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建筑企業的機械設備,是完成施工任務的物資基礎。確保機械設備的正常使用、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是機械設備管理的根本。隨著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對機械設備更加依賴,這也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有些施工單位不進反退,管理工作出現了很多問題。
施工現場設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 設備陳舊老化,更新換代慢
由于目前建筑市場還不甚規范,管理制度還未完全到位,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和效益,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必須的設備更新改造資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設備陳舊、老化現象較普遍存在,設備中存在著隱患,埋藏著誘發事故的禍根。
2. 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業內不重視設備管理工作的現象經常出現,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業中更為普遍。首先在企業諸多管理工作中,生產經營、安全無疑是被擺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設備管理則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實力雄厚、管理能力強的大型施工企業大都作為總承包單位出現,客觀上退出了設備管理工作的一線,這也是該項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 建筑工人發生了變化,給做好設備管理增加了難度
建筑從業人員由原來企業自有的技術工人,轉變為絕大部分是無專業技能的外來務工人員。該人群流動性大、個體素質參差不齊,對機械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等識知之甚少,致使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難以完全執行,只能停留在表面。
4. 租賃設備使用期間,租賃雙方在設備管理上有脫節
據調查,目前建筑企業的施工設備主要來自三個渠道:1)施工企業自有設備,2)施工人員自帶設備,3)租賃設備。租賃物體的管理,我國的《合同法》和《安全生產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賃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像電梯、起重機械、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的管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5條規定: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目前租賃市場中,各承租企業比較注重對大型設備的管理,租賃合同也將雙方的責任義務劃分得比較清楚,但對一些小型設備、專用設備,就甚重視。由于這些設備價值低、使用頻率高、周期又短,設備的所有權、使用權又分屬不同主體,所以施工單位在設備使用中主動維護保養設備的動力明顯不足,設備只要能將就著用就可以了。而租賃公司則認為:設備是你施工企業用,日常的維護當然該你負責。設備的管理由此出現了無人負責的真空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