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很多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城市是隨著商業發展而衍生出來的,如我國唐朝的長安、洛陽,歐洲地中海城、羅馬的古羅馬城等,在商業貿易發達的地域,會聚集很多商人,這種產業鏈條會隨著商業交易不斷擴大。由此可見,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離不開商業圈的發展和擴大。
商業空間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
城市商業空間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場所,所以通常情況下,商業空間的樣式呈多樣化發展。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城市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商業空間形式的可持續發展性,是我國城市建筑師們研究討論的熱點問題。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城市化建設逐漸滲透到各省市的各個領域中,作為商業空間建筑設計的主導思想,可持續發展理念展現給人們的并不只是節約環境資源、實施環保建設,而是通過商業空間形式讓人們感受到城市化建設的人性化、個性化。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關系,實現了人們對建筑美的追求。在商品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一個具有文明特色的城市,不僅要具備完善的工業產業鏈條,還要擁有合理的商業空間形式。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對工業生產、城市建設的資源消耗問題,開展城市化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必然的選擇,為了適應這些環境壓力,商業產業模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新型商業模式正在為商業和城市共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積極方向。
商業空間形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一) 商業空間可持續發展建設的表現
在城市化發展的大環境下,商業空間形式已逐漸偏離了原有的城市發展軌道,很多商業中心呈現“統一化”建筑模式。個性化城市的缺失,使我國城市化建設發展水平嚴重下降,所以這種商業空間模式存在很多發展漏洞。通過上文分析可知,商業空間建筑和城市化建設是緊密相連的,商業建設是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媒介,是一個城市發展特色建設的重要手段,商業空間形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如圖1所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人文特色,一個城市的地域特色主要從人文景觀體現,其商業空間形式和商務建筑風格和城市所處的地理特點是相輔相成、相互依托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狀態下的人文特色,既可以表現區域內人類文明發展智慧,也可以體現階段性地域發展情況;建筑風格,建筑是組成商業空間的單元結構,所以每個建筑都決定著整體商業空間建筑的風格,應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商業建筑,其建筑綜合應用性能非常好,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出信息化建筑理念,還能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功能性,立體式、復合式的建筑更適用于現代商業建筑中心,這種商業綜合建筑結構的功能性很好,各單元建筑之間的功能連接更緊密,與傳統建筑相比,新型空間形式組合更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 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現代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1.空間氛圍。空間是塑造建筑結構的主要體現,空間氛圍意在強調城市建筑和商業中心建筑的和諧關系。“美”是設計師在設計建筑結構時追求的終極目標,每個時期的“美”學觀念不同,所以各時期的商業中心空間氛圍不同。進入21世紀,我國城市化建設越來越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同時也認識到生態平衡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在設計商業空間時,應著重強調人與環境的空間氛圍,展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商業空間形式中的園林景觀建筑是商業建筑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將商業建筑和園林景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增加商業建筑的恬靜氛圍,還能有效的將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現代化建筑設計觀念完美融合在一起。工業材料、照明、色彩、生態環境、空間氛圍燈都是商業空間設計的重要元素,建筑師們通過合理的設計、科學的策劃,創造出相對安全、穩定、環保的空間文化。綠色植物是實現綠色空間氛圍的主要媒介,由綠色植物組成的生態環境更能體現出商業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理念。由此可見,生態元素是營造和諧、環保型商業空間氛圍的主要組成部分,生態元素在室內空間設計和室外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綠色空間設計形式已逐漸在現代商業空間設計中占據主導地位。
