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中心廣場的規劃方案力求以實現上述三大功能為出發點,注重文化內涵及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使本廣場成為本溪市城市環境建設的一個新的亮點。
關鍵詞: 空間組織;生態教育
Abstract : The centre square plan to realize the three func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so that the square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for the Benxi city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patial organization; ecologic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B84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現狀及周邊環境
1.1、現狀:廣場用地原為本溪市兒童公園,占地面積5.98公頃,原有電動游具設施較多,園區內高大樹木較多,長勢良好,綠化覆蓋率較高。
1.2、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本地段地處本溪市中心地段,周圍環境分布著市政府、市委、市建委、市體委、市婦聯、市文化宮、中心醫院、文化局等公共及行政部門以及商住樓。東南與西南面臨的勝利路與人民路為主要城市干道,東北與西北面臨的新城路與學軍路為次要道路。
2、規劃要求
由于此處獨特的地理位置,對空間環境要求較高。其現狀與周圍環境很不協調。因此,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改造現有狀況。保留二處建筑(市婦聯,園內酒店),將兒童公園內游具設施移走,盡量保留利用原有樹木,將兒童公園改建成為一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并提高城市品位,滿足市民休閑、游樂、健身等活動需求的城市廣場,廣場硬質覆蓋率要達到總面積的50%以上,并要求在規劃中考慮地下停車場。
3、設計理念--以人與歷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城市的相互交流為出發點。
3.1、廣場定性
做為現代城市中心廣場設計,首先應以人為本,盡量滿足市民的文化、娛樂、休閑、游憩等多方面需求,提高城市環境空間景觀面貌,并滿足城市生態要求,體現出現代城市為人們提供的優質生活環境,符合現代生活需要的生態型、文化型、生活型、景觀型等多方面心理需求的空間場所,創造一個空間寬敞、景觀優美并富有文化內涵、樹木繁茂、花草絢麗、舒適、安逸的空間環境。因此本設計將廣場定性為城市休閑廣場。
3.2、整體構思
3.2.1遵循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
3.2.2注重城市文化的歷史脈絡,注入文化內涵,突出地方特色。
3.2.3為周圍單位和居民提供優美的、生態型的空間與環境。
3.2.4注重廣場與周邊環境的融合,保持內部空間相對安靜的城市休閑特性。
3.2.5充分利用原有基礎綠化,適量運用高科技及現代新材料。
3.2.6考慮城市的持續發展,為今后的建設留有余地。
4、 功能分區
按不同使用性質進行區域劃分,本設計將場地劃分為:中心廣場區;兒童活動區;安靜休閑區;多功能活動區;老年活動區。
5、 空間組織及環境空間創造
由于本廣場的特殊性,本設計創作出圍繞“一中、三帶、”進行空間組織的獨特形式。使之既滿足不同人群使用要求而又互不干擾,且又不失整體統一的有機廣場空間,注重廣場內部環境與周圍環境之間的有機結合。豐富了廣場的空間層次。同時又盡量利用保留了原有樹木。
5.1、“一中”是指位于整個廣場核心部分的--“世紀之光” 廣場。它由旱池噴泉、18米高“世紀之光”大型主題雕塑、地面發光帶及6米高浮雕燈柱組成。主題雕塑以體現美好未來及未來充滿希望為主題,寓意本溪市的美好明天及廣闊前景,地面發光帶在夜晚起到加強及烘托主題的作用,豐富了夜間的景觀效果。
5.2、“三帶”是指位于廣場南北軸的“歷史長廊”景觀帶、東西軸的“生態教育”景觀帶及毗鄰勝利路及人民路的臨街景觀帶組成。
1、“歷史長廊”景觀帶--南北軸景觀帶由主入口空間、30米寬人行步道、“世紀之光”廣場、“歡樂時光”景區、浮雕燈柱及花壇座椅組成。
主入口空間--由刻字石與浮雕燈柱及花壇組成??套质峡虖V場名稱“世紀廣場”四字及廣場平面圖,此廣場位于勝利路與人民路交叉口處,且又為廣場主景觀帶--歷史長廊的入口,人流量較大,故以滿足街景及疏散人流為主要功能。
30米寬人行步道--由浮雕燈柱、花壇及座椅組成。浮雕主題按時間順序以反映本溪市歷史、人文、工業科技等內容為主題,反映著本溪市的歷史回顧,它與“世紀之光” 廣場,形成從前、今天、未來的歷史景觀序列。
