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己在工程發包活動中廣泛應用,這標志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由過去“量價合一”的傳統計價方式向“量價分離”的市場計價模式正式邁進并逐步走是上正軌,同時表明了我國招投標制度逐步與國際接軌,融入世界建筑市場為期不遠。因此,工程量清單報價的標底編制是否正確,關系到工程造價是否準確,繼而影響工程造價的控制,給發包人、承包人在合同的履行中帶來很大的隱患,增加不必要的合同糾紛,進而影響的溝通,往往造成工程項目建不能如期完成。
工程量清單計價以綜合單價的一種計價模式。所以,首先我們要深刻理解綜合單價的含義,綜合單價是指完成一個規定計量單位分部分項工程量項目或者措施項目所需的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企業管理費與利潤,以及一定范圍內的風險費用。按照國家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原則確定“統一工程量名稱、統一計量單位、統一項目編碼、統一項目劃分與工程量計算規則”的“四統一”進行標底編制,給工程招投標帶來很大的方便。其編制步驟如下:
一、收集有關資料、例如施工圖紙、招標文件、圖紙會審記錄、場地勘察報告、場地現場勘踏記錄情況、現行《清單計價規范》(含勘誤表)、與其相配套的建設工程計價依據、當地政府及造價主管部門公布的有關規定、工程材料的市場信息價等。其實,好多資料并不是編制的時候才去搜集,應該平時注意收集、積累、整理,這樣查起來又快捷又有效。所謂“臺上一場戲,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意思,平時一定要注意收集相關的資料。
二、要熟悉施工圖紙、現有定額的有關計算規則、《清單計價規范》的有關計算規則、政府對措施費和規費的計算規定及有關的計價規定。熟悉這些計算規則與相關規定是計算工程量的基礎。如果不熟悉這些計算規則與相關規定,計算起來異常麻煩,因為各個專業的計算規則非常繁瑣,很容易造成混亂。
三、計算工程量及列出工程量名稱項目。工程量計算是編制標底中最重要、最繁瑣的一個環節,工程量計算的結果直接影響到報價的準確性。而且由于工程量清單計算規則與過去定額計算規則不一致,造成兩者之間折算比較困難。最后列出工程量名稱及詳盡工程特征。如清單項目的特征描述不完整或不準確問題,導致投標人要求索賠等工程結算糾紛。
四、套用定額、確定材料設備市場報價、取費、匯總。這一步基本就是利用現行定額子目組合工程量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亦就是把工程量的一個單位按照項目的特征、工作內容分成相應的分部分項工程,然后按照傳統的做法,對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套定額,接著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取費(含不可預見費),最后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工程量的綜合單價。如果價格低了,又不利于衡量投標價格,很可能低于企業成本價格。一般來說,標底的材料價格計算參照當地公布信息指導價,沒有在公布價范圍內的材料都是參照當地的市場價,這樣才比較準確反應當時的造價水平。
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編制標底是目前大多數項目工程采用的方法,都是采用這種綜合單價進行計價的。它有利于發包方合理控制投資,有利于工程索賠,有利于合同管理,對于提高施工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起著促進的作用。這種工程量計價方法計算比較直觀、正規、操作相對容易;缺點就是規定繁瑣,計算規則復雜,考慮風險因素比較多,不象過去傳統一樣,一套定額就完事了。
當然,對編制標底的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通過對它們的研究,有助我們搞好編制標底的工作。影響編制標底的因素只要有如下幾個:
一、國家基本建設管理體制的影響。由于基本建設長期以來是國家投資為主體的投資方,國家要審查,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工程進行調配,上面只管撥款,下面只管要錢,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沒有樹立現代的市場競爭觀念,對工程造價控制缺乏積極性,造成標底編制工作得不到重視,編制人員只能在某個工作日完成,影響標底的準確性。特別是什么政府的政績工程,往往只求進度,不求質量,造成控制造價成為一句空話。
二、設計深度、復雜程度、規模的影響。建設單位或政府為了加快建設項目的進度,要求設計單位拼命壓縮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周期,全然不顧建筑工程設計工作的基本規律,導致設計出來的圖紙達不到深度,詳圖畫不到位,標注不精確,特別是復雜的工藝流程設備、管道必須有一定時間計算,才能準確標出來。若提供這些資料、圖紙不夠詳細,就會造成計算工程量不準或者漏項,從而影響標底的編制質量,更難以達到合理確定工程造價效果。
三、造價人員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水平的影響。造價人員是否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水平,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工程的標底編制的準確性,工程量清單計價計算方法對編制人員的專業水平要高。這不僅要求編制工程量清單的從業人員要熟悉《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還要熟悉《廣東省市政工程綜合定額》等各種專業的綜合定額里面有關計算規則與說明。可以說,編制工程量清單人員不但要有過硬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業務水平和熟練應用各種專業工程綜合定額的技能,還有充分了解現場的施工程序和工藝要求。另外,造價人員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客觀、公正編制,兼并發包方與承包商雙方的利益,也是保證標底準確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發包方的因素影響。由于建筑最終使用是發包方,所以施工圖中許多材料、設備都需要發包方自己來選定。由于發包方多數從自身利益出發,達到節省工程造價的目的,不管某些材料或某些設備是否符合本工程技術要求,就拼命要求把標底造價壓低,有時候干脆指定某些內部單價,別人無從了解,從正常的渠道也得不到的材料價格,造成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標底計算出現較大的偏差。
五、材料價格的影響。材料價格的來源在市場上很多,但是目前絕大部分工程標底的材料價格都是采用當地各級造價管理部門發布的材料指導價或某些專業的行政主管頒發的材料參考價,比如鐵路、港口、橋梁等。所以,采用的材料信息指導價是否準確、及時也會影響到標底的準確性。
當然,標底是工程的預期價格,只能反映出擬建工程的投資額度,以明確發包方在財務上應承擔的義務。企業可以根據市場上價格變化與企業自身綜合競爭力去報價,形成有序的招投標建筑市場。
結束語
隨著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大量應用,完全的競爭機制的進一步形成,工程造價漸漸從過去套定額模式轉為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模式,使得工程競爭向“控制量”、“市場價”、“競爭費”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各個主體自身的優勢,有效的配置各種資源,從而使建筑市場的競爭體制早日完善。
參考文獻
1、《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
2、《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宣貫輔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