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著重介紹了植物配置,建筑小品的種類和用途,以及兩者在園林建筑中的應用。
關鍵詞:植物配置 建筑小品 兩者關系
一、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植物配置的垂直結構要有高低之分,落葉喬灌木與常綠喬木,速生與慢生樹木結合,應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還應考慮到有無落果,飛絮,做到無毒無刺,不產生有害氣體等。
二、園林建筑小品
園林建筑小品源遠流長。從中國最早的上古園林時代,亦即三皇五帝時代對神的圖騰崇拜“囿”中的靈臺、龍、麒麟、白鳥、龜、圖騰柱,到明清時代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中的華表、石刻、燈柱、孤賞石等等,再到現代都市園林綠地中的各類坐椅、指示標牌、垃圾箱、園燈等等都是園林建筑小品。可見,園林建筑小品無論是在古典園林中還是在現代園林中,都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
2.1 依據園林建筑小品的體量、形態特征等來分
園林建筑小品除以上可以從審美和實用的功能分類外,有些人喜歡根據小品的體量、形態特征等來分。現簡單介紹一下,從中比較,不難發現從審美和實用的功能方面來分類還是比較科學的。
2.2 依據小品的體量大小分為三種類型
即大、中、小三類。大者如大型雕塑、假山等;中者如園橋、欄桿、景墻、中型雕塑等;小者如園燈、解說牌、園椅、垃圾箱及綠地中的小型裝飾物等。僅僅一大小分類,容易把同一種構筑物分亂,而不相干的小品又歸到一類,不利于對園林建筑小品的特性研究。
2.3 依據小品的形態分
可分為具象、抽象、半抽象三種。抽象者如抽象派雕塑、孤賞石、圖騰柱等;具象者如石花、鳥、魚等等。這種分類比較側重于雕塑小品,顯然對園林建筑小品的分類不夠全面。
此外,還有依據有無生命來劃分為有生命體的和無生命體的園林建筑小品類型,以及其它分類類型,在此不一一贅述。
2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中的用途
園林小品雖屬園林中的小型藝術裝飾品,但其影響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濃的確勝過其它景物。例如上海大寧靈石公園東門石雕,為游覽者提供了一幅動人的立體面,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視線,自然地把游人疏導至園內。無論是扇面景窗或景墻門洞、天棚園孔,它們雖然都是園林小品,但在造園藝術上意境上卻是舉足輕重的;可以說園林小品的地位,如同一個人的肢體與五官,它能使園林這個軀干表現出無窮的活力、個性與美感。總結起來,園林小品在園林中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2.1 組景
園林小品在園林空間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把外界的景色組織起來,在園林空間中形成無形的紐帶,引導人們由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起著導向和組織空間畫面的構圖作用;能在各個不同角度都構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詩情畫意。園林小品還起著分隔空間與聯系空間的作用,使步移景異的空間增添了變化和明確的標志。例如上海長風公園正門入口組雕使游人視線受阻,從而分隔和組織空間,使游人入園達到“柳暗花明”的藝術境界。
2.2 觀賞
園林小品作為藝術品,它本身具有審美價值,由于其色彩、質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點,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園林環境中的一景。杭州西湖“三潭映月”就是以傳統的水庭石燈的小品進行空間形式美的加工,是提高園林藝術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北京大觀園庭院中人工山水池中放置一組人物雕塑,使庭院藝術趣味煥然一新。
由此可見,運用小品的裝飾性能夠提高其他園林要素的觀賞價值,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美感。
2.3 渲染氣氛
園林小品除具有組景,觀賞作用外,還把桌凳、地坪、踏步、標示牌、燈具等功能作用比較明顯的小品予以藝術化、景致化。一組休息的坐凳或一塊標示牌,如果設計新穎,處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藝術情趣的形式,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園林環境更具感染力。如水邊的兩組坐凳,一個采用石制天然坐凳,恬靜、祥和可與環境構成一幅中國天然山水畫;一個凳面上刻有藝術圖案,獨特新穎,別具情趣,迎水而坐令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
因此,構思獨特的園林小品與環境結合,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使環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三、兩者的關系
