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不斷演進的概念體系。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需要主動響應和解決社會問題已成為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共識。中小企業由于基礎差、底子薄,面臨重大突發事件的沖擊,抗風險能力不足,在社會責任承擔問題上一直備受爭論。數字技術影響下,企業間的強連接性、共生長性,使得數字化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具有內在一致性與高度匹配性。數字化環境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呈現出目標內生性、利益相關者綁定性、技術前瞻性、戰略能動性等新特點。本文結合這一變化趨勢,從數字化賦能理論出發,以重大突發事件為研究情境,論述了數字化賦能、主動性企業社會責任與中小企業“反脆弱性”成長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文章從理念更新和實施路徑兩方面提出了中小企業社會責任重構的展望。并從戰略重構、機制重構、結構重構以及能力重構方面提出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及以“命運共同體”視角搭建中小企業風險防范機制的必要性。研究結論在豐富數字化環境下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實現商業和社會的雙重價值創造,促進企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企業社會責任;反脆弱性;重大突發事件
一、引言
面臨經濟周期變化、經濟全球化危機和技術變革疊加的“VUCA”時代,如何在不確定環境下克服發展瓶頸,尋找增長新動能,已成為企業成長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商業生態系統和企業“命運共同體”的形成,任何突發事件的局部影響帶來的系統性破壞,對于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更會帶來毀滅性影響。重大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2008年我國南方的雪災,溫州市30多萬家中小企業20%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也意味著6萬多家企業瀕臨倒閉邊緣。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后文簡稱CSR)這一議題在此時提出顯得意味深長?;钕氯ザ汲蓡栴},還需要談企業社會責任嗎?不難發現,不少中小企業恰恰在非常時期通過主動求變,凝聚人心,通過投入社會項目不僅宣傳了產品,而且拓展了全新的業務空間,實現了“賺錢與為善兩不誤”的效果。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一直是理論界和實踐界關注的話題。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數量多、企業組織形式和治理機制不規范,外部約束機制也無法給出一整套度量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標準(郭毅,2011),因此,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大多被歸因于經營者的道德水平或“良心”問題。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在驅動商業創新和社會創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依靠社會聲譽激勵中小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外部動機相比(Hediger,2010),數字化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具有內在一致性與高度匹配性。重大突發事件影響下,不少平臺企業(產業鏈核心企業)與政府緊密合作,與平臺內(鏈上)中小企業抱團取暖,打開企業間互利共生的新局面。“VUCA”時代的中小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在以數字生態為基礎的競爭環境中,如何處理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在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的未來,如何擺正企業公民的身份,通過共創邏輯抗擊風險,獲得成長?基于此,本文從數字化賦能理論出發,搭建了數字化賦能、主動性企業社會責任與中小企業“反脆弱性”成長之間的關系,豐富了主動性社會責任理論研究;其次,將數字化環境與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聯,以重大突發事件為背景探索其內在機制,拓寬了社會責任履行的情境效應分析;最后,從理念更新和路徑重構兩方面勾勒出中小企業社會責任重構要求,為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落地社會責任的同時促進企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二、理論基礎
(一)主動性企業社會責任及其觀點演進
關于CSR的討論由來已久,理論界卻很難就此達成一致。CSR需要回答“企業對誰負責、應該負什么責”的問題(Wood,2010),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有“同心圓”模型、“金字塔”模型、“三重底線”模型等。傳統CSR觀點認為,社會責任是從公司的盈利中分出一部分回饋社會,投入保環、慈善等項目,即把CSR看成是企業的一種“負擔”,將企業的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相對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負責任的經營方式已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必備條件。CSR的爭論已由企業應不應該承擔社會責任,轉向應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尤其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Strategic CSR,后文簡稱SCSR)的提出,打破了傳統CSR對企業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此消彼長的假設,成為CSR領域新的研究熱點。SCSR的核心觀點是企業可以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提升社會效益,促進多元目標的達成,本質上是一種把社會問題納入企業核心價值的內在、主動戰略。后來的學者從SCSR特征出發,圍繞SCSR與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關系展開了具體研究。如CSR在什么情境下是一種最優的戰略選擇,能為企業帶來相對競爭優勢或比較優勢(Sirsly and Lamertz,2008);企業根據環境的變化,結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結構等選擇不同的CSR應變戰略(Bhattacharyya,2010);SCSR的本質特征如何對企業競爭優勢產生影響等(彭雪蓉、劉洋,2015)。隨著社會問題的加劇,政府等公共機構提供的公共資源不足以充分滿足社會需求,用市場化的方式緩解或解決社會問題成為企業的一種商業模式選擇。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意味著采用商業化方式為社會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其發展過程兼顧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創造(Dacin et al.,2010),也將社會責任的研究推向了新高度。由此可見,社會需要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企業需要主動響應和解決社會問題已成為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共識(郭洪濤,2013;周勇,2016)。
推薦閱讀:連鎖企業管理論文發表投稿哪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