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思維是人類具有的一種高級認知活動,中醫思維是中國的傳承瑰寶,是人類思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醫思維貫穿于中醫各個臨床醫學教學之中,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中醫思維的應用逐漸弱化,為將傳統中醫思維發揚光大,需要重視對中醫藥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和中醫思維方式運用。本文以中藥化學專業教學為例,簡單闡述中醫思維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中醫思維;中藥化學;中藥化學成分;
推薦閱讀:化學類中文期刊發表推薦
思維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具有理性認知的特點,是不以人得意志而轉移的,中醫思維貫穿中醫藥發展的整個過程,每一次中醫藥知識的運用,都帶有中醫思維的影子,中醫思維是在醫藥實踐過程中,將治療經驗和人與自然和疾病互相印證,得出規律和結論的理性思維活動,這是中醫思維本質的體現。
《中藥化學》這門課程,主要是結合中醫藥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用藥經驗,運用化學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及其他現代科學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研究辦法,研究中國傳統藥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中藥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化合物成分的結構特點、物理化學性質、提取分離和辨識方法、結構鑒定等內容,另外還涉及到結構修飾、生物合成途徑等方面的相關知識。研究對象主要為植物以及少量的動物、礦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天然產物中的有效成分。
1 整體思維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中醫整體思維體現于中醫理論的整體思想觀念之中,注重的是總分式的思考,它將整個世界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又將事物的每一部分看成一個單獨的有機整體。例如在中藥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將中藥化學課程的整體內容和構架先進行闡述,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個整體的了解,在分個闡述每一章每一小節的知識點,結合實際案例和臨床運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接受中藥化學這門課程知識的水平有種整體了解,根據不同的接受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學辦法,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欲望;中醫整體思維最主要的就是大局觀,能從小事物聯想到整體,從中藥化學各章的學習中見微知著,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中藥化學各章的學習聯想到實際臨床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的知識儲備量、實踐經驗等;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提升對中醫發展歷史的整體認知,中醫思維與國家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具有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對學生進行經典著作的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中藥思維,讓學生運用完整的中醫思維傳承、應用、研究、開發中藥;在中藥化學的教學中,要倡導學生愛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一些化學成分是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
2 辯證思維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辯證思維是一種從變化發展角度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化學中的合成與分解、配合與解離、酸堿質子等,都是相互對立又辯證統一的,辯證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有歸納演繹、分析綜合、抽象具體和邏輯歷史等,中藥中的化學成分是復雜,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化學元素有一百多種,從元素周期表中可以了解到,化學元素的性質與原子荷電核數有關系,有一定的規律性變化。在中藥化學教學中,讓學生從學習的結果向學習的過程轉變,不是僅僅注重學習的成果,要注重在學習過程中中醫思維的學習和理解,事物總是先量變到最后的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充分必要條件;在教學程中加入中醫思維的辯證思維,可以強化學生的中醫思維,對中醫思維的認識,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對中醫思維的傳承;引導學生學習學科相關的知識,中藥化學的學習不僅僅是這一門學科的學習,是和多門學科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
3 司外揣內、取象類比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司外揣內、取象比類是中醫特有的思維,中醫學的藏象理論充分體現了這一思維方式。《類經·藏象類》云: “象,形象也。藏居于內,形見于外,故曰藏象”。在中藥化學教學中,避免硬性教育和刻板的教育模式,老師要做到將學科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成生動形象便于理解的知識,提高學生課堂的互動率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用教課水平和學術魅力吸引學生,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和求知欲。例如在講“糖和苷類化合物”這一章時,在內容上與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部分內容重復,老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事物現象窺探到事物發生的本質,在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將中醫思維的司外揣內、取象類比充分融合到中藥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或是在學習化學成分酸堿性大小的比較的時候,將溶解性大小、提取分離等一類型的內容合并系統講解,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中藥化學學科,并能應用于實際。
4 結論
將中醫思維融入到中藥化學的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中藥思維能力,傳承中醫思維文化,加深學生對中藥化學的理解程度。中醫思維是中藥人才具有的特色和優勢,對培養優秀的專業中藥學類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知識的傳遞者,老師更應該明白中醫思維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意義,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帶有時代感、厚重感、和責任感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邢玉瑞.中醫思維方法研究述評[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42(03):1-7.
[2] 董發武,何紅平.淺談“中藥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體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5):102-103+181.
[3] 劉惠嫻,李菁.淺談中醫思維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5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