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有機建筑”實際上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運動的思潮之一,它的理論觀點與中國人文思想、胡塞爾現象學以及柏格森所提出的生命哲學聯系密切。“有機建筑”理念認為人類“居住”的本質并非是靜止性的形體組合,而是屬于不停生息的創造。而胡塞爾所提出的“現象學”理論更是認為自然與人是融為一體的,并不把其作為二元進行劃分。
關鍵詞:建筑設計,有機建筑,表現主義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9-0000-02
一、有機建筑與表現主義的起源
1.有機建筑的起源
西方主流的建筑思想在過去常常把“生物模仿”、“表現主義”以及“有機建筑”三者混為一談,但實際上,有機建筑理論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有機建造”,它最初來自于賴特所設計的有機建筑,如“羅賓別墅”、“西塔里埃森”以及“流水別墅”等建筑物的設計,它認為“有機”并非僅是簡單地指自然界的有機物,還暗含了事物固有的本質。
而有機建筑就是在遵照事物自然本質的基礎上再進行由內到外的建筑設計,實際上有機建筑還指帶有個性本質和生活本質的建筑。在這一基礎上,德國建筑學的理論家H•黑林也提出了他所理解的“有機建筑”理念,其主要是對建筑內在生成機制進行強調。黑林認為“有機”是創造者在探究建筑物所處的場所以及任務本質性的基礎上,尋找出該建筑物自身所存在的精神結構以及由自身所產生或呈現出來的一個建造形態,而并非只是對生物的外在形態進行模仿和分析。
2.表現主義的起源背景
表現主義最初是在二十世紀左右從文學領域中所延伸出來的一個概念,不久后這一概念便得到了廣泛運用。實際上,文學領域并非是最早產生表現主義的,早在二十世紀的頭十年,美術領域就已經出現表現主義,這對于在那個失去信仰的時代里苦苦探尋卻無法找到出路的藝術家們產生了巨大影響。
而在建筑領域中的表現主義最早可以追溯至高迪,它主要是由印象派發展和演變過來的,同時與德國民族傳統也具有密切聯系,它主要集成了德國中古以來藝術中的重主觀表現、重感性色彩以及追求個性色彩,在造型方面主要是追求強烈的變化、扭曲和對比的美。而作為該時期建筑領域的主將,他很好地繼承了這一特點,只是與先輩比起來。
他的建筑設計更徹底地實現對傳統的線、面、體構造方式的突破,并在建筑的設計中對曲面和曲線進行大量采用,從雕塑性和體量上給建筑賦予了新的生命。另外,他還實現了對傳統中的穩定性、和諧以及對稱設計原則的突破,并在更大規模上追求沖突性、不對稱性以及動勢感,這樣既使得建筑設計師能得到充分表現個性的機會,又讓建筑因怪異新奇而獲得了生機和靈性。再者,高迪所設計的建筑使怪異的美學得到了充分地表現,使得傳統的建筑形式更加心靈化、內在化和戲劇性。
二、有機建筑與表現主義建筑的應用和發展
1.有機建筑的應用和發展
首先,關于有機建筑的設計正如上述所提到的,賴特算的上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浪漫氣質的現代建筑奠基人。與其他設計大師不同的是,賴特在建筑的選材上更傾向于傳統的石塊、木和磚,他所設計的建筑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所設計的“流水別墅”。
流水別墅的選址主要是山溝溪流上面,在建筑的外觀設計上,主要是縱橫穿插著懸挑的鋼筋混凝土陽臺,以此形成和山溝以及山石融為一體驚人的視覺效果,在窗戶的設計上,主要是采用大面積的底層玻璃窗戶,以此讓室外室內的空間能相互滲透。流水別墅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以一種虛實相間、疏密有致的方式,把建筑和室外室內空間、樹木、流水以及山石融合成一個整體,并使得室內的空間極富個性。其次,有機建筑設計的第二代表人物就是沃爾特•格洛皮烏斯,他的貢獻不僅在于他創建起首個培養現代設計人才的包豪斯學校,而且他本人也設計出了非常有名的現代主義建筑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包豪斯學校校舍的設計,使現代主義建筑的原則被確立起來,并開創了現代建筑的新篇章。包豪斯校舍主要是與學生宿舍、實習工廠以及教學樓三個部分組成,而該校舍的設計在空間布局方面極具特點,通過依照不同的功能組合成高低不同的形態,既體現了現代設計中結構效能和功能,以及在空間設計中實現了建筑美和建筑經濟性、材料效能、目的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又充分地把建筑與建筑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再者,有機建筑的第三代表設計師密斯•凡•德羅,他是國際式建筑風格的重要實踐者和創始人。
其代表性作品就是德國展覽館,其設計中追求的是對材料的紋理顏色和質感的做工精美和真實表現。這種對玻璃和鋼兩種材料的交替運用,被世人譽為“密斯風格”。
2.表現主義建筑的應用與發展
從二十世紀初,設計師們對表現主義的建筑就開始不斷探索。首先,最具代表性的是門德爾松,其建筑設計主要是對弧線和曲線的運用,從而在動勢和塊體的幾何中尋求一種關于生命力的表達。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國的公議局以及德國的愛因斯坦天文臺。
其次,德國著名建筑師夏隆,其設計出舉世聞名的柏林愛樂音樂廳,它很好地體現了表現主義思想,在平面規劃上不再進行方正分割,而是隨著基地的條件進行延伸,表現出一種流動性的空間感。
再者,勒•柯布西埃所設計的薩伏伊別墅也很好地體現了表現主義特點:一是自由立面;二是在建筑立面上對窗戶進行橫向開設;三是對鋼筋混凝土形成的平面進行自由布局;四是在屋頂上設置花園;五是底層通過獨立立柱進行部分或全部騰空。其晚年為法國設計的朗香教堂,更是塑造怪異卻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建筑形象,使其成為一大經典旅游之地。
三、現代主義建筑的發展趨勢
現代主義建筑強調的是建筑的功能以及新工藝、新結構和新材料的運用,其審美體驗主要以簡潔美和抽象美為主,走一條切合工業時刊發展的設計之路。然而,由于工業時代強調批量化、標準化以及效率等特點。
導致二戰以后的現代建筑曾經一度沉陷于具有千篇一律特點的國際式建筑中,到處都是采用玻璃和鋼構成的火柴盒式造型,喪失了建筑設計的室內空間和建筑個性。這種漠視人類情感、不顧文化環境、迷信技術以及割裂歷史的國際式建筑遭到人們指責,促使各國建筑師都在努力嘗試打破這一種建筑模式,使得現代建筑的發展呈現多元化格局。
四、結束語
關于現代主義建筑中的有機建筑和表現主義建筑都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建筑設計中得到廣泛運用。而面對現今建筑設計多元化的格局,必須要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通過綜合性分析,提高建筑設計水平,使居民對建筑的需要能夠很好地得到滿足。
參考文獻:
[1] 遲曉軍,姚璐.實現平易建筑的設計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4).
[2] 姚璐,遲曉軍.視錯覺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5).
[3] 遲曉軍,劉雅琴,周麗艷.語氣詞在命令式句子中的修辭色彩[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4] 遲曉軍,劉雅琴.古詩分析指導[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