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通過分析了混凝土裂縫控制的必要性及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和類型,對建設工程混凝土裂縫提出如何預防處理裂縫的措施。
關鍵詞:裂縫控制;產生;控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工程建設和使用中混凝土的質量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混凝土裂縫問題,直接影響工程混凝土結構的外觀和持久性。所以,對于混凝土裂縫,應通過以預防為主的措施對工程進行監控和保障。
1 裂縫控制的必要性
按照國家規范對工程建設結構的裂縫做出的規定,使得建設工程對混凝土結構的外觀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既符合時代對建筑的要求,也體現了國家對建筑質量的關心和支持。而建筑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荷載、地基沉降不均、溫差或溫度變化、養護不得當引起的收縮裂縫等等。對于混凝土裂縫,應以預防為主,為此需要精心設計、施工,但是由于目前實際情況有復雜多變,所以實際工程中還是難免出現一些裂縫。通常裂縫分為三種:表面裂縫、深層裂縫、貫穿裂縫。
2 裂縫及裂縫產生
混凝土結構工程是按模板、規范的需要,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所形成的構件或結構。混凝土系由水泥、粗細骨料,水和外加劑按一定比例經攪拌而成的混合物,屬脆性材料,抗壓強度高而抗拉強度低(約為抗壓強度的1/10),容易因受拉而產生破壞。為此,可在結構構件的受拉區配置適當的鋼筋,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能力,使構件既能承受壓力又能承受拉力,以滿足建筑功能和結構要求。
混凝土常易產生的缺陷就包括裂縫及縫隙等。
2.1、縫隙:縫隙是將建筑結構分隔成幾個相連接的部分,產生原因是因施工縫,溫度縫和收縮處理不當以及混凝土中含有垃圾雜物所致。
2.2、裂縫:裂縫有溫度裂縫、干縮縫和外力引起的裂縫,原因主要有模板局部沉陷,拆模時受到劇烈振動,溫差過大,養護不良,水分蒸發過快等。
3 裂縫控制措施
混凝土出現缺陷后均應及時處理,方法如下:
3.1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和配合比的優化
為了避免裂縫的出現,需要采取原料重新進行試拌,盡可能使原材料的質量不使混凝土產生收縮。減少干縮,減小混凝土裂縫的發生。摻入適量的粉煤灰對改善和減少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抗侵蝕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時,在裂縫易發生部位如孔洞周圍以及轉角處布置一些斜筋,讓鋼筋代替混凝土承擔拉力,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同時,在工程結構設計中要特別注意降低結構的約束度,在設計中對于混凝土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應當盡量取較小值,因為保護層的相對厚度越大,越容易產生裂縫現象。
3.2施工安排
混凝土的澆筑盡可能避開高溫、曝曬、降溫的天氣,若必須要在上述條件下施工,要有相應遮擋和保溫措施。
3.3 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中的澆筑過程控制
混凝土的澆筑及振搗是混凝土工程中最關鍵的工序,將直接關系到結構的整體強度以及混凝土外觀尺寸等各項指標是否能達到驗收的施工標準。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模板鋼筋工序進行復核驗收,模板的尺寸準確、支撐牢固,必須達到施工驗收標準。
施工時都不能有一點差錯,要按位布置,墊好保護層。
為防止澆筑時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要正確掌握振搗工藝,要用串筒和滑槽下落,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的坍落度應隨澆筑高度的上升予以遞減。根據施工經驗,為了保證澆筑質量,必須控制混凝土每層的澆筑厚度,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其厚度不能超過規范的規定。操作時為了防止上層表面混凝土先振搗與下面的混凝土產生分層離析,應該注意振實的部分鋼筋和混凝土產生離析,降低握裹力。
3.4混凝土干縮裂縫的控制措施混凝土存在空隙產生濕脹干縮,加強振搗使之密實,清除混凝土中的泌水、加強表面的抹壓收光、摻加優質粉煤灰、降低水灰比,可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脹干縮裂縫產生。
4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混凝土很容易產生裂縫,但是大量的科學研究以及成功的工程實例都表明:只要我們在設計、施工中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施工工藝、材料選擇以及后期的養護過程中能夠充分考慮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能夠使砼表面不出現裂縫或少出現裂縫,從而提高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良好的養護可使混凝土保持或接近飽和狀態,水化作用速度最大,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縫發生的措施之一。
因此,為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必須從結構設計、原材料選擇、配合比設計、施工安排、施工質量、混凝土溫度控制、混凝土養護和表面保護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
混凝土的養護和表面保護
參考文獻:
[1] 楊福坤,周志寬.長湖申線特大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措施[J].鐵道建筑技術, 2009(S1).
[2] 王志.淺談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及控制技術[J].中國科技信息,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