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建筑行業市場經濟模式基本建立。在新形式下,要樹立一種先進的優化設計思想。設計思想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建筑師的創作,但最終決定建筑設計的還是市場,有了完善的市場環境,加上思想明晰的建筑師,國內建筑行業會更具有生命力。
一、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優化設計的意識不強
目前,業主往往把投資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環節上,而對設計環節重視不夠。其原因:
1、對設計對投資影響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看到搞施工招標,投標價要低于標底價、施工單位要讓利等,殊不知設計方案的優化會帶來更大的節約。
2、無法很好地選擇設計單位,因為在設計前業主不知道誰能優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項目設計雖通過招投標,但此時方案不細,概算粗略,很難來綜合評定。
3、業主由于專業知識上的限制,對設計方案難以從優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議。
4、有些業主經濟實力雄厚,項目建設趕時髦,求新穎,根本不提優化要求。
5、有些業主自身對工程應具備的功能要求及應達到的目標不明確,隨意性大,要求出圖時間緊,又壓低設計收費,從而也影響了優化設計的開展。
(二)缺乏必要的壓力和動力
由于目前的設計經營往往憑的是關系,缺乏公平競爭,所以設計單位的重心不在技術水平的提高上,設計只要保證不出大的質量問題,方案的好壞、造價的高低,關系不大,使優化設計失去壓力。由于現在的設計收費是按面積或按造價的比例計取,幾乎跟投資的節約和設計質量的優劣無關,導致對設計方案不認真進行經濟分析,而是追求高標準,或為保險起見,隨意加大安全系數,造成投資浪費。
(三)運行的機制不夠完善
優化設計的運行需有良好的機制作為保證。而目前的狀況,一是缺乏公平的設計市場競爭機制,設計招標未能得到推廣和深化,地方、行業、部門保護嚴重;二是價格機制扭曲,優化不能優價;三是法律法規機制薄弱。
二、建筑設計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設計方案直接影響投資。工程建設過程包括項目決策、項目設計和項目實施三大階段。進行投資控制的關鍵在于決策和設計階段,而在項目作出投資決策后,其關鍵就在于設計。據研究分析,設計費一般只相當于建設工程全壽命費用的1%以下,但正是這少于1%的費用對投資的影響卻高達75%以上,單項工程設計中,其建筑和結構方案的選擇及建筑材料的選用對投資又有較大影響,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為內廊式還是外廊式、進深與開間的確定、立面形式的選擇、層高與層數的確定、基礎類型選用、結構形式選擇等都存在著技術經濟分析問題。據統計,在滿足同樣功能的條件下,技術經濟合理的設計,可降低工程造價5%~10%,甚至可達10%~20%。
(二)設計質量間接影響投資。據統計,在工程質量事故的眾多原因中,設計責任多數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產品由于缺乏優化設計,而出現功能設置不合理,影響正常使用;有的設計圖紙質量差,專業設計之間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現象,有的造成質量缺陷和安全隱患,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造成投資的極大浪費。震驚全國的寧波大橋事故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證。
(三)設計方案影響經常性費用,優化設計不僅影響項目建設的一次性投資,而且還影響使用階段的經常性費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潔、保養、維修費等,一次性投資與經常性費用有一定的反比關系,但通過優化設計可努力尋求這兩者的最佳結合,使項目建設的全壽命費用最低。
三、建筑設計優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體制
1、健全設計競爭機制
主管部門應嚴格執行相應的規定,符合條件的項目必須招標;業主對擬建項目應有明確的功能及投資要求,招標時對投標單位的資質信譽等方面進行必要的資格審查;應設立合理的建設評標方法,保證設計單位公平競爭,并限制業主在項目上的隨意性。
2、充分發揮設計人員的主體作用。設計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突顯了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復雜的設計工作,每一步設計質量控制,不可能做到時時監督,處處檢查。因此,優化設計的根本就在于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千方百計調動、激發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心,充分發揮其在設計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3、合理運用激勵機制。在廣泛征求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一套多數人認可的激勵制度,嚴格按制度執行;激勵制度應與考核制度結合起來,使這種外部的推動力量轉化成一種自我的動力,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在制定制度時要體現科學性,企業必須系統地分析、搜集與激勵有關的信息,全面了解員工的需求和工作質量,實時根據情況的改變制定出相應的政策。
(二)在設計過程中采用限額設計
限額設計就是按照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投資估算控制初步設計,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總概算控制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同時各專業在保證達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資限額控制設計,確保不突破總投資。分解投資和工程量是實行限額設計的有效途徑,它是將上階段設計審定的投資額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個專業,然后再分解到各單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過層層分解,實現對投資限額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時實現了對設計規范、設計標準、工程數量與概預算指標等各方面的控制。在初步設計限額中,各專業設計人員要增強工程造價意識,嚴格按照限額設計分解的投資額控制工程量。
(三)工程設計的創新策略
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建筑能否積極有效的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和環境資源,能否在其周邊形成適宜的微氣候以及能否節約傳統能源的消耗,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總體規劃設計時所作的考慮。
1、充分利用場地資源
場地的選擇是基于場地的方位、風速和風向、地表結構、植被、土壤、水體等都影響其整體狀況的考慮。在現代高層建筑設計中,由于場地大多處于城市中心區,因此場地的選擇必須服從于城市規劃的宏觀調控,很難保證有最好的外部自然環境,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計算資源利用的程度和對現有自然系統干擾的程度,這些都是支持建筑開發所必須的,其目的在于在建筑建造過程中和建筑開始使用后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
2、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系統
新的采光技術主要解決了三方面的問題:大進深建筑內部的采光問題;提高采光質量;天然光穩定性的問題。這些新的采光技術往往利用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特性,將天然光引入,并且傳輸到需要的地方。具體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較先進的采光技術。設計時應注意:提高人在室外活動時的舒適感最大限度地滿足在使用室外公共休閑場所,如廣場、座位區和休息區時人的舒適感,還可通過設計道路、景觀和附屬結構來使太陽的加熱效果和蔭涼、氣流、濕度的制冷效果最大,使場地的微氣候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