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評價和衡量其品質標準會發生相應變化,人們會更加注重城市品位。所以對一座城市來說,提高品位尤其重要。本文以安徽省太和縣為視角,就影響城市品味的因素及如何塑造城市美好形象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提升 城市品位 城市精神 市民素質
Abstract: the city develops to a certain stage, the evaluation and measure of its quality standards can produce corresponding change, people w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ity. So for a city, improve the grad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aking Taihe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as the angle of view, will affect the taste of the city 's factors and how to create the city beautiful image put forward views.
Key words: ascension; city grade; city spirit; citizen quality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評價和衡量其品質標準會發生相應變化,人們會更加注重城市品位。城市品位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教育、經濟、歷史、地理、生態、傳統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共同社會心理的總和,它直接關系城市未來的發展水平和潛力。中央電視臺于2004年組織開展了一次“最佳中國魅力城市”評選活動,評選標準分7項:科學的城市發展規劃,充滿活力的經濟,富有創造力的城市建設,優雅的城市環境,獨特的民俗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從中看出,人們評價一個城市的品位,不但重視硬件設施的投入,更注重的還是其文化內涵,我們常說的文明城市事實上就是城市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應當是一個政治安定、風氣端正、文化發達、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生活便利的場所。人們正是通過市民作出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去體味和領悟城市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品位。所以對一座城市來說,提高品位尤其重要。
目前許多城市堅持規劃引領,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城市面貌明顯改觀。但是作為地方形象的名片、經濟發展的載體和人民生活的樂園,一些城市還存在投入不夠、標準不高、管理滯后的現象,城市“臟、亂、差”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太和縣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兩輪驅動”,強化了城市科學規劃和建設力度,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大環境明顯改善,道路整潔、交通和經營秩序雖有明顯好轉,但城市文化、人文素養等內在條件還并不盡如人意,和我們打造的醫藥之都、開放之城、生態之縣、書畫之鄉還有一定的距離。為此,筆者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就影響城市品味的因素及如何塑造美好城市形象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一、影響城市品位提高的因素
城市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高品位。主要表現在:
1、歷史文化的挖掘宣傳和傳承創新不夠,城市文化特色不明顯
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應始終與市民素質的提高聯系在一起,體現在廣大市民對歷史文化的認同、熱愛和珍視上,并在心靈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出仁義、敦厚的人格。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美不勝收,城市文化歷史久遠,文化底蘊也比較深厚,但由于缺乏足夠宣傳,廣大市民對歷史文化特別是本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經調查發現,只有少數城市少數單位比較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如太和一小成立古詩文經典誦讀領導小組,并制定激勵機制,其古詩文經典誦讀在縣舉行的“古詩文誦讀”大賽中獲一等獎,并代表太和縣參加阜陽市比賽榮獲二等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太和縣“友聲詩社”自成立以來在歷史文化傳承創新方面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2012年借助創辦“全國詩詞之鄉”之際,全縣又一次掀開了學習歷史文化的高潮。但從整體來看,由于缺乏足夠的宣傳,廣大市民的歷史感不強,保護意識差,市民對家鄉歷史以及歷史杰出人物知之甚少。如很多學生通過課本認識了郭憲,卻不知道他就是太和縣本地人。
文化特色的形成需要大眾的參與,要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由于對歷史文化的繼承創新不夠,城市文化特色不明顯,文化人才、文藝人才少,活動匱乏。究其原因主要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市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文化的發展卻跟不上時刊發展的變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弱化,阻礙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如太和民粹清音就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源于曲藝“清音”,吸收《太平年》等小調,傳統劇目有二十多出。2011年和獅子燈、細陽刺繡分別入選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這一傳統藝術的傳播越來越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群體,尤其很難得到廣大青少年的青睞,這是我們必須深思的一個問題。由于大眾普遍參與不多,這樣的傳統文化就面臨弱化甚至失傳的尷尬境地。
