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綠道規劃與建設之我見——以東莞綠道建設為例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規劃時間:瀏覽:

  建設珠三角綠道網是廣東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施區域一體化戰略的具體行動,對推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活休閑一體化、促進宜居城鄉建設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1]圍繞貫徹實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目前,東莞市已經編制了全市綠道網總體規劃,并已陸續啟動市級(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的建設。

  一、東莞市綠道規劃

  根據《東莞市綠道網總體規劃(2010—2020)》,至2020年東莞市將建成總長約2263公里的綠道,形成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配套完善的綠道網絡體系。其中,區域綠道經過21個鎮街,總長約225公里,構成綠道網的主體骨架;城市綠道覆蓋全市32個鎮街,總長約781公里,串聯山水特色資源,形成綠道網的連通脈絡;社區綠道約1257公里,銜接綠色出行和日常健身,是綠道網的細胞和微循環組織。建成后,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鐘內可進入綠道網,整體覆蓋率達到0.9公里/平方公里,使綠道成為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

  二、東莞市綠道建設體會

  綠道建設突出連續化、低碳化、人性化。以松山湖綠道系統為例:位于松山湖中心的濱湖區綠道累計投資兩億多元,設計路寬7米、總長42公里,重點串聯中心公園、溝谷公園、歲寒三友公園、松湖煙雨和松湖花海等7大景觀,營造出“路從花影過,人自柳蔭來”的愜意騎車觀光出行環境;園區交通綠道側重連接各工業區、商業中心、社區學校等人口密集區,方便園區群眾和游客“低碳出行”。綠道選線或依山傍水順勢而行,或與園區道路結合同行,配以良好的綠廊系統和完善的自行車租賃點、驛站以及標識系統等設施,規劃建設極富人性化。

  東莞綠道強調本土特色。如大朗鎮的原生態荔鄉綠道緊緊圍繞荔鄉特色建設,綠道沿線所經過的荔枝林,都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盡顯荔鄉風情;麻涌鎮通過20處石刻長廊,圖文并茂地展示嶺南水鄉的風土人情和歷史風貌;茶山鎮則將南社古民居、界碑和觀景臺等濃厚的茶山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綠道當中;石排鎮的紅巖石刻格外養眼,處處顯現地方特色。

  三、綠道建設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推進綠道建設時,也凸顯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視,主要表現為:

  1.建設標準不統一。《廣東省城市綠道規劃設計指引》等一大批規章制度已制定實施,引導著各市的綠道建設工作。但是由于這一過程仍處于摸索階段,具體實施時,仍然出現了“多標準”現象,各個建設單位以自身實際情況出發自行建設,往往容易忽略了大局標準,也導致了各段綠道質量不一現象的發生。如黃江黃牛埔綠道為瀝青鋪設,部分鎮街是水泥鋪成,有的則采用彩色磚鋪設,還有的直接在人行道上劃線而成,騎行舒適感當然大大不同。

  2.配套設施未及時跟進完善。綠道建設往往被當成政治任務,由于任務重、時間緊,難免會留下一些不足。更多的問題還歸結于配套設施未及時跟進、完善,與群眾的期望和實際需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東莞,雖然每隔一定的距離就設有綠道驛站,但真正投入使用的還不多。服務節點數量不足,與節點相配套的服務功能如單車租賃點、停車點、健身設施、休息設施等不完善問題十分突出,亟待解決。

  3.綠道管理和維護機制尚不成熟。機制的不完善客觀上導致了各鎮街在運營、管理綠道時無據可依。如在綠道連接線上,為了實現全線貫通,綠道網不可避免地需要借道人行道甚至機動車道,容易出現人車爭道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建設相對較快,相關法規和機制還沒有及時跟上,這給綠道使用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建立綠道網建設、管理、維護等方面的長效機制應該是現階段綠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盡快解決。

  4.部分綠道功能單一。部分綠道僅僅從藝術和美學角度出發進行建設,忽略了綠道的功能性、實用性,而且部分單位建設的綠道出發點也僅僅是發揮生態和景觀優勢,功能過于單一,形式也以單一的綠化或簡單的“立體綠化”為主,游憩功能被弱化;同時,部分綠道離社區較遠,平時(工作日)人氣較淡,利用率不高,對消費提升不大,更沒有發揮出統籌城鄉、促進農民增收等經濟功能。

  四、綠道規劃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進一步提高對綠道內涵和功能的認識

  綠道建設涉及民生、環境、生態和經濟等多方面,兼具生態保護、游憩健身、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科研教育、發展休閑經濟等多種功能。應遵循生態化、本土化、多樣化、人性化的原則,通過構建連結廣大城鄉的綠色網絡,為群眾提供綠色開敞的休閑游憩空間,充分發揮綠道對于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消費擴內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建設完善配套設施

  綠道系統建成后,會影響附近群眾的出行距離,因此,驛站、停車場、廁所、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需要及時完善。其設計也保證要合理科學化,如綠道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考慮視線的是否通透與燈光的使用局限而產生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在綠道兩旁,適量的座椅和健身器材可以極大的方便周圍社區群眾休息、鍛煉。配套設施的合理布局可以增加設施使用效率,減少建設成本,維護生態環境。

  3.加強綠道建設管理

  綠道建成后,沿線植物的維護、清潔乃至治安管理均需要大量人力財力來支撐,這就需要通過政府投資以及民間組織、企業的積極參與,提供一條穩定的資金供應鏈。可以將綠道交由社會管理,或者通過政府以服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娛樂餐飲服務、自行車租賃等項目,發揮出綠道的經濟功能。同時,政府要需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運營管理措施及規定,明晰各部門職責,建立獎懲機制,使管理有法可依,將保護和開發緊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4.加強綠道宣傳

  普通群眾對“綠道”缺乏深入了解,大部分人將“綠道”與“單車道”、“綠化帶”等概念混為一談。所以利用新聞媒介對綠道進行廣泛宣傳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提高綠道建設的公眾關注度和調動居民參與綠道建設的積極性,清晰了解到綠道是一條能夠給人們提供鍛煉身體、修身養性空間的綠色廊道。也可以利用綠道旁各類植物,以卡片的形式,向公眾傳遞植物保護知識,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還可以組織踏青游、假日單車行、賞花游等活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綠道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革,激發自覺保護綠道意識,營造出和諧綠道、幸福綠道。

  五、總結

  綠道的建設對自然環境和人居生活改善、構建幸福東莞具有重要意義, 綠道建設將改變東莞的城市形態、城鄉結構,人們的出行方式、行為模式,消費理念也將經歷著一場綠色變革;綠道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公共資源的共享平臺,極大地改善、豐富了城鄉居民生活,真正實現了城鄉一體化。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切實加強珠三角綠道網管理維護工作的緊急通知.[EB/OL

  [2]鄭小俐.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的規劃[EB/OL]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临武县| 杭锦旗| 固阳县| 三江| 南涧| 綦江县| 大埔县| 清原| 宜君县| 南华县| 高雄市| 资源县| 黄大仙区| 陆河县| 定西市| 密云县| 化州市| 泰安市| 衡山县| 松溪县| 台州市| 中牟县| 玉田县| 巴马| 德清县| 杭锦旗| 葵青区| 南丹县| 江安县| 汝州市| 镇康县| 莒南县| 沙雅县| 淳化县| 如皋市| 建瓯市| 蛟河市| 灵川县| 延庆县|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