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氣候變化,引起了全社會對“低碳經濟”的廣泛關注。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點,施工區域往往地處繁華的鬧市區,周圍單位、居民區眾多,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高。所以,施工中可能出現的揚塵、噪聲、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探求市政建設工程低碳施工的措施和工藝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低碳施工的意義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而在促使氣候變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低碳施工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施工模式,核心是通過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施工工藝創新等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推行低碳施工是維護城市環境,預防災難性氣候發生,維護社會和諧,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二、低碳施工具體措施
(一)施工全過程的“低碳”控制管理
施工全過程的“低碳”控制管理,也就是在工程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全過程中進行低碳控制的環境管理行為。這是一個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過程。它們在低碳環境管理過程中有各自的權限和職責,共同構成了低碳環境管理的主體。
1建設單位
建設單位在對質量、進度、費用進行控制的同時,應重視在施工過程中貫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環境保護工作。在招投標過程中,要對施工單位的投標書中有關低碳環境保護的措施進行嚴格評審。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加大低碳環境保護的力度。嚴格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及時協調解決施工現場出現的各種環境問題。在竣工驗收階段,要嚴格把關,對不符合低碳環境保護要求的工程不予驗收,這些措施將對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低碳環境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
2監理單位
目前工程監理僅限于一些文明施工方面的要求,對施工現場的低碳環境監督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缺乏對施工現場系統的低碳環境管理。建議將低碳環境監理引入市政工程建設項目,將會大大提高市政工程建設的低碳環境管理水平。由于市政項目的一次性特點,施工現場的施工管理和環境管理應該是一個綜合過程,所以有關部門應加快健全制度,擴大監理權限,使監理對施工現場的低碳環境問題也能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管理。
3施工單位
施工單位是工程項目進行具體建設的主體,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將低碳施工管理納入其日常管理工作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制定施工組織計劃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揚塵、噪聲、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和治理措施。在施工過程中,要明確現場組織機構中各類人員的環境責任,項目經理要對此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真正做到對環境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盡可能將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達到低碳施工、綠色工程的目標。
(二)采取有效措施,實施低碳施工,加強環境保護
市政工程低碳施工的主要措施就是減少排放污染物,減少廢氣、廢水、廢渣、粉塵、噪音等排放,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1施工現場揚塵防治措施
(1)材料堆放應采取必要擋風措施,減少揚塵。對開挖形成的裸露地面和現場堆放的土方用綠網進行覆蓋,從而降低施工現場的風蝕揚塵。
(2)組織好材料和土方運輸,防止揚塵和材料散落造成環境污染。材料運輸宜采用封閉性較好的自卸車,運輸水泥、土方等粉質材料的車輛必須加蓋篷布,以減少施工的二次污染及揚塵。
(3)施工所用粉末材料在現場應加蓋密布網,作業時盡量輕拿、輕放、輕裝、輕卸,并且盡可能采用現代化設備,以降低施工工藝揚塵。
(4)對施工場地、材料運輸及進出料場的道路應經常灑水防塵。
2施工噪聲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機械配置,盡量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和先進的施工技術,及早淘汰落后機械設備。
(2)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量將施工作業時間安排在白天,如需夜間施工,必須提前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施工。
(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一些環境敏感區附近施工時,要及時調整施工設備,增加輕型震動設備,減薄路基每一層填料厚度,增加鋪筑層數,增加碾壓遍數,減少施工設備震動和噪聲對沿線單位辦公和居民產生的影響。
(4)運用降噪技術,加強機械保養,降低施工機械噪聲。
3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
(1)妥善處理泥漿水、攪拌站廢水等施工廢水,未經處理不得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或河流中去。
(2)施工現場生活污水和糞便等必須進行集中處理,否則不可直接排入水體。
(3)對現場存放油料的庫房地面必須進行防滲處理。使用時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因滴漏而污染水體。
(4) 跨河流的市政橋梁施工還應避免機械對施工場所附近的水質造成油污污染。
4施工現場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1)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對其中的有用物質進行回收循環利用,如砂、石類可作混凝土骨料,碎磚頭可作回填料等。
(2)對沒有回收價值的固體廢棄物,不得隨意丟棄,必須集中收集,及時清運。
(三)堅持創新,依靠先進技術實施低碳施工。
在完善節電、節油、節水、節材等節能減排辦法的同時,市政工程技術人員要堅持創新,不斷學習與運用先進技術,探索低碳施工的新途徑,比如,對傳統技術進行革新改造,在施工生產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減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材料。
1廠拌冷再生技術,既節能又環保
新型的“廠拌冷再生技術”是將舊瀝青路面通過銑刨、回收,再添加一種或多種穩定劑進行拌和,再生出一種新型的瀝青混凝土材料。“廠拌冷再生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節能環保,這種 “廠拌冷再生技術”由于其有污染小、強度大、成型快,且不會改變路面原有線型的優點,最適用于市政道路的舊路面改造,在舊道路的翻建工程中,可以采取“廠拌冷再生技術”進行大面積維修。
2 道路面層柔性基層,減少水泥消耗量,減少碳排放
柔性基層,即半開級配大粒徑瀝青碎石混合料。大粒徑瀝青碎石混合料與傳統瀝青混合料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采用大粒徑的骨架結構,最粗一級的粗集料含量通常在50%以上,以確保具有良好的抵抗車轍能力。由于柔性基層不使用水泥,減少了碳排放,在路面基層采用柔性基層,比剛性及半剛性基層效果要好,板底脫空少,面板斷角少,而且便于未來使用后加鋪改建。
三、結語
總之,在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需要更新理念、更新認識,加強設計、施工、材料各方面的溝通和配合,積極控制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減少碳排放,保護社會和生態環境,以較低的資源代價和環境代價換取較高的、良性的工程建設成果,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以實現工程建設環境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