2、市民素質參差不齊,影響城市品位的提升
一個城市如果僅僅經濟發展迅速,城市規劃先進,但市民不文明,環境臟亂差,何談城市品位?事實上,市民不文明行為一直都是城市繞不開的話題,而且這些行為往往被認為是判斷這個城市市民素質高低的標準,衡量這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尺,事關城市的形象臉面,嚴重損害了城市形象,影響著城市的品味。即便是市民素質比較高的上海,市民的素質也參差不齊。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世界文明的盛會,也是國人素質的“大考場”。國民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展現在全社會面前。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曾指出,國民素質是世博會最大的展品。開園以來,也常有不和諧的音符見諸報端。
作為縣級城市,在人口素質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精神不振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二是社會融合度不高,人們之間缺乏溫情;三是社會誠信度低,假冒偽劣等行為時有發生,無證經營、無視規定、違規擺攤現象屢禁不止;四是陳規陋習不改,管不住自己的口,隨地吐痰,管不住自己的手,隨手亂扔,管不住自己的腿,橫穿馬路,管不住自己的車,亂開亂停,同時亂貼亂放、亂搭亂建、破壞公用設施等行為未能得到徹底根治。任何親眼目睹這種狀況的人,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鄉游客,都不會覺得這個城市市民素質好,城市品位高,因此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城市形象。
3、城市硬件設施薄弱,城市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觀。但是和城市化步伐相比,城市基礎設施目前還普遍比較薄弱。如解決城市垃圾和環境臟亂差的問題,目前太和縣縣城新添 15座垃圾中轉站,2011年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座,地埋式垃圾中轉站10座,水沖式公測9座,新購置灑水車2部,垃圾清運車4部,清掃機一部,添加了500多個新垃圾桶,投入4000萬元建設垃圾填埋場,成為有效解決環境臟亂差的有效載體,但是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踐表明,提升城市品位,必須加大硬件設施建設,完善并人性化公共設施。
隨著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也要跟得上步伐。2011年太和縣政府修訂、下發了城區環境衛生管理方案,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環衛管理機制,發揮了社區主體作用,做到了人人有責任,處處有責任人。采取了包路段、定人定崗等辦法,對城區車輛亂停放,行人亂穿行,攤點亂擺,垃圾亂倒,小廣告亂貼等行為進行重點整治,加強了各路段的市容管理。但從城市管理角度講,還存在工作機制不順,環衛責任體系劃分不夠科學的問題。
二、提升城市品位,建設宜居宜業城市
事實上誰也不愿生活在一個不文明的城市里。因此我們在搞經濟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宜居宜業生態人文城市建設。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城市品位:
1、發展以本土文化為靈魂支柱的文化內涵
要積極發揮文化的熏陶作用。影響城市品位的諸要素中,文化品位首當其沖。一個高品位有魅力的現代化城市,必然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文化就是一個城市的氣質、風骨和靈魂,是一個城市品位的主要標志,他深刻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并成為民眾為這個城市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源泉?,F在有很多城市在建設中提出了“城市以文化論輸贏”的口號,將文化擺在了突出位置。要提升城市品位,真正擁有一個靈魂支柱,就應把當地優秀文化作為發展的核心要素??梢酝ㄟ^各種媒介,宣傳城市的歷史、傳統、文化、成就、發展前景、發展和市民的關系等,使每一個市民了解、熟悉、熱愛和建設自己生活的城市,以樹立市民的自豪感;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建設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的重要陣地,使之成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陶冶情操的園地,成為市民的感情驛站,在高雅的文化生活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一要宣傳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多舉辦一些有益身心的文藝活動,讓群眾在參與過程中接受藝術的熏陶,如太和縣可以大力打造書畫之鄉文化品牌;可以借助創辦全國詩詞之鄉這一機遇,營造濃厚的學習傳統文化氛圍。第二,大力發揚寶貴的民間藝術。我縣擁有清音剪紙等民間傳統文化,要大力培養民間傳承藝人,積極向上申報保護目錄,精心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爭取國家保護扶持。第三,大力發展公益文化和群眾文化,全面提高市民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積極開展各項公共文化服務,充分發揮文化主陣地應有的作用,使群眾文化活動規范、有序、蓬勃發展,進一步豐富市民業余生活。
2、立足長遠,以科學規劃統領城市發展
城市規劃建設如何,直接影響整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事實上一個城市演變和發展的足跡,也可折射出這個城市成長、成熟、壯大的清晰年輪,我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是扎根于文化沃土、美麗清潔祥和宜居的城市,要創造良好的、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因此我們不能短視。近幾年來太和縣已經用先進的理念規劃城市,結合安徽省住建廳把太和縣作為中等以上城市進行定位和規劃的機遇,從北京、上海請來專家對太和縣城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規劃,提出了“科學規劃,拉開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連接開發區”的城市建設思路,開展了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修編工作,實施四縱十二橫工程,確立了以太和大道為中軸,向東西兩翼擴張的“一主兩翼”的城市建設格局,逐步完善規劃體系,同時又考慮了城市未來的發展,突出了本地特色,彰顯本地文化特點,又注重了環境品味,綜合考慮綠化、濕地等生態要素,這些都提高了城市品位,能讓人幸福的生活并感受到了城市的美好。