2.添加人性化因素。人性化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組成部分,利用生態建筑思維模式,將商業空間設計、商業建筑設計、周圍環境設計引入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空間形態的需求,還能提高人和自然的交流關系。人性化商業空間形式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態平衡,生態環境和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要保證城市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很好的落實,必須協調好建筑和建筑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環境的承載范圍內,選擇合適的商業空間形式,讓商業建筑和自然環境做到有機融合;公眾消費需求,商業空間形式存在價值是滿足公眾的消費需求,所以建筑師在設計商業空間形式時,應注重考慮人們的消費觀念,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念融合在空間設計方案中,在滿足人們日常消費需求的同時,完成合理的、規范的商業空間建設;感官享受,商業空間設計產生的直觀美感不僅可以刺激公眾消費,還能讓整體商業建筑更具人性化,作為人們消費的重要場所,商業空間必須具備高舒適度的設計理念,在人性化設計的基礎上,實現商業建筑的設計價值、建筑價值、藝術價值,給人以感官的享受。
3.正確處理空間與環境的關系。空間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商業空間形式時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提高空間和環境資源的利用率,提升空間和環境資源的和諧程度,是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主要手段。其具體實施步驟如下:資源,在整個商業空間建筑中,會應用消耗掉大量工程材料和人力資源,這種耗時耗力的建筑設計方法不適用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所以要想正確處理好商業空間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必須合理利用各種生產資源;提高空間和資源利用率,利用率是優化空間資源和建筑資源的主要途徑,所以要想提高商業空間的功能性,必須有效控制建筑施工的“尺度”,在把握好商業建筑各建筑元素共生關系的同時,盡量避免各單元建筑的空間浪費;應用生態環境設計,在空間建筑中應用大量綠色植被,不僅可以增加建筑的環保性能,還能提升控制商業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生態環境設計將成為我國城市商業空間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
現代城市商業空間形式的創新
(一) 街區式商業形式
街區式商業形式是指商業空間沿用傳統城市街道建設的空間結構,是傳統的商業空間設計形式,俗稱為商業一條街。現階段,我國各大城市多存在街區式的商業空間形式,如北京的鑼鼓巷、成都的寬窄巷子、上海的南京路、沈陽中街等。利用固有特殊建筑和人文特點,引用種類多樣的商業形態,建立以商業為主的消費中心。這種街區式商業空間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現出城市商業發展特點和地域文化特色,但是這種建筑風格會嚴重限制商業空間的拓展發展,街區式商業中心會阻斷商業建筑和汽車景觀建筑的協調發展,使城市商業化發展過分依賴于交通。由此而衍生出的商業空間形式,不僅無法體現其固有的商業價值,還會讓商業建筑失去其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 旅游景觀式商業形式
旅游景觀由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構成,這兩種景觀形成的商業帶不僅可以優化商業中心的景觀格局,還能完善商業空間形式的自由體系。城市資源和旅游資源應用在旅游景觀中,可以帶給商業空間不一樣的景觀環境,使其更具開放性,更具活力。旅游景觀式商業形式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發展力,這種形式的商業空間可以同時服務于本地居民和其他游客。購物和消費是商業中心創建和運營的主要目的,作為人口聚集的地區,其商業活動的景觀結構倍受人們關注。
(三) 改造式商業形式
現階段,很多商業項目建筑都紛紛引用了傳統建筑結構和風格,在傳統建筑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商業建筑特色,這種主題鮮明的結構創建風格,可以展現出特色的建筑魅力和藝術價值。在具有歷史痕跡的建筑基礎上重新開發商業形態,建筑設計師不但要考慮人和城市之間的關系,還要考慮人和時間的關系、人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必須在建立傳統消費紐帶的前提下,保證商業中心和消費者之間良好的消費關系。與此同時,城市原有的記憶和痕跡還能為商業項目提供兼具獨創力與成本效益的設計方案,使項目獨特的創意性與商業的現實性完美融合。
基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空間形式發展展望
通過上文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商業空間形式的發展關系進行系統分析可知,商業空間形式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是城市發展的主要表現和重要依據,據相關數據統計,自2008年后,我國城市化進程速度不斷加快,其商業形式種類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文以福建省商業空間形式變化為研究對象,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通過對表1數據進行分析可知,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商業空間建設的主要依據,對城市良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福建省由單一空間形式逐漸轉變成復合型空間形式,這種空間形式上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城市商業空間形式已經進入全新階段。采用綠色材料和先進技術,將其應用在商業建筑建設和商業空間形式設計中,不僅有利于城市文化和城市肌理的延續,還有利于城市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結論
綜上所述,商業中心不僅應具有自己獨特的商業氛圍和特點,還應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現代化空間形式設計,為消費者營造豐富視覺體驗的同時,向大眾展現具有城市人文情懷、地域特色的商業形象。從傳統單元建筑轉變為復合型綜合功能的定位,勢必會對城市的空間形態和發展產生更大影響。所以在發展商業建筑的同時,應謹慎面對商業建設和環境、資源間的關系,不要強行介入到自然和人文空間環境中,要立足于整體開發,研究城市合理布局、區位優勢,使商業地產有效推動城市的某個商圈,乃至擴大到推動整個城市整體商業環境的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