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對于礦山地區的地質測量手段越來越多,從最開始單一的鉆探手段發展到如今的立體勘探模式,中間經歷了多重地質測量手段的變更?,F如今地質測量信息系統在數據模型的支持下,更能準確的測量出地質的真實狀況。
一、地質測量信息系統簡介
地質測量信息系統是匯集圖、表、文于一體的專業性強、集成性強、多功能的獨立運行系統。整個系統設計環節緊密結合地質測量工作的需要,能夠及時、合理、有效的輸出測量結果,并通過編輯器將數據自動生成圖表,方便查看。對于地質測量實際結果的不同方位采取不同的圖表展示,它主要有地質地形圖、煤巖層對比圖、單孔注漿圖、儲量計算圖、地質剖面圖、水文剖面圖、井上下對照圖、采掘工程平面圖等。
(一)系統的特點
地質測量信息系統有以下幾個特點:1.系統的基礎性。礦井的地質測量信息數據非常重要,是礦井生產指揮、設計以及礦井通風重要的信息基礎,只有對地質信息有了基本的掌握,才能完成合理的設計圖稿。2.系統的三維性。礦井不是單一平面的存在,它包括地面、井下及上覆巖層多層立體空間。它的結構相對較復雜,地形起伏不平,礦床褶皺縱橫,斷層錯綜復雜,使得礦井井下巷道的空間復雜程度提升。3.系統的動態性。礦井工作是動態的,井下巷道、采場和礦床貯存狀況不斷變化。這樣的動態作業要求地質測量信息系統需要跟著礦井動態腳步,不斷完善更新,以便及時的反映出地質最新現象,能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井下巷道和采場的空間位置。4.系統的不確定性。地下礦藏的貯存狀況和地質環境的復雜性造成了信息系統的不穩定性,并在受勘探技術和勘探工程量的影響下,對于煤礦地質的測量描述有著一定的推斷性。因不能完全掌握煤礦地質的全面狀況,從而不能順利執行地質測量的原定計劃,所以存在著不確定因素。
(二)系統的組成
礦井地質測量信息系統是根據礦井地質測量需要而研發出來的。數據的輸入與轉換格式能夠支持多種形式的數據輸入,將地質測量中的各種形式信息數據轉換成計算機識別的數字形式。數字高程模型模塊是一種特殊的單獨模塊,運用真三維的方法進行礦產資源的開發研究??臻g數據管理系統是系統的核心部分,統一的管理屬性和空間數據,具有初始化、刪除、檢索、變換、更新、測量、維護等功能,而且為其他模塊提供了接口??臻g數據分析系統是對空間數據的處理,可分為空間搜索、疊加以及空間關系的描述。專家系統工具采用了人工智能化,運用人類礦產地質測量專家的思維模式進行推理分析,將不充分不準確的數據補充完場,對于地質測量不穩定性給予了技術支持。數據顯示輸出系統是將勘探到的數據以圖形、文字、圖表、圖像、表格等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更加直觀清晰。
二、地質測量信息系統的流程分析
(一)圖紙的繪制
地質測量信息系統的數據形成最后基本都是以圖紙為依托的,圖紙的繪制有統一的標準格式以及要求。采用了計算機系統編程語言,對地質測量的信息進行繪圖,繪制地質圖紙主要有:1.礦區地質基礎工作:繪制1:2000礦井地質地形圖、采區儲存計算圖、采區地質剖面圖和采區分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繪制1:200礦井巖層對比圖、煤系地層綜合柱狀圖。2.礦區煤礦基礎工作:繪制1:500施工進度圖、巷道、工業廣場平面圖、井筒斷面圖、井底平面圖,繪制1:2000井田地形圖、采掘工程、巷道斷面圖等。3.水文地質基礎工作:繪制1:2000礦井充水性圖、綜合水文地質測量圖、主要含水層等水位線圖,繪制1:1000水文地質剖面圖,繪制1:500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4.資源管理工作:繪制1:1000采區儲量計算圖、礦井儲量計算圖、工作面損失計算圖、分煤層損失計算圖等。
(二)流程圖
地質測量信息系統從數據采集與輸入、圖形處理、數據庫管理到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程序。該系統便利了地質測量的數據收集,它能夠代替人力來完成地質測量工作,如從數據收集到成圖輸出的功能,而且相對于人力信息系統更加的方便快捷。信息系統的每一個功能環節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需要各個功能相互配合,從數據的收集輸入到成圖輸出,是一個連貫的工作機制。而采用智能專家系統工具,則是彌補了信息系統不穩定性造成的數據不確定性。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給地質測量工作實行了技術支持,是我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結語
地質測量信息系統在地質勘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完成了人力無法完成的地質勘探工作。大大提高了地質測量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夠完成礦井井下巷道復雜的地質特征的測量。信息的輸入輸出方便快捷,轉化數據格式及人工智能的應用簡化了勘探工作。地質測量信息系統以礦井為例,實際工作是以采集、存貯、管理和描述礦井范圍內有關礦井地質而測量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是礦井資源信息系統的基礎和核心,也是地質測量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安辰瑜.煤礦地質測量部門設計和開發的軟件系統—地質測量信息系統(MSGIS2.5)[J].西部資源,2012(11)
[2] 竇明.分析煤礦地質測量空間信息系統的框架體系及其相關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