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移動教學與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的結合,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本文將結合嘉興職業技術學院項目化課程樓宇自動化,搭建網絡課程平臺“雨課堂”,實現線上與線下教育、課堂與課下教育有機結合的新興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移動教學 項目化課程 雨課堂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雜志社是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和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出版機構。
一、市場需求與課程背景
在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工作、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舒適性成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智能樓宇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建筑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據國家相關權威部門的調查數據,2010年至2015年,我國對智能樓宇師的需求量為100萬~150萬,屬于12種緊缺人才之一,而全國高校每年能從事相關工作的畢業生不到市場需求的1/10。
與此同時,隨著全國范圍內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正在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轉變。尤其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教育部制訂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適應信息化和國際化的要求,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這一目標需求有利于推進教育的信息化發展進程,要求學校不僅要注重基礎理論教學,還要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等能力的培養。
樓宇自動化課程是高職院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及自動化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職業技能等方面都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融合了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檢測、建筑等多門學科知識。除此之外,這又是一門富含實踐操作的專業課程,如何進行課程規劃、設置,并融入移動教學,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模式,成為了當下樓宇自動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前瞻性課題。
二、現狀分析
筆者學校配套建成了智能樓宇實訓中心,涵蓋八大類別的實訓項目: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入侵探測與防盜報警系統(IAS)、消防自動化(FAS)、出入口與門禁控制系統(SCS)、綜合布線系統(PDS)、公共廣播與背景音樂系統(PAS)、電子巡更系統(GTS)、DDC智能照明控制系統(ILS)。結合實訓中心配套的實訓設備,經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本課程已基本實現了項目化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課程的教育教學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1.課程課時少、內容多、知識抽象繁雜
樓宇自動化課程內容涉及的學科分支較多,包括智能建筑概論、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消防與安全防范系統、通信網絡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綜合布線系統、智能建筑系統集成等。筆者學校機電與汽車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和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開設3本課程,并且屬于專業必修課。課程設置的總學時為64學時,其中實訓課程約占30學時。在有限的學時內,每一章節的內容很難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實訓中心設備的配備情況以及實際的生產需求、工作崗位設置、教學任務等多方面因素對教學內容加以取舍,將其細化成執行性、操作性強的教學項目,體現“理論+實踐”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完成實操任務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提升技能。
2.學生多、設備少,實訓課堂組織混亂
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實踐課程普遍存在學生數多、實訓設備數量不足的情況,尤其是樓宇自動化課程,項目所需實訓設備體積大、費用高,其中很多項目只設有一臺操作設備,導致教師示范操作看不清、部分學生無事可做、實訓課堂管理亂且不易考核評價等問題。為此,合理引入信息化手段和手機APP輔助教學,如將教師示范操作的教學視頻上傳到“雨課堂”移動平臺,相當于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現場一對一教學的平臺,切實解決了“學生多、設備少”所帶來的教學盲點問題。
3.學生個體差異大,師生互動貧乏
高職院校的學生由普高生、三校生和3+2多種來源組成,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素質等參差不齊,而傳統教學的單一化授課模式及評價體系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傳統教學偏向于知識的單向傳導,突出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此基礎上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乃至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互動,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無法實現融合,而通過移動教學構建在線學習平臺,可以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課程教學的發展。
三、改革內容
樓宇自動化課程作為專業性較強的一門專業課,不僅涉及知識面廣,而且側重于工程與實踐,如何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動手和綜合設計能力,成為了本課程改革的重點。
1.制訂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方案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性以及樓宇自動化課程知識體系的結構特點,在對專業崗位設置進行職能分析基礎上,整合課程內容、實驗室操作設備配備情況,按照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細化成操作性強的項目,如根據本校情況開設了樓宇對講系統、防盜報警系統、電子巡更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網線制作5個綜合項目。每個項目設置了學習內容、目標、具體的實訓內容和任務,通過完成這些項目任務,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熟悉每個項目涉及的相關工作崗位流程,提高動手實操能力。
2.建立“雨課堂”,與項目化教學相結合
近幾年,在線教育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市場上的學習應用軟件和平臺種類繁多,經過調查、對比、分析,本項目選用了清華大學基于“微信”研發的“雨課堂”移動學習平臺。
基于移動學習的特殊性,現有的樓宇自動化課程教學資源不能很好地匹配,教師首先要根據課程的項目化教學特點設計具體課程內容、計劃,建設相配套的在線學習資源,挑選出適合移動教學的相關資料并制作相應的課件。其中,課程資源包括項目化課程的課件PPT、項目化實訓課程的操作視頻以及相對應的隨堂練習、作業、測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