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是我國為適應信息產業發展需求而設置的新興專業,由于該專業與電子信息、自動化等多個專業之間的交叉性、融合性,目前存在著開設時間短、經驗不足等多種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建設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是值得重點討論的問題。以中南民族大學電信學院學科現狀為案例,針對學院民族地區學生電路尤其是模擬電路、射頻電路基礎薄弱的特點,科學分析學生,結合產業職位要求,適當選取課程內容。遵循學生學習的基本規律,穿插課程設計和工業設計實例,探討建設集成電路設計專業課程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 集成電路設計;交叉;難題;學科建設
[基金項目] 2019年度中南民族大學校級教研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復合教學模式在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YX19080); 2020年度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服務產業需求的民族院校集成電路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E-DZYQ20201422)
作者:李大為
一、引言
近年來,集成電路對信息學科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集成電路不僅是電子信息系統的基礎,而且作為核心一直推動著信息學科的進步。集成電路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高質量的人才是我國集成電路技術進步的關鍵。但我國現有集成電路培養方向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國內各大高校每年培養出來的集成電路設計專業人才遠遠不夠,每年人才缺口高達10萬人。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高校正大力推動集成電路設計學科的建設,尤其是近期教育部學位委員會也正式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可以預見,接下來將會迎來集成電路設計學科建設的高峰期。
二、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現狀
(一)集成電路設計學科的發展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s,簡稱ICs)在著名的摩爾定律影響下,晶體管數目平均每2年會增加一倍。正是由于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前“在電路板上搭建元器件”的電子系統構成方式,變成了現在的單一芯片。這種技術的革新,為電路設計的分工、分級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學科存在三個一級學科,這三個一級學科分別是微電子、電子科學與技術及電子工程專業。對微電子專業而言,專業核心課主要涉及元器件的構造與材料,研究方向包括半導體器件、工藝與材料;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雖然與微電子專業名字不同,但其核心仍然是材料與器件,電路設計及電路的應用仍然涉及較少;電子工程負責搭建整體電子系統,比如電信、自動化、通信等專業,主要負責的是將基本元器件搭建成完整的電子系統,還包括高級電子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雖然這三個專業都學習基本的電路課程,但前兩個專業核心課程偏向了材料,這就導致傳統的集成電路設計學科更注重電子材料、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而事實上,材料與物理、數學一樣,只是專業基礎課,集成電路設計學科具體來說是一門包含基本器件、電路設計、應用電子技術、通信網絡、計算機架構等學科的龐大的學科體系,課程的設置應能延伸到計算機體系結構頂層,而在頂層,一些開源指令集處理器如RISC-V處理器則不需要太多材料知識。
然而一直以來,集成電路設計專業只是微電子專業或者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下的“三級學科”,甚至連“二級學科”都排不上,“二級學科”一般為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我國開設微電子專業或電子科學與技術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相關教師由物理與電子材料方向教師衍變過來,相關教師的研究方向也直接導致了微電子專業在最開始設立時是為了研究半導體材料,其核心課程為半導體物理、材料和化學,主要研究的是元器件的材料,雖然可能有一兩門電路設計的課,但整個電路設計課程不成體系,更不涉及芯片使用。甚至一些院校沒有相關電路設計師資,電路設計課程由材料方向教師開設,而電路設計需要實戰經驗與積累,這必然導致一些“水課”;還有一些院校由于招不到相關師資,電路方向課程完全不開,只上材料的核心課,雖然名字叫法不一,但課程實質已與材料和化學學院無異。這種分類在10年前集成電路設計學科僅僅研究各種元器件的構成時是沒有問題的,但在集成電路設計學科逐漸演變成整個電子系統學科的今天,這種分類已經不合時宜。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設置在微電子專業或者電子科學技術下的集成電路設計學科也極大地影響了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現如今,各大高校教師唯SCI論文,SCI論文關系到高校教師職稱的晉升和一系列福利的提升,這雖然提高了教師們的科研積極性,但也使得研究方向過于功利化。具體到集成電路設計專業上來說,芯片設計周期長,經費投資巨大,但電子材料與器件方向科研周期短,發表論文影響因子高。例如,國際上影響最高的集成電路設計刊物JSSC(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影響力因子4.X,處于SCI二區,整個中國大陸極少能有人發表;而AM(Advanced Materials)這類材料期刊,影響力因子20.X,處于SCI一區,國內每年都有幾百篇。這就導致國內的集成電路中材料占統治地位,電路設計相對弱勢,而事實上我國集成電路材料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非常落后的地位,電子材料研究方向與整個產業嚴重脫節,畢業生只能臨時學習代碼去找一份軟件類型的工作。可以看出,“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確立對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這樣才可以將細分領域的評價標準獨立出來,擯除“唯論文”的缺陷。而在教育部、工信部最新的文件中,也已經要求重新建立新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加快電路設計人才培養效率[1,2]。
推薦閱讀:集成電路應用雜志征稿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