園林建筑小品是在園林綠地中為市民提供服務功能,方便綠化管理的,用作裝飾、展示、照明、休息等的小型建筑設施。它的特征是體量較小、造型豐富、功能多樣、富有特色。而建筑小品與植物一起配置,處理得當,不僅可以獲得和諧優美的景觀,而且還可突出單體達不到的功能效果。園林植物與建筑小品的配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3.1 突出建筑小品的主題
在園林綠地中,許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備特定文化和精神內涵的功能實體,如裝飾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墻、鋪地,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表達了特殊的作用和意義。在古典園林中,漏窗、月洞門和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豐富了。這里的植物配置,應該要通過選擇合適的物種和配置方式來突出、襯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內涵。例如,冰裂紋鋪地象征冬天的到來,在鋪裝周圍的綠地區域中選擇冬季季相特征的植物種植能夠呼應小品的象征意義,如冬季開花的蠟梅、梅花、掛紅果的南天竹、常青的松柏類、竹類植物,與冰裂紋鋪地一起可以起到彼此呼應、相互融合體現景觀所要表現的主題。又如紀念革命烈士為主題的雕塑物以色葉樹叢作為背景,一到秋天,色葉樹的金色和紅色把莊嚴凝重的紀念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如圖1
3.2 協調建筑小品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建筑小品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與周圍綠地環境不相稱時,可以用植物來緩和或者消除這種矛盾。如以照明功能為主的燈飾,在園林中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但是由于它分布較廣、數量較多,在選擇位置上如果不考慮與其他園林要素結合,那將會影響綠地的整體景觀效果,所以利用植物配置和燈飾的結合設計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將草坪燈、景觀燈、庭院燈、射燈等設計在低矮的灌木植物叢中、高大的喬木下或者植物群落的邊緣位置,既起到了隱蔽作用又不影響燈光的夜間照明。另外,園林中還有些功能性的設施小品如垃圾桶、廁所等,假如設置的位置不合適也會影響到景觀,也可以借助植物配置來處理和改變這些問題。如圖2圖3
此外,植物配置不僅可以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而且也可以配合建筑小品使園林中的景觀和環境顯得更為和諧、優美。如休息亭以濃郁、成片的樹林為背景或以常綠樹叢隱亭其中,比單獨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在景觀上要顯得更加自然、不突兀,對于游人來說這樣的休息亭也更易靠近、更具有安全感。在上海園中的大寧靈石公園中,利用不加任何人工斧鑿而建的茅草亭在一片竹林掩映之下,更加具有都市森林之野趣。如圖4
3.3 豐富建筑小品的藝術構圖
一般來說,建筑小品特別是體量較大的休息亭、長方形的坐凳、景墻等的輪廓線都比較生硬、平直,而植物以其優美的姿態、柔和的枝葉、豐富的自然顏色、多變的季相景觀可以軟化建筑小品的邊界,豐富藝術構圖,增添建筑小品的自然美,從而使整體環境顯得和諧有序、動靜皆宜。特別是建筑小品的角隅,通過植物配置進行緩和柔化最為有效,宜選擇觀花、觀葉、觀果類的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成叢種植,也可略作地形,高處增添一至幾株濃蔭喬木組成相對穩定持久的景觀。如圖5
景墻、欄桿、道牙主要起到分隔和裝飾的作用,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常種植爬藤類、低矮地被植物使其自然攀援,這樣不僅柔化、覆蓋、遮擋了建筑小品硬質的棱角線條,而且也美化了環境,為游人增添了親近自然之趣。在道路臺階邊緣可用蔓長春花、扶芳藤等地被植物;在欄桿、景墻、圍墻邊上可以種植像金銀花、常春藤、油麻藤、紫藤等垂掛類的爬藤植物。
另外,建筑小品一般為淡色、灰色系列居多,而綠色的、色葉類的、帶有各種花色和季相變化的植物和建筑小品的結合,可以彌補它們單調的色彩,為建筑小品的功能和內涵表現增添另一種語言的表達。圖6
3.4 完善建筑小品的功能
好的植物配置不僅起到美化建筑小品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通過配置更加完善建筑小品本身的功能。如指示小品(導游圖、指路標牌)旁的幾棵特別的樹可以起到指示導游的作用;在廊架上以攀援類植物栽植,更加完善了廊架蔽蔭的效果和功能。
座椅是園林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小品,其主要功能是為游人休息、賞景提供停歇處。從功能完善的角度來設計,座椅邊的植物配置應該要做到夏可蔽蔭、冬不蔽日如圖7圖8。所以座椅設在落葉大喬木下不僅可以帶來蔭涼,植物高大的樹冠也可以作為賞景的“遮光罩”,使透視遠景更加明快清晰,使休
息者感到空間更加開闊。
參考文獻:
[1] 張亞春 杜曉春 園林綠化探討 《現代農業》 p62
[2] 車生泉 鄭麗蓉 園林植物與建筑小品的配置《園林》2004,12
[3] 劉管平. 建筑小品.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