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今社會,中小學校的體育場館、文娛場地等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日益成型,在過去的基礎上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善與提高。然而由于學校教育性質的特殊性,每年長達數月的假期中這些教育設施與資源都存在著閑置現象,這不符合社會資源效率最大化的科學發展方針。針對這種現象,本文采用文獻法、調查法和比較法,研究學校教育資源對外開放的策略研究。本研究意于將渾南區白塔小學學校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其中包括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美術教室、體育館等多個教學場所。在課余或節假日期間免費無償對外開放,使學校的公共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關鍵詞:教育資源 對外開放 教學場館
“教育資源”是人類社會資源之一,而學校教育資源開放的可行性與必要性是本文研究的重點?;诖罅楷F實數據的調研背景,學校資源設施的配置雖然已經日益完善,但是更有提高的空間與余地,例如體育健身器材的種類與數量不足等,這就為學校教育資源的合理共享與自身進步提供了一定切入點。從教育資源的運行模式、政策調控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可以在深入探究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對起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對外開放措施,這樣既達到了教育進步的基本要求,也行程了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
一、學校場館設施管理現狀的策略研究
在當前的院校數據統計中,絕大部分學校資源的分配仍然遵循著傳統的管理模式,即以學校自身為管理主體,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參與的簡單管理模式,既不具備靈活性也過度的單一。在此基礎上,應當針對我國學校場館設施現狀的管理進行進一步的綜合管控,改善管理體制。借鑒國外教育開房、多元、自主的行政體制,對學校場館設施進行管理上的改革省級。借此來提高學校教育資源管理的社會化程度與科學性特征。同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改革中早已提出,“我國應該從統一認識、更新觀念,提供保障、完善措施”等方面對學校場館設施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效仿。因此,學校在此方面應與時俱進,跟隨社會的腳步。學校始終是社會教育踐行的母體,也是新一代社會改造家們成長的搖籃。學校教育資源的科學利用離不開學校、社會與政府三方面的通力合作。社會對于學校教育資源的均衡以及其基礎設施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從經濟與科技層面為教學設施的演進提供了合理路徑,也在社會意識層面上對公民的整體思維進行了塑造與培養。在政府宏觀調控的層面下,學校通過開放性的管理措施,來使校園與社會相接軌,打造互利共贏的綜合發展模式,是當前學校場館設施管理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學校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的研究
學校場館開放的利用效率與相關問題,是學校場館設施對外開放過程中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如何能夠有效的利用校園教育資源,使其使用效率最大化,成為了目前社會學理論所探討的重要課題。有的學者從立法的角度進行探討,認為“立法保障是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前提和關鍵”,立法能夠“有效緩解我國全民健身設施不足的局面滿足群眾全民健身的需要;為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提供法律依據;有助于提高學校體育設施的對外開放率和使用率;有助于促進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這種考慮是具有其合理性與科學性的,對外開放使用過程的規范化,對學校的場館設施維護與升級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也在合理分配社會資源的同時對公民的整體素質進行了一次有效的提高。學校設施的對外開放,在有序的進展下,完成了政府、社會與校園之間的平穩對接,是社會管理運行方式的有益探索。
三、學校與社會體育資源共享的研究
學校與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提及“互補”的較少,這是對于教育資源利用的一個誤區。根據實際的調查情況來看,在社會與學校的資源共享過程中,絕大部分案例都實現了合作共贏。一方面中小學校部分閑置的教育資源可以為社會全面健身資源提供補充,這樣既有利于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動,也有效的提高了健身設施的利用率,避免了社會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也能有利于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自動浮出水面,對資源的改善與進步起到了重要效果。正如教育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學校教育資源雖然在體育運動場地、管理人員配備、體育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各類場館的開放程度不夠,學校體育人才與社會體育的結合與互助溝通少,在面向社會體育具體實施中產生了眾多安全問題、體育活動場地場館的管理維護問題以及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結合問題。”要將學校的實際發展狀況與社會體育資源的需求進行有效對接,離不開實際數據的支撐與場所調研的精準,應當利用資源共享的有利條件,在共享的基礎上,互相補充互相進步,變“共享”為“共贏”。
四、研究方法
學校教育資源管理的研究涉及到社會、經濟、人文等多個領域,也涉及到政府、院校與社區等多方主體,因此不能片面的對教育資源開放問題進行理論研究,而是通過綜合的研究方法來將其置身于教育政策與價值理念的大背景下,來進行具有科學性的研究分析。學校教育資源的對外開放不僅僅是學校自身的主體行為,也是符合經濟學效率理論、公共產品理論等準則的社會行為,將學校的體育設施配置與全民健身資源相匹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文獻法:針對目前全民健身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及學校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價值地位,本文從相關的政策法規、理論書籍及新聞報道中,整理了豐富的考察材料,并且根據其內在性質進行了分門別類地梳理。以文獻整理的方式了解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理論空白,理順了本文開展研究的基本思路與主要方法。
(二)調查法:通過實地考察與調查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對固定區域內的學校健身場館使用狀況、閑置時期以及對外開放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綜合調查,并且以數據的形式形成反饋結果。其目的在于了解居民對教育資源對外開放看法,掌握學校在服務社會中的積極性程度以及存在的顧慮,找出學校在教育資源對外開放中存在的內在原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三)比較法:通過與相關材料的比對,本文保證了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例如,將所調查學校體育設施的實際配置情況與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標準進行比較;根據近年來的全民健身數據資料,與調查所得的居民健康情況進行比對;此外還積極的借鑒了國外學校教育資源對外開放的優質政策與發展現狀,通過對比為國內學校場館的對外開放制定了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四)個案分析法:本研究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運用了研究者本人的實踐經驗,也可以稱為“行動研究”,采用歷史演繹分析、邏輯分析法對學校體育設施與教育資源對外開放互補的現實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將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等方法,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系統地研究教育資源對外開放的相關問題。
五、結語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場館設施是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有利物質保障。教育資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動和教育歷史以來,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所產生的教育知識與教育行為的總和,對社會新生代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對新興產業發展進行部署時強調,支持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共享資源健康成長。如何選擇資源共享配置途徑才能最大程度上高效共享資源。共享資源以優化社會資源、增加社會服務供給等優勢引領經濟發展新趨勢。本研究將共享資源理念運用到高校教育資源中,以學校教育場館為載體,探索教育資源實現社會共享服務的路徑,形成學校與社會互助共建模式,實現教學資源與社會全面健身需求的高效對接,使教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學校教育資源共享的做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李驍天.我國城市社區與學校體育設施共享的影響因素及模式構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
[2]岳建軍.高等學校教育資源共享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3]趙芳,孫繼龍.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制約因素的分析與互動研究[J].運動,2012,(13).
[4]趙冠豪,朱洵韜.學校與社區的體育資源整合共享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2).
[5]柳青.淺談我國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J].價值工程,2012,(34).
[6]魯長春.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的社會共享問題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19).
[7]鄒巍.學校體育設施與社區全民健身資源互補研究[D].西南大學,2014.
推薦閱讀:河南省教育類cn刊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