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人工濕地在小城鎮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規劃時間:瀏覽:

  小城鎮指的是一種正在從鄉村型的社會變成多產業并存的向著現代化城市轉變中的過渡性社區。它是區別于大中城市和農村,具有一定規模的主要從事非農產業生產活動的人口聚集的居民點,處于我國居民點體系的中間環節,既包括了城市型居民點,又包括了鄉村型居民點。與農村相比,大量小城鎮都是以非農產業為經濟基礎,鄉鎮企業發達,二、三產業具有一定規模,文化、科技、教育、衛生、交通、通訊事業有一定基礎,

  非農業人口較集中;與大中城市比較,小城鎮數量多,分布面廣,與農村社會經濟關系密切。

  1 小城鎮的發展及主要環境問題

  1.1小城鎮的發展。小城鎮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演化使越來越多的人轉向非農業,并在某一地區集居逐漸形成小城鎮。全國建制鎮已由1953年的5400個發展到2005年的13000多個, 另有鄉級鎮約5萬個。小城鎮作為我國農村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通過經濟輻射和經濟吸引, 帶動周圍鄉村,形成了統一的生產和流通網絡, 為鄉鎮工業提供商品流通的初級市場, 同時吸收農村龐大的剩余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小城鎮的穩定、健康發展, 無疑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2 小城鎮的主要環境問題。隨著小城鎮內鄉鎮企業的興起和人口數量的增加, 小城鎮的環境受到很大的破壞, 主要原因正是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具有布局分散、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后、設備陳舊、職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低和企業短期行為嚴重等問題。鄉鎮企業對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建材等產業和土法煉礦、選礦等落后技術上。加上近年來城市控制環境污染, 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向鄉鎮轉移,更加重小城鎮的環境破壞。

  2 人工濕地

  2.1濕地。1992年中國加入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并將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列為《中國21世紀議程》的優先項目。根據《濕地公約》定義:“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目前世界各國濕地標準并不一致,數據的統計方法也不統。濕地一方面向人類提供水資源和大量的食物與原料;另一方面,在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在阻止和延續洪水、蓄水抗旱、控制水土流失和降解環境污染、提供旅游資源,維持地球表面生態平衡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而濕地被人們譽“自然之腎”。

  2.2人工濕地的發展過程。人工濕地作為一種天然的“污水處理廠”,以其利用自然條件、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等優勢不斷得到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人工濕地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在1969年和1974年,荷蘭和德國分別建成了第一座表面流人工濕地和潛流人工濕地,自此開始了人工濕地的建設和應用探索。80年代以后,人工濕地逐漸演變為污水處理的主體單元,常與穩定塘或天然土地聯合處理市政或生活污水。90年代以后,人工濕地開始作為污水處理主體單元,其工藝參數、運用范圍和凈化機理被廣泛研究。我國從“六五”期間,就開始了有關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和應用。

  2.3人工濕地的應用實例。人工濕地是一種有效的有機物、氮磷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具有其結構簡單,工程造價低,運行管理簡便,日常運行費用省等特點。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過程包括沉積、過濾、吸附、生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人工濕地中氮得以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來實現;此外,水生植物的吸收和氨的揮發也可以去除廢水中的氮。人工濕地廢水中磷的去除是依靠填料和濕地中沉積物吸附、微生物和植物的吸收等來實現的。

  高效低耗的人工濕地技術對中國經濟落后的農村是一種適用技術。在我國云南洱海有成功的應用案例。廢水通過沉淀池、厭氧塘、配水系統后進入人工濕地脫氮除磷。經過人工強化后的穩定塘和濕地占用土地面積少,穩定塘-人工濕地聯用技術對濃度高、波動大的農村非點源污染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人工濕地不僅能控制污染,還具有景觀功能,對國內的湖體修復和水環境保護具有現實意義。

  英國將人工濕地成功應用于住宅、商業區、工業區、公路和機場等地,據統計,英國目前應用的潛流濕地多達90余座。此外,英國和澳大利亞還采用人工濕地取代傳統的雨水調蓄池凈化合流制溢流污水,并積累了大量相關工程經驗。

  3 小城鎮環境保護原則

  小城鎮生態規劃要求運用生態系統整體優化的觀點,研究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途徑,從而提出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規劃對策。規劃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3.1以遵循生態平衡原理為指導的原則。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小城鎮及其周邊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要實現生態平衡,構成人口、資源、資金、信息之間的良性循環模式,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規劃時要優先考慮“生態發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保護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最終使小城鎮及其周邊環境構成有機的生態調節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

