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林業發展的首要目的是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其次是通過森林來獲取與木材相關的林業產品,帶來經濟效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斷地攫取森林資源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受到影響。營造林技術可以人工營造林業資源,一方面可以從中獲取需求的林業產品;另一方面能夠補充林業資源,起到維系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的作用。因此營造林技術是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技術。
1基本概念
營造林技術即人工造林技術,又被稱為“修建綠色萬里長城”。在1979年,國家為防止水土流失,計劃在多個地區建造大型防護林,經過多年的發展,覆蓋面積已經達到預期目標,而且實現了提升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維系生態系統平衡的基本目標。營造林技術的應用強調資源兼容性、能源集約性與環境友好性,應用的基本原則是維持營造林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2應用現狀分析
2.1造林與補植
對于營造林來說,造林是林木的生產過程,營林為林木的經營管理過程,二者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為擴大綠化面積,在進行營造林工作時,需要不斷地更新操作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號召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義務種植。在進行造林與補植工作時,需要對種植林木的多樣化更加重視,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時間進行增加種植時要確保種植林木的存活率以及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目前使用較多的方式是對采伐剩余物進行清理以及對當地地形進行種植林木的規劃,這樣不但可以起到保留原林木的作用,還可以對無用的林木進行清理,一舉兩得,大大提高了營造林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2.2病蟲害的防治
在進行造林與補植工作時,為確保種植林木的成活率,需加大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一般通過清理雜草與灌木叢,在發生病蟲害的林木種植區域進行補種等方式來提高林木的存活率,維護植被的健康。此外,種植植被類型的選擇也尤為重要,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條件與蟲害類型來選擇更適合該地種植的植被,選擇種植的樹苗時就開始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這樣能夠有效地防止種植的林木遭受病蟲害,提高了林木種植的存活率。
2.3林木的保護
在進行營造林工作時,做好種植林木的保護工作和林木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關鍵,可以提高林木種植的存活率,不論是培養人工的林木種植能力還是實施可行的種植林木保護計劃,以及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的保護,這些過程都是同時進行的。營造林作業中,不僅要對林木種植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與審核,還需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環境的具體林木進行科學的管理,以此來提高林木存活率。
3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我國林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營造林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與提高。但是,其技術還是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林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對營造林技術沒有高度重視,而且看問題的角度比較片面化,從而忽略了細節問題。對于發現問題又過于形式化,沒有從根本上面解決問題,也沒有制定一個科學有效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面阻礙了營造林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林業相關人員也沒有重視營造林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范圍,也忽略了對人才技術人員的培養,大幅度制約了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的應用。
4具體對策
4.1明確技術與方向
在營造林設計工作當中,設計人員必須要按照我國的相關原則開展工作,充分保證營造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此,可以采用3S技術,通過衛星影像等對森林資源規劃設計結果進行總結,并合理的調整界線,維持區劃成果,修改區劃單元名稱。在具體的區劃過程中,應將相關的成果整合到系統當中,明確經營方向,保障設計質量,確保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
4.2確保質量,減少成本
在營造林工程中為確保苗木質量,首先要進行品種選擇,根據種植區的具體氣候條件等選擇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的種苗,從而確保營造林效果。我國在營造林建設過程中還應多采用機械化技術和設備,減少人工成本,從而提高種植效率和營造林質量。當種植完畢后,應該對林區加強管理,提高營造林效果。
4.3加強后期管理工作
為了提高營造林質量,相關人員必須要加強對營造林的后期管理工作,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治理,從而為苗木生長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穩定的生態系統,提升營造林對外界因素的抵御能力。而且對于一些亂砍濫伐現象應該及時進行治理,確保苗木的健康生長。
5結語
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積極發展營造林技術可以有效避免傳統種植模式下的一些弊端,提高人工營造林的效率,擴大森林資源,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改善自然環境。
推薦閱讀: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