3、加強城市管理,營造優美環境
在用先進的理念規劃城市同時,還要以市場化的機制建設和管理城市,以“養事不養人”的管理理念,完善城市宜居功能、服務功能和休閑功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面對城市臟亂差的環境,充分調動有關部門對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積極性,健全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征管體制,使生活垃圾處理逐步走上社會化道路,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下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產業化格局 ,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抓。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市民積極自覺地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厲行節約,珍惜資源,植綠護綠,保護生態環境,把市民的生態道德教育打造成為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的一部分。針對部門責任不清的現狀,可以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督查、協調、指導作用,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實施有效監督;加強部門協調,突出解決職責不清、任務不明等問題,以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對城市實行制度化、常規化管理,推動城市文明創建工作上水平、上臺階,讓城市更亮麗。
4、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質
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基本特征的體現。城市精神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積極進取的城市精神引領市民,以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影響市民,以優美和諧的城市環境塑造市民。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重視城市精神的塑造,并以此引領城市進步和市民文明素質的提升,從而凝聚人心、展示城市形象??山Y合地域特點,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絡等途徑,廣泛征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提煉出簡明精練的城市精神,大力發展悠久的歷史文化、忠誠睿智的名人文化、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大方得體的禮儀文化、自娛自樂的廣場文化以及和睦互助的社區文化,引導市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著力培育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讓市民在健康文化的熏陶中感悟文明的要義,增強融入現代文明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切實加強市民文明素質教育。文明難以移植,信仰不能強制,道德需要自律。要利用單位、社區的文明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大力開展道德教育、素質教育、文明教育,從娃娃抓起,通過小手拉大手,全方位開展文明創建工作,提升市民素質。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的建設者和使用者,沒有良好的市民個體素質,要創造優良的城市環境是不可能的,否則,城市建設,美化、亮化、公用設施再好,市民素質經常出問題,也是堵了這里那里又漏了出來。一個社會良好的道德修養不是憑空而來,要宣傳教育、輿論引導,同時更要實踐和參與。市民素質的提高步伐要緊跟城市建設發展的步伐,只有同步進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整個城市品位。
5、善于學習,借鑒外地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較多,歷史文化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髓,是市民素質教育的重要源泉。通過對歷史文化的宣傳,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識,也會增強廣大市民保護歷史文化的自覺性。各地歷史文化名城都十分重視這一點,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發揮歷史文化的教育功能。江蘇南京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推出了“矚目南京”活動,讓市民更加了解南京、熟悉南京,激發人民的愛國、愛市熱情。開辟的“南京零距離”電視欄目組織明察暗訪,對社會上出現的不道德不文明不規范不誠信行為公開曝光揭露批評,讓人們從中辨別美丑善惡;亳州市通過系列活動,讓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古都名城保護中來,在城市建設中注重保護歷史,目前現存國家、省級市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省級以上保護單位22家,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現在市區內明清風格古貌依舊有36條老街、72條古巷,這樣注重城市歷史的傳承保護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我們的城市化進程中,要提高城市品位,建設宜居宜業城市,不但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需要靠決策者的超前眼光和博大胸懷。初步實踐已經表明,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建設城市并提高這個城市的品位,城市才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