  3.2以尊重自然條件和資源為指導的原則。小城鎮布局形態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條件,使人工系統與自然系統協調和諧,形成科學、合理、健康和富有特色的小城鎮布局形態;應因地制宜保持自然生態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提高自然生態環境的自凈能力,提高環境承載容量。規劃中應避免大規模改造自然景觀,重視培養本地鄉土物種,恢復本地自然生態系統。這樣既順應了自然規律,又可以突出鄉土特色,打造個性化小城鎮。

  3.3以環境承載容量為限制的原則。小城鎮布局形態應充分考慮區域內環境承載力和鄉鎮工業、企業的污染程度,以環境容量為依據,控制鄉鎮企業數量和布局,避免生態環境超負荷;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明確可持續發展方向,開發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產業;在生態適宜度大的地區設置工業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結構,提高城鎮環境容量,促進小城鎮可持續發展。

  3.4依據土地適宜性分析確定土地發展方向的原則??茖W、客觀地分析考察小城鎮不同區位土地開發程度、適宜度及土地承載力,有效配置土地資源,減少資源消耗,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此確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布局。統籌安排城鎮建設用地、耕地和生態綠地,避免小城鎮無限制擴散,將高產農田滲透入城鎮內部,城鎮核心區延伸至農田中,實現農田與城鎮生態綠地系統的有機結合,最終既把小城鎮融合到了大自然中,又將大面積綠地引入小城鎮,達到了回歸自然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雙重目標。

  4 人工濕地與小城鎮環境保護

  4.1植被資源保護和利用對策。濕地植被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護河防洪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更重要的是作為群落交錯區的,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在群落內棲息著各種珍貴鳥類和濕地獸類,河岸群落是它們繁育和育肥的良好場所。同時河岸植被又是易受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擾動的生態脆弱帶。

  濕地植被具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重性特征,要更加重視其生態效益,把河流的工程治理與濕地植被建設、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4.2 盡量保持濕地原有的自然再生能力和自然凈化能力。自然再生能力和自然凈化能力是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衡量濕地生態系統質量的主要指標。濕地的利用要合理、適量、適度。濕地合理利用必須有利于保持或增強濕地的再生能力和凈化能力。對“自然再生能力”的理解不能只限于保護目標自然資源本身的再生能力,還要包括非保護目標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

  4.3 建立監測網絡,加強濕地監測。進行連續的生物監測,特別是對濕地資源利用后的動態變化、生物多樣性變化,濕地水文、水質等情況的監測,編制濕地信息管理系統,為濕地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5 小結

  濕地系統很容易受到自然及人為活動干擾,其生態平衡極易受到破壞,且受破壞后難以恢復。因而在使用時特點在注意廢水種類、負荷,并配合其它前處理工藝以求維持濕地系統地平衡,并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濕地系統的自身特點,其特殊的水、熱、光、營養物質等條件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富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

  加強濕地基礎性工作,為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提供法律依據。建立與完善濕地資源及發揮濕地效益的法律體系,充分發揮法律在濕地資源保護中的作用,建立地方性法規條例。并將濕地保護的面積、邊界、管理機構、經費來源、保護對策、物種名錄用法規的形式加以規定。對于小鎮環境保護起到重要的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浩民.生態建筑 [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潤敏.生態城市論與新城市主義[J].規劃師,2005(10)8-10

  [3]戴洪剛,楊志軍.洪澤湖濕地生態調查研究與保護對策[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4,25(2):37-39

  [4]劉綺.劉玉機鴨綠江重金屬入海通量研究[J].海洋環境科學,1992,11(2):19-27

  [5]丁疆華.人工濕地在處理污水中的應用[J].農業環境保護,2000,19(5):32-35

  [6]唐承佳.長江口九段沙濕地原生植被的保護及開發利用[J].上海環境科學,2002,21(4):210-212

  [7]周家高. 世界城市建設向生態城市發展[J].城市開發,1996 , (2) :41-43

  [8 ]金磊. 生態城市建設———新世紀城市現代化的關鍵[J].廣西土木建筑,2002 ,27 (2) :61-64.

  [9 ]江小軍. 生態城市———二十一世紀城市發展的基本模式[J] 經濟工作導刊,2002 , (2) :32-37.

  [10]John Freidmann. The uses of Planning Theory[J].Worldwied Urban Planning,2009(8)6—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石屏县| 拜城县| 天祝| 含山县| 阿巴嘎旗| 綦江县| 柳林县| 琼结县| 郴州市| 青川县| 双鸭山市| 瑞金市| 旌德县| 麻栗坡县| 黑龙江省| 卫辉市| 来凤县| 石楼县| 育儿| 大宁县| 兴城市| 萝北县| 玉环县| 巴林右旗| 兴城市| 岗巴县| 炉霍县| 襄樊市| 巢湖市| 荔波县| 湘潭县| 栾城县| 滨州市| 比如县| 大同县| 海门市| 宕昌县| 静海县| 赞皇县| 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