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為促進我國現代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加大對營林生產工程項目的建設力度,明確營林生產工程項目發展目標,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與制度,注重營林規劃、種植、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確保營林生產工程質量與效率。在營林生產中,中幼林撫育管理是重要的核心內容,需要引起相關部門與人員的重視。應以營林生產要求為基礎,突出中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作用與影響價值,為我國林業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加大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注重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為現代化社會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基于此,分析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及成效。
關鍵詞 中幼林撫育管理;營林生產;重要性
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有直接影響,因此需引起各部門的重視。各部門需結合各地區營林生產情況,對中幼林撫育管理實施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對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長中的應用提高重視度,確保林業種類豐富,加強病蟲害防控,增強林業結構的穩定性。與此同時,要選擇適合的管理方式,以促進現代化林業長久發展,突出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為各領域提供充足的林業資源,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
1 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
1.1 為林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根據林木生長習性與特點,營造良好的林木生長環境,根據各地區的自然情況選擇適合的管理模式,同時結合林木各階段的生長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措施。例如,在幼林階段,林木根系比較脆弱,極易因無法適應自然環境而死亡,需注重松土、施肥等撫育管理工作,以增強幼林的抵抗性,確保林木的成活率,為林木營創良好的生長環境,逐漸擴大林木面積[1]。
1.2 注重森林衛生管理
應從幼苗時期就加強對林木的管理與維護,結合不同的地區地質條件、林木種類、生長習性等因素綜合分析,明確中幼林撫育管理目標,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定期對林木生長環境進行整理,避免外界因素對林木生產情況造成影響,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平衡性,從而確保林木健康生長,滿足營林生產要求。
1.3 提升林地經濟效益
提升林地經濟效益,需從林地實際發展情況的角度分析,注重對林業的日常管理,要求管理人員全身心投入到林地管理工作崗位中,組建林地管理小組,明確管理小組工作職責,組內管理人員應詳細掌握自身的工作內容、管理要求等,注重對管理工作細節的處理,確保林木成活率[2]。對中幼林撫育進行管理,也可不斷提升林地經濟效益,注重撫育方式的科學評估,合理分配人力資源,為營林生產提供良好保障,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 營林生產相關問題
2.1 投資標準待完善
營林生產工程項目在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全面落實到各地區的林業部門中,需要各地區積極響應相關政策號召,加強對營林生產工程項目的建設力度,對各地區的林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雖然各地區加大了對營林生產工程項目的建設力度,但是各地區的實施效果未完全達到預期要求,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投資標準待完善,建設資金、管理制度、機制要求等都出現了不統一的情況,嚴重影響到了營林生產工程項目實施質量;再加上撫育管理方式不合理,營林生產工程項目實施效果未得到提升。
2.2 林地環境有待提升
林地環境對幼林生長、存活率等有直接影響,各地區為了確保林木栽植數量,忽視了林木間距的合理性,在林地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對各地區林地實際條件的勘察,反而使各地區的幼林生長未達到預期要求[3]。例如貴州省德江縣,位于高原東北部,與武陵山交匯,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但是地形起伏程度比較大,急坡險坡占整體的16.9%,對營林生產工程的開展造成一定阻礙,再加上自然環境的影響,林木在幼林階段的存活率較低,增加了中幼林撫育管理實施難度,整體實施效果不理想。
2.3 幼林比例不合理
營林生產工程項目的開展使人工造林占據了主要地位,各地區的人工造林占地面積越來越大,但是人畜破壞程度也隨之越來越嚴重。因此,相關部門對受破壞的林地進行修復,但因為林木種植時間不同,出現了林木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除此之外,受自然環境影響,在自然環境優越的區域內,林木生長速度快;相反,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區域內,幼林死亡率持續增高,對現代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 中幼林撫育管理措施
3.1 補植補造
補植補造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林地有一定的要求,適合應用在林木成活率85%以下的林地中,會考慮到對幼林生長的影響因素,對人畜損壞影響因素與自然條件影響因素進行區分處理。在補植補造前,專業的工作人員會對林地現場進行勘察,為林木種類選擇、種植要求、林木分布情況等提供參考。結合實際情況,可選擇均勻補植、局部補植等方式,建議選擇適合的苗木補植,豐富林區林木種類,注重苗木混合搭配,增強林地美觀性。
3.2 除草施肥
對林地進行除草處理的目的就是避免雜草吸收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定期對林地內的雜草進行清除,可確保林木有充足的營養成分。如果不及時清除雜草,會遮擋苗木吸收光照,使苗木生長緩慢,影響林地整體效果[4]。還需把除掉的雜草進行統一處理,確保林地衛生環境良好。
而苗木的施肥處理要考慮到土壤營養成分,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日常對林地進行管理與勘察,時刻掌握苗木生長情況,結合具體生長情況,制定完善的施肥方案。可選擇人工施肥作業方式,一方面是以氮肥為主,根據幼林生長情況適當增加磷肥使用量;另一方面考慮到土壤的酸堿性,需要在原肥料配制的過程中適當增加鈣質肥料,促進苗木快速生長。
推薦閱讀: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