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中國的管理咨詢行業走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表面的繁華不能掩蓋行業整體的積弊,從業人員門檻低、行業無監管和沒有相對成熟的標準,再加上管理咨詢行業越來越細分,市場變化瞬息萬變,企業對“智囊團”的迫切需求造成管理咨詢行業沙石俱下,據2012年零點調查,管理咨詢方案的滿意度僅為55%。為什么管理咨詢方案的滿意度如此低?我們認為企業和咨詢機構都存在問題。
關鍵詞:企業管理;咨詢方案;作用
管理咨詢自1886年起源于美國,經歷百余年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飛速發展。誕生了麥肯錫、波士頓這樣的百年咨詢企業,對世界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管理咨詢自1980年初興,從日本引入管理咨詢的概念、理論與方法,經過近40年的發展,國內管理咨詢機構如雨后春筍,2012年管理咨詢行業總收入達到882億元,利潤198億,管理咨詢機構總數多達28123家,從業人員超過37萬人,2007年到2012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
中國的管理咨詢行業走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表面的繁華不能掩蓋行業整體的積弊,從業人員門檻低、行業無監管和沒有相對成熟的標準,再加上管理咨詢行業越來越細分,市場變化瞬息萬變,企業對“智囊團”的迫切需求造成管理咨詢行業沙石俱下,據2012年零點調查,管理咨詢方案的滿意度僅為55%。
為什么管理咨詢方案的滿意度如此低?我們認為企業和咨詢機構都存在問題。
一、 企業的問題
(一)企業在選擇時要慎重考察
一旦請進門,信任是基礎,在做咨詢方案的過程中,許多職業經理人對顧問抱懷疑的態度,一來他們大多數是MBA,多年職業經理人,二來企業業績多是他們實干出來,三是很多企業作過管理咨詢,沒有效果,成功率非常低。這些職業經理人懷著質疑的心態,咨詢過程中不配合。許多企業請咨詢顧問,又在過程中挑戰顧問的權威,浪費公司的資源。這種情況之下,咨詢顧問不專注主要工作,而只是想著怎么迷惑客戶,怎么蒙混過關,這樣的管理咨詢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二)不要讓價格限制了質量
管理咨詢項目的成功主要是:時間+質量,如果預算足夠,顧問為了解決問題可以請外部專家。預算緊張,寅吃卯糧,為了節約成本,搶著時間趕工,何談加大優質資源的投入?
華為斥資40億學費向IBM學習,歷時五年,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空前的。一般的企業老板,請顧問像找一般供應商一樣。攔腰一刀砍價之后,指望通過合同的約束來保證價值。要知道,顧問項目是由人來做的,心有顧忌,束物束腳,無法產生精華的思想。如果華為砍價,IBM可能會接受,但在實施項目時,會不會投入300位資深IBM項目經理來助華為共渡難關,如此盡善盡美、做到極致呢?
(三)樹立正確的咨詢觀
三觀不同,無法同路,作為甲方,應該清楚自己對咨詢的期望,有些企業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今天流行阿米巴,就來搞阿米巴,明天市面上又興起股權激勵,然后又希望一股就靈。
跟著咨詢公司學習,整體而言是一條坦途,但要做出創造性、適合企業實際的方法,肯定要守正出奇,靠自己才是正道。管理咨詢顧問懂方法論,但是不了解企業,要完全聽咨詢公司的,是不可能做的更好。
企業對咨詢機構的定位應該是:咨詢機構是合作伙伴,是工具和方法的提供者,是創新思路的靈感點和鼓勵者,是內部變革的催化劑。開展咨詢項目,真正是咨詢機構領進門,修行提升靠企業。只有正確認識咨詢機構的價值和作用,才能擺正心態,量力而行,在咨詢機構的帶領下,踏實前進。
(四)企業主要負責人要積極參與整個過程
企業家是企業的創始人,深耕行業十幾年,了解企業每一塊磚、每一片瓦,而咨詢顧問來企業才幾天,怎么可能指望自己都沒想明白的事,來幾個顧問就能搞清楚?前期一定要多和咨詢顧問進行交流溝通,把自己的思路、想法、規劃形成大致的定位,通過咨詢機構得到方法上的支持,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都沒想清楚的事情,請誰來也不可能幫你想清楚。
在與咨詢公司過程中,企業既要避免將所有工作統統甩給咨詢公司來做,自己沒有主見,盲目聽從咨詢師的意見;也要避免過于自我,聽不進逆耳忠言。前期高層深度訪談,項目過程中高層的支持和認可,是每個咨詢項目成功的關鍵所在。互動有助于雙方在企業經營理念及咨詢標的鎖定方面達成共識,使咨詢方案設計能夠有的放矢、量身定做。
綜上所述,企業在聘請咨詢機構時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提供必要的資源給咨詢機構,每一個成功的咨詢方案,都是靠雙方共同的努力一起完成。成熟的企業應該把咨詢機構當作長期的合作伙伴,既不目中無人,也不盲目自信,建立長期的合作,與咨詢機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享受咨詢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二、 管理咨詢機構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管理咨詢機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以上幾種類型的管理咨詢企業,各有優劣勢。國際管理咨詢機構進入中國之初,他們的服務客戶主要為在華的外資企業、有國際化需求的國有大型企業和一些境外上市公司。由于價格高昂,加之“水土不服”的現象,讓企業對他們無法信任。中鐵四局在2000年左右聘請麥肯錫做戰略規劃的管理咨詢方案,其結果是滿紙“正確”的“廢話”,最終不了了之。但不可否認的是,管理咨詢外資企業讓企業真正認識到管理咨詢的價值,如果能和中國的國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更適合中國文化,而不是生搬硬套,相信會走的更加長遠。
學院派的管理咨詢公司最著名的例子是為華為草擬《基本法》的人大“六君子”,彭劍鋒后來創辦了背靠中國人大的華夏基石,成為學院派代表。學院派依托大學,短時間內可以聚焦大量名師,但是習慣搞理論的教授們與實際結合的能力相對較差,一些老師從未經營過企業,面對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個好的咨詢服務人員,在面對企業共性問題能找到形成問題的獨特成因,而學院派缺乏的就是“社會經驗”,每個企業在進行管理咨詢時,都必將涉及各自的利益調整,在進行深入調研時,所獲得的一些信息來源不一定全都是真實有效,沒有豐富的對“人”的經驗,不能甄別,失敗就是注定的。
推薦閱讀:企業觀察家企業管理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