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文章闡述了湖南省龍山縣白羊紫砂陶土礦賦存層位、礦體形態、產狀、規模、礦石類型、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以及加工工藝性能和在制陶中的應用。其產品采用快速燒成,冷熱急變性好,傳熱緩慢,成色多樣,具有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關鍵詞 紫砂;陶土礦;地質特征;開發利用;湖南
白羊紫砂陶土礦位于湖南省龍山縣境內,是我隊經多年地質勘查并初步探明的1處資源量為785萬t、工藝性能指標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土礦相似的陶土礦床,填補了本省紫砂陶土的空白,使過去只有陶、瓷馳名的湖南省變成了具有瓷、陶、紫砂兼備的名副其實的陶瓷之省,也緩解了內地對紫砂陶產品的需求。
1 區域地質概況
區域構造位于揚子地臺區東南緣八面山褶皺帶東山峰—咸豐復背料之次級來鳳向斜內,是一個在揚子旋回基地上發展起來的長期沉降單元[1]。自震旦紀以來到三疊紀除缺失泥盆系下統和石炭系外,其他各地層發育較全。志留系、泥盆系、二疊系及三疊系地層依次分布于來鳳向斜的兩翼及核部,白堊-第三系地層分布于向斜核部中段的“龍鳳盆地”內。在構造景觀上,以褶皺構造為主,而且保存較好,在褶皺組合形態上,一般背斜緊密(緊閉型),向斜開闊,為典型的隔擋式褶曲。走向斷層發育,無巖漿活動。
區域礦產有普通陶土、紫砂陶土、煤、石膏、灰巖、鈣鎂黏土及硅石等7種非金屬礦產。
2 礦區地質
2.1 地層
出露地層有志留系、二疊系、三疊系、白堊—第三系等。其中二疊系是礦區的賦礦地層,在區域出露層序完整。梁山組下統(P1l)分棲霞組(P1q)和茅口組(P1m),上統含吳家坪組(P2w)和大隆組(P2d)。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厚度為361.26-1065.93m,呈NE向帶狀延伸(圖1)。
(1)下二疊統茅口組(P1m)
該組在區域可劃分為8個巖性段,礦區僅出露該組的第6、7和8段。第6段為深灰色厚層狀含結晶云質團塊灰巖。第7段為灰-深灰色中厚一厚層狀燧石結核灰巖,底部見云質團硅質巖,頂部為灰白一乳白色硅質巖。第8段為灰白色厚層狀生物碎屑灰巖(下部含燧石結核)。厚度大于109.27m。
(2)上二疊統吳家坪組(P2w)
分上、下兩個巖性段。下段為含礦段,即紫砂陶土礦段,由紫紅色硬質紫砂、陶土和紅白相間的紅白土組成,頂部為黃褐色頁巖(該頁巖在西南段相變為炭質頁巖夾煤扁豆體)。厚度15.16m。上段為灰巖段。灰一灰白色中厚層一厚層狀燧石結核灰巖,底部為深灰一灰黑色厚度層硅質灰巖、硅泥質灰巖,厚度82.3m。
(3)上二疊統大隆組(P2d)
下部為灰黑色含炭質硅質頁巖夾薄層狀含炭質灰巖,上部為灰黑色薄層狀含炭質灰巖和含炭質硅質頁巖。厚度為6.82m。
(4)三疊系
在礦區僅有大冶組(T1dy)出露分兩段。第1段深灰色薄層狀含泥質灰巖、泥質灰巖與黃褐色鈣質頁巖互層或互為夾層。第2段淺灰色、肉紅色薄層狀灰巖夾條帶狀灰巖和鈣質頁巖,下部見2層不穩定的礫屑灰巖。出露厚度大于190.69m。
(5)白堊—第三系
礦區內只見中、下組。下組(K-R1)為棕紅色厚層狀礫巖夾薄層砂礫巖;中組(K-R2)為磚紅色厚層狀鈣質細砂巖和鈣質粉砂巖。厚度大于191.94m。與下伏地層為角度不整合。
2.2 構造
礦區位于來鳳向斜東南翼,區內地層呈單斜產出(圖2)。向斜基底由志留系—三疊系組成,總體走向50~230°,傾角NW,傾角35~70°。斷裂構造極不發育,地表尚未發現
對礦體和地層有較為明顯影響的斷裂構造。此外,在礦區內見到多處角礫巖,順層分布者為層間滑動角礫巖,成分復雜者為底礫巖或溶洞角礫巖。礦區內崩塌坡構造較發育,分布于長安嶺北坡山麓的曾家灣、宋家老屋等處。
推薦閱讀:隧道掘進與地質相關的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