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淺談我國的電力工業現狀與發展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電力時間:瀏覽:

  前言:自新我國成立以來的半個世紀中,我國政府一直把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工業,經過大規模經濟建設,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并具有相當規模的電力工業體系。新我國的電力工業幾乎是在舊我國空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49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只有1859MW,發電量只有43億千瓦每小時。

  1.自我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電力工業以集資辦電位突破口,充分調動各方面辦電的積極性。以1979年云南魯布革水電站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為標志,電力工業打開了利用外資辦電的大門,逐步形成了多種形式利用外資的格局,一方面彌補了我國電力工業建設資金的不足和發電設備的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了電力工業的技術含量,使電力工業不斷跨上新的臺階,1987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兆瓦,此后,電力工業就駛入例如持續快速發展的快車道。1990年以來每年新投產大中型發電機組都超過10000兆瓦;到1995年3月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又跨上2億兆瓦的臺階;1996年我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躍居世界第2位;2000年3月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再次跨上3億千瓦的臺階,進入了世界電力生產和消費大國的行列,從此長期嚴重缺點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隨著我國電力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電力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從1956年4月國產第一臺6兆瓦火電機組投產電以來,國產發電設備不斷加入電力工業行列,發電設備品種不斷增加,發電機組容量不斷擴大?,F在,300兆瓦及以上機組已成為運行中的主力機組,單機容量為600兆瓦和800兆瓦的發電機組已相繼并網發電;單機50兆瓦及以下的純凝氣式小火電機組已得到有效控制和關停。進入20世紀90年代,浙江秦山核電站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相繼建成投入商業化運行,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無核電的局面。1994年12月14日開工建設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電站。

  隨著電源建設的發展,我國電網從發展城市孤立電網開始,逐步形成地區電網,再發展成省內電網,進而發展為大區電網。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川渝、南方四省500千瓦跨省市主干電網和山東的500千瓦電網及西北結構緊密的330千瓦電網,其中華東電網和南方四省聯營電網發電裝機容量超過40000兆瓦。1989年我國建成了第一條跨大區遠距離±500千瓦直流輸電線路=葛滬線,開始了大區電網之間的聯網。隨著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和與之配套的三峽輸變電工程的逐步建成投產,將形成我國堅強的中部電網,成為全國聯網的核心、1998年國家把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作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共投入3000億元,建設和改造全國2400多個縣農村電網和280個地級以上城市電網,以改善城鄉供電,開拓電力市場。

  現在,我國已掌握了先進的300兆瓦、600兆瓦亞臨界和超臨界火電機組、550兆瓦混流式水電機組、1000兆瓦級核電機組和500千瓦交直流輸變電工程的設計、施工、調試和運行技術,并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和能力;掌握了180m級的各類大壩的建壩技術,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的設計、施工技術,有能力建設象二灘、三峽水電站那樣的巨型水電工程;引進和開發了先進的大型水、火電廠分散控制系統,各大電網的通信、調度自動化系統不斷完善,自行開發的CC-2000EMS、DMS系統已進入實用化階段,電網運行和調度開始走上了自動化、現代化的管理。

  2.我國電力工業的現狀與問題

  雖然從總體上看電力工業的發展形勢較好,但也清醒地認識到電力工業發展中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電力供應水平和電氣化程度仍很低,電力發展任重道遠。到1999年我國人均占有發電裝機只有0.24千瓦,人均發電量只有979千瓦每小時,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為發到國家的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全國至今仍有6000萬人左右沒有用上電。1998年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為9.4%,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電煤消費占煤炭產量的比重為42.1%,也比發到國家70%-80%低得多;1999年電力消費能耗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為34.8%;第二個問題是省間市場封閉,最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受到局限。一些地方從本地區短期利益出發,把“省為實體”與資源優化配置對立起來,搞市場壁壘,限制競爭,限制甚至拒絕區外價廉的電力,造成電力市場割據,嚴重阻礙了電網經濟調度和運行,既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也增加了用戶的電價負擔,違背了電力事業公用性的原則;第三個問題電力工業內部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是電網建設長期滯后于電源建設,電網結構薄弱,特別使城鄉電網老化,電能損耗大,農村電價高,出現了“有電用不上”和“有電用不起”現象。二是電源結構不合理,水電裝機比重不斷下降,而且調節性能差的逕流式電站比例過大;煤電比重過大,參數過低,效率過低,小火電機組發展失控,使環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供電煤耗降低緩慢。三是在電網負荷率持續下降、峰谷差越來越大的條件下,電網調峰能力不足,或是調峰技術和經濟性差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個問題科學合理的電價機制尚未形成,電價管理較混亂,電價結構不合理,輸配電價所占比例過小,用戶不合理負擔沉重,特別是農村地區和孤立小電網,用戶支付的電價水平超過實際承受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訴,我國的電力發展既有發展中可觀條件制約的因素,也有受投資體制、管理體制等主管認識制約的因素。隨著電力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和改革不斷深化,這些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 馮嘉.關于我國電力改革發展趨勢的探討[J].學術論壇,2006,(l1):41-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鹤岗市| 章丘市| 类乌齐县| 潮州市| 资源县| 三台县| 昔阳县| 枣强县| 定兴县| 台中县| 长宁县| 阿坝| 长乐市| 麻栗坡县| 上饶市| 雷波县| 威信县| 方城县| 无极县| 乐昌市| 浦县| 荆门市| 聊城市| 库车县| 于都县| 彝良县| 和政县| 恭城| 含山县| 芮城县| 疏勒县| 聂荣县| 通许县| 麻阳| 双峰县| 巧家县| 汕尾市| 三原县| 榆社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