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前,我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因此對專業機械類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因此為跟進國家對機械類人才的需求,機械專業學生應當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之處,進而自發式尋找學習方式,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實踐;策略
在近年來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行業發揮著其自身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以及計算機硬件、軟件技術的廣泛運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行業也面臨著改革的契機。在這種社會形勢下,各大工科類院校紛紛設置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奠定了技術以及人力資源的基礎。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存在一定的技術滯后性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的交叉型學科,不僅需要掌握機械自動化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機械制造方面的專業技能,同時還應進行機械自動化相關軟、硬件技能、調試技能、系統測試技能、銷售技能以及技術支持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但是在現階段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習中,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專業的發展方向,沒有及時進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課程的增設與調整,同時對于國際上領先的優秀技術也不注重引入到專業學習中,這就導致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中,不管是理論還是技術、實踐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不利于學生今后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的模式缺乏多樣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量新型學習模式的出現,有效地轉變了以往課堂講解模式占據主體地位的課堂學習局面,互動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以及合作型學習方式的實施更是改善了傳統、封閉的課堂氛圍,實現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以及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但是在現階段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中,部分教師缺乏創新意識,仍然采取以往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對學生進行片面的理論知識講解,使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封閉、缺乏活力,學習內容也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脫節,從而導致課堂學習的效率低下。
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學習的優化策略
(一)積極轉變專業學習理念
學習改革,理念先行。在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自身專業學習理念的轉變與更新是最為重要的一環,發揮著理論指導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習中,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積極進行自身學習理念的優化,促進專業學習改革的有效開展。首先,教師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入貫徹到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專業學習中。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科學的學習理念,要求教師在學習實踐中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更應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專業素養以及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就應積極改善當前的課堂學習局面,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環節進行良好的結合,以此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實現專業學習效果的優化。其次,教師還應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專業學習中樹立創新的學習意識。創新精神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人類進步中最為寶貴的一種精神品質。因此,在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優化學習中,教師就應積極樹立自身的創新意識,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以此實現專業學習中學習模式、學習策略的創新性運用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根據專業發展方向進行學習目標的科學制訂
學習目標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學習因素,以往低效專業學習局面的出現與片面性、狹隘性學習目標的制訂關系密切。因此,在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根據專業發展方向進行學習目標的科學制訂是非常必要的。在當前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的研究中表明,與現代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環保技術等的結合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也會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智能化、模塊化、數字化、微型化、綠色化等趨勢。這就需要教師應結合這一發展趨勢,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的學習目標進行科學制訂,同時還應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專業課程的有效調整。例如,在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的優化中,學習目標應更側重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專業人才,這樣,教師就應圍繞這一學習目標,增設關于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環保技術、環保材料等方面的課程,使學生能學習到更加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專業知識體系得到健全、完善的基礎上,實現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趨勢的進步。
(三)構建互動型學習方式,促進產學研協同育人
互動型學習方式既指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指校企之間的互動。通過此類學習方式,可以有效構建產學合作平臺,與企業展開合作,將最新工程技術、機械工藝制造融入到日常學習中,拓展實踐學習內容,通過“講”“練”“賽”“導”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設置實踐學習項目。具體操作為:(1)充分發揮技師學院、企業產業集群優勢和特色,以機械制造業的主流發展方向、趨勢為根本,以機械工程專業人士為技師學院學習輔助,發揮其校企人才輸送的功能,提升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2)以現代工業價值鏈為學習方向,協同產學研資源,構建協同育人新機制。技師學院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應該整合校內學術資源,實現校企資源的互通互聯,突破專業限制,跨越實踐學習的現實瓶頸,構建多元化培養方式,推進實踐學習改革。
結束語: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培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搖籃,對于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的完善以及向制造強國的邁進,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林耿,李少鵬,陳暉.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學習體系改革分析[J].農家參謀,2020,(11):242.
[2]彭莉.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模塊化學習改革與實踐[J].湖北農機化,2019,(14):44.
[3]張貴林,劉秀珍.“中國制造2025”對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習的啟示[J].內燃機與配件,2018,(09):250-251.
推薦閱讀:電氣自動化專業的職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