“歡樂時光”景區--由表現人們載歌載舞體現美好生活為題材的雕塑、廊架及座凳組成,雕塑本身表達出廣場的使用功能,人們可在此進行吹、拉、彈、唱等文化娛樂活動。從其內涵及功能上均為歷史景觀帶的收尾節點。
2、“生態教育”展示帶--東西軸景觀帶由林帶、花帶及10米寬的人行步道、宣傳架兼爬藤架(內容以教育人們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主題)、座椅等組成。
3、人民路與勝利路臨街景觀帶--由毗鄰人民路、勝利路的人行步道、廣場內部小空間及座椅及特色燈柱組成。特色燈柱沿人民路及勝利路的廣場周邊布置,即圍合出廣場地域空間,又將廣場與現代城市環境進行融合。使廣場與周圍形成一個有機體,充實了城市道路空間、豐富了城市景觀面貌。
5.3、兒童活動區--它由戲水池、廊架、按北斗七星排列的不銹鋼星星雕塑、水車、砂坑、童趣雕塑、科普展示臺及其它少量兒童組合游具組成。天體七星雕塑寓意孩子是未來之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5.4、安靜休閑區--它由水景與石景組成,寓意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兩處均設置觀景平臺。
水景區域內--沿水邊設大小不等不銹鋼橢圓形球體,其光滑的表面映射出天空、水、樹木等相互交融的景觀又似灑落人間的晶瑩水滴,置石刻字“智者樂水”,給人以啟迪,凈化及舒緩現代都市人的心緒;水邊種植水生植物體現著自然氣息。
石景區域內--以卵石鋪設卵石灘,疊石筑山高度在兩米左右,并置石上刻“仁者樂山 ”。
由于此處為安靜休閑區域,為防止人流集中,此處不設大面積鋪裝,只設人行步道及座椅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心理需求,并體現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5.5、多功能活動區--由拉膜亭、健身器械、圍樹椅及反映市民生活的雕塑組成。此雕塑點明了本園區的使用功能及性質,此廣場亦為多功能休閑林蔭廣場,現代式的拉膜亭拉近了廣場與城市環境的關系。
5.6、老年活動區--由棋牌類場地與淺水池、花架組成。在棋牌類場地設有仿古亭(原有仿古亭遷移至此)、刻字碑(上刻此亭歷史)、棋牌桌椅及反映棋牌樂性質的雕塑組成。
淺水池內設置有動物噴水頭、不銹鋼制水滴及花架組成,寓意著泉水之聲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一般的美妙動聽,暗示著人們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結合池壁垱墻上刻“清泉琮聲”四字。
6、 其它設施
設置兩處水沖廁所、管理用房、4個書報兼小賣亭、宣傳欄、音箱,適當點綴園燈、草坪燈滿足夜間使用要求,IC卡電話亭、生態垃圾桶。
7、 本中心廣場設計充分考慮殘疾人使用要求,按無障礙設計考慮。體現了現代社會文明及以人為本的理念。
8、 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性
東北側毗鄰新城路,此城市道路較為狹窄,為今后城市的發展考慮,本中心廣場設計在功能布局上均向中心廣場內退進10米,以滿足今后城市發展道路拓寬的需要,毗鄰勝利路及人民路的中心廣場東南及西南兩側景觀帶,在景觀處理上也考慮了為今后城市改造予留了空間;此三個邊沿地帶的處理,為城市今后的持續發展而又不破壞中心廣場景觀創造了條件。
9、 綠化規劃原則
由于原有綠化覆蓋率較好,本設計以盡量利用原有基礎綠化,以不動、少移、適量補植為主要思想,沿新城路、勝利路、人民路、中心廣場的邊緣范圍做適當開敞處理,以流線型、大色塊手法與周圍環境取得協調,使廣場周邊城市空間開敞明快,中心廣場內部適當補植使廣場內部空間與外部邊緣空間有機隔離、融合;在品種安排上,考慮近、中、遠期結合進行調整、補植。做到“以樹為主,花草結合”,且“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
10、 地下車庫規劃設計概況
由于學軍路毗鄰商住樓,新城路北側為長江超市且此交叉范圍內無名貴樹木。故在此處設置地下停車場,出入口設在學軍路與新城路交叉口處。地下停車場面積約為2千平方米。
11、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展,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需求也越來越豐富多采,要求也越來越高。做為現代化的城市休閑廣場,它應該具有以下三大功能;即塑造及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間及生態環境;滿足人們多層次活動的需求。本中心廣場的規劃方案力求以實現上述三大功能為出發點,注重文化內涵及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使本廣場成為本溪市城市環境建設的一個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