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是藝術家通過實際勞動創造的產物。從根本上講,藝術美是創造之美,體現著藝術家的理想和信念,對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藝術美的來源和特點,然后分析了藝術美的類型,最后重點論述了藝術美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藝術美 創造 來源 價值
藝術美的來源
我國唐代張璪認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說藝術家只有以造化為師,才能達到第一自然的境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曾說過,藝術家要成為自然的兒子,表明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造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心靈,對自然的客觀事物進行熔煉,提升藝術創造的情趣。歌德認為“藝術家對自然客觀事物具有雙重關系,既要成為自然的主宰,又要成為自然的奴隸”。藝術家只有利用自然和社會中事物進行創造,才能讓人們理解,發揮自己藝術造詣,創作出更加優秀的藝術品。同時藝術美來源于社會現實的缺陷美,根據米開朗琪羅的觀點,他認為人們具有貪得無厭的特性,喜歡樣式古怪的事物,追求一種病態美。其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活往往不是完美無缺,通常情況下都存在缺憾,在大多時間比較沉悶和平淡。藝術美創造體現了人們追求美的張力,不斷充實人們對美的想象,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藝術美來源與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藝術家經過努力創作,突發靈感創作出來的,屬于藝術家的創作性的勞動。
藝術美的本質并不是藝術家簡單地進行模仿和照搬,也不是單純地表現自我,更不是根據固定的模板和范例進行加工。優秀的藝術作品主要包括客體的對象要素、主體的生命要素和審美的形式要素,通過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形象綜合。概括起來講,藝術美的本質就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創作個性,將客觀事物或者材料,通過自己的經驗、感受等,利用虛擬的想象,按照美的規律,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藝術美的特點
在進行藝術品創造過程中,藝術家需要經歷心靈的洗滌,提升創作的情趣,呈現出藝術美的特點。藝術美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具有形象性。藝術家根據自己的生活常識和經驗,結合創造靈感,從而創作出可感又帶有強烈個人情感色彩的藝術境界。第二,具有典型性。典型性的特點就是藝術家采取不同的手段,通過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深刻的思想性反映歷史發展規律的藝術形象。對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品而言,每一位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對前人作品進行簡單模仿和復制,需要融入自己的創作理念,反映某一類事物的本質。第三,具有主觀性。在進行審美過程中,不同的審美主體由于不同的審美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審美結果;并且由于藝術家不同的理想境界,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作品。第四,具有永久性。藝術作品能夠有效地將時間凝凍起來,成為一個永久的藝術形象,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
藝術美的類型
根據黑格爾的觀點,把藝術美分為三種類型,即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第一,象征型藝術。黑格爾認為,象征型藝術的理念還處在起始階段,自身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難尋找到與之相適合的形式,導致結果與形式混淆,不能真正地表達其中真正的內涵。這種狀態的形式只是一種象征,而不是內容的本質。根據實際的藝術美表現形式,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就是建筑,將建筑材料作為一種符號或者標志,對人們進行啟發并產生聯想,從而表達設計者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埃及金字塔象征著古埃及法老不朽的靈魂,萬里長城象征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黑格爾認為,象征型藝術表達出來的永恒精神,沒有具體的受定性形式,只能通過感性符號進行表達。
第二,古典型藝術。古典型藝術實現了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獨立完整的統一,主體與客體完美契合。通過外在的表現形式可以完美地表達內在的精神內容,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就藝術表達內容與表現形式的一致性而言,最完美的藝術類型就是古典藝術。內在因素主要表達古典型的美,是對理念最適宜的表現形式。古典藝術突出特點就是靜穆和悅,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古希臘藝術和古羅馬藝術是古典型藝術形式的經典代表。
第三,浪漫型藝術。浪漫型藝術是指人對美的理念超出物質載體的形象,強調人主觀思想的一種藝術類別。黑格爾認為,浪漫型藝術就是理念超越形象,是精神意識對物質的絕對勝利。精神本身通常包括有內在的思想、情感以及感覺表達精神的自覺性等。以對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的創作為例,耶穌被釘死十字架上,但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在這種藝術作品的表達中,眼睛就是藝術創作的靈魂。我們在欣賞古希臘雕像藝術品過程中,也通過作品的靈魂體會藝術之美,體會創作者所表達的內在情感。
藝術美的表現方法
藝術美的表現方法主要包括客體再現和主體再現兩種方式。
第一,客體再現。在進行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家通過真實客觀地描述事物的客觀形式,屬于生活的再現。但是藝術品需要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對客體進行提煉、分析以及概括,同時融入藝術家的個人閱歷及個人情感,將藝術家的人生感悟滲入到藝術作品中,從而產生某種變形,這種變形體現了藝術家的創作性與創新性。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北宋時期汴河兩岸的自然及社會景象為創作主體,將繁雜的景觀融入富于變化的圖紙中,真實地再現了北宋時期社會狀況,如實地描寫事物的客觀形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第二,主體再現。就是藝術家把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評價、感受以及思想等,融入到藝術形象中。梵高的《星空》,采用強烈對比的色彩及扭曲的線條及造型表現他的內心,具有“動態性”和“情緒性”的特征。還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寫出了沉淪痛苦的人生體會及對于出世希求得到解脫的向往,更深層次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必然走向滅亡的趨勢。
結語
在探討藝術美的過程中,需要尋找藝術美的根源,堅持藝術美來源于生活的觀點。藝術與客觀世界是密切聯系的,不可分割的,不能簡單地把藝術美理解為對客觀世界再現。藝術品是藝術家心靈的表現,既包括客觀世界客體表現,又包括藝術家的主體因素,融入了藝術家意志、認識、思想,表現出物化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感。
參考文獻
[1]田檳琪.論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7(02):262-263.
[2]張衛霞.藝術美論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7(04):157-160.
[3]杜寒風.閻國忠的自然美與藝術美關系論[J].中國美學研究,2016(02):304-320.
[4]陳思思.淺析當代藝術中藝術美與生命的關系[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4(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