材料,精心布置場布圖;合理分配工作面,既能加快工程進度,又能確保工程質量。編制出技術上先進,工藝上合理,組織上精干的施工方案。項目部位嚴格按照合同條款抓質量、安全、進度,施工現場技術管理人員責任到人。按合同約定按時編制進度計劃和進度款報表。對于工程變更,應及時出具工程變更聯系單并請監理、甲方簽證工程量及價款。由于不可抗力影響,導致工程停工應及時進行工期簽證。由于開發商原因造成工期延誤及損失,應及時辦理書面簽證手續。加強內業管理是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2、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
在項目生產過程中,材料成本和機械設備使用占整個工程成本的60%左右,有較大的節約潛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現虧損時,要靠材料的節約來彌補。因此,建立完善的采購和收發料制度十分必要,一般在不影響正常施工的前提下,減少材料儲存量,以加速資金周轉。材料采購應通過市場調查,論質比價;對于耗量大、價款總額較大的材料應采取招標方式,公開競價,擇優選定。這樣做,既有利于保證質量,又有利于杜絕暗箱操作和腐敗現象。同時,要加強現場管理,合理堆放材料,減少二次搬運和攤基損耗。并嚴格收發料制度,進場要認真點驗、保質保量,發料要嚴格按照計劃發放,做到帳物相符,臺帳清楚,特別要注意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對周轉材料,如:鋼管、扣件、方木、九夾板等應包死基數、實行限額領料。對余料堅持回收、廢物再利用,這也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視的最終環節。設備管理部門要根據工程質量、進度和設備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備機械,外租機械設備,如:塔吊、吊車、發電機、施工電梯等,分別采取按臺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賃形式進行租用。要按油料消耗定額進行抽查。并合理安排機械設備的進、退場時間,合理調度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自備小型機具,也要合理使用,減少機具閑置。對于機械設備應建立日常定期保養和檢修制度,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杜絕機械事故的發生,努力降低機械使用成本。
3、分包成本及人工成本的控制
分包成本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分包單位的選定可進行招標方式,對分包項目結算,嚴格按分包合同執行;各專業分項工程都需經過各責任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結算。對于包清工,工程項目應選擇實力強、技術精、工人素質高的隊伍。其中低值易耗材料、零星材料等采取一次包死的辦法。無論是專業分包還是包清工,合同的簽訂都應詳細、嚴謹、獎罰嚴明。同時,為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開展技術比武,加強勞動紀律,改善勞動組織,把施工人員的勞動成果與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智能與潛力,節約勞動消耗。還可學習國內外工程項目管理的先進經驗,積極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勞動者的技術裝備程度、操作熟練程度和科學文化水平,從而全面提高項目施工人員的技術業務素質。
4、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其他方面的控制與管理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強化經濟觀念,樹立全員經濟意識,狠抓思想作風,注重廉政建設是十分必要的。節約現場管理費用,精簡管理機構,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強化索賠意識,抓好索賠工作,找準索賠的切入點,抓住在規定時間限度內提高索賠的詳細額外費用計算清單和資料,據理力爭,提高索賠效果。因此,索賠也是相對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
三、事后控制——及時竣工結算、加強成本核算
1、技術資料的準備與竣工決算的管理
合同條款對工程竣工驗收有十分明確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歸檔,以確保工程竣工時技術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術資料是否齊全、是否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將影響工程的竣工決算。在竣工決算階段,項目部將有關決算資料提交預算部門,對中標預算,材料實耗,人工費等進行分析、比較、查漏補缺,確保工程竣工決算的正確性、完整性。
2、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時進行結算,以明確債權、債務關系。項目部要專人負責與開發商聯系,力爭盡快收回資金,對不能在短期內清償債務的甲方,通過協商簽訂還款計劃的協議,明確還款時間、違約責任等,以增強對債務單位的約束力。
3、成本核算、分析與考核
強化成本核算管理,堅持預算成本核算原則,堅持實際成本核算的原則,提高核算質量。通過對工程項目成本構成和影響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來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根據項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對責任部門、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實行獎優罰劣的原則,以提高成本的節約意識。綜上所述,加強施工企業項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既是企業積極適應WTO的規則要求,又是向科學管理要效益的具體舉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地自我完善,增強企業的生命力, 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在施工單位中,加強對工程成本管理,不斷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工程成本的降低表明單位在建筑安裝施工過程中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節約。活勞動的節約說明單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化勞動的節約,說明施工單位機械設備利用率的提高和建筑材料消耗率的降低。由此可見,工程成本是反映施工單位經營效果的綜合指標。
參考文獻:
[1]蔣媚.2010.淺談施工企業的項目成本控制.陜西建筑.
[2]張春蓮.2009.建筑安裝企業項目成本管理問題淺析.中國總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