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近年來GIS的迅猛發展,GIS應用不再局限于作為數據管理的工具,逐漸向資源分析工具發展。本文結合JGIS(九圖)軟件,綜合地理位置、交通環境等,對臨安《耕織圖》仿古旅游觀光項目進行區域分析;同時展示了JGIS在旅游規劃設計方面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九圖, 計算模型, 旅游規劃,生態旅游
1. 前言
生態旅游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生態旅游不僅被定義為一種適應市場機制的、以自然為基礎的旅游;它還是國家政府機構用來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有效工具。
《耕織圖》仿古旅游觀光項目位于臨安市域中南部的樂平鄉七坑村,東北距臨安市府所在地錦城鎮59公里、省會杭州市112公里;西南距黃山108 .8公里;北到臨安市域中心於潛鎮19.7公里;南到桐廬縣西部中心分水鎮11公里。西、北與潛川鎮接壤,東、南與桐廬縣印渚鎮為鄰。該地為分水江和天目溪的匯合處,適于開展農業、觀光生態休閑度假旅游。根據宋代於潛縣令樓壽的《耕織圖》開發建設的“耕織圖”將彌補臨安中部的旅游空白,也將彌補臨安旅游產業結構的不足,在已打響的生態觀光的基礎上,接軌臨安市政府提出的“旅游二次創業”,大力發展農村度假旅游。
2. 相關工作
做每一個規劃設計項目時,在了解了甲方的設計意圖后,我們設計師總會在第一時間收集資料,包括人文歷史資料、植物氣候資料等等,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現狀地形數據,也稱為空間信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計算科學、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GIS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城市設計、旅游規劃等領域。
空間信息在規劃設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基本用途包括三方面:
·作為研究和觀察區域狀況的最基本信息;
·作為各類應用所需的公用信息;
·作為定位參考基準,供各類用戶添加其他與空間位置有關的專題信息。
而承載空間信息的軟件主要是GIS。
到目前為止,CAD軟件在規劃設計中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設計就是產生新的數據的過程,其施工完成后,即成為新的地形;強調繪制能力。而GIS 軟件呢?是依托現有的地形數據(設計的成果可以認為是未來的地形數據),對其進行分析和挖掘;強調的是計算與分析能力。
所以,在規劃設計中,GIS是對CAD的有益補充,是項目及其所在地現狀分析與評價的最佳工具,有助于設計師構思科學有效的方案。
因此,本文采用GIS軟件作為《耕織圖》項目的分析工具,以期幫助設計師科學規劃。本文GIS軟件選用JGIS。
JGIS(中文名稱:九圖地理信息系統)是九策設計公司在長期的規劃設計實際中,全面整合了GIS與數據庫、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網絡技術及其他多種計算機主流技術,成功研發出專注規劃設計行業的GIS輔助設計平臺。
JGIS為規劃設計方案構思階段提供了如下支持——
·三維模擬。在二維數據基礎上生成三維視圖,增強設計師的空間概念。
·地形分析。地形分析功能主要在點、線、面高程基礎上,對多種地形因素進行分析,比如為便于直觀表達,生成地形表面;為設置某個設施而進行可視域分析;等等。
·區位分析。綜合交通、河流、市鎮等信息,給出起空間聯系。
3. 工作思路
就《耕織圖》項目,本文擬采取至上而下與至下而上相結合的工作思路,進行本項目的規劃設計編制工作。如下圖所示。
從工作思路示意圖中,我們發現上一層次規劃、現狀、區位等信息比較收集和呈現;而如何發現本項目的核心優勢及其發展方向,就需要一定的模型或工具來輔助分析了。
選址工程是旅游觀光區開發的一個重要的復雜系統,選址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旅游觀光區開發建設的成敗。觀光區開發的選址涉及到投資商的營銷策略,市場區的經濟特征、交通特征,所選擇區位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背景、人文景觀、政府決策行為、居民的態度等。這些影響因子用傳統的管理方法根本無法分析,因此必須考慮引用近年來發展的一門新興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來為旅游觀光區的選址工程提供輔助決策,提高度假區選址決策制定的準確性。
4. 區域與可行性分析
從上文分析結果得知,《耕織圖》仿古旅游項目具有穩定的客戶源,這是它的區域優勢之一。
區域是指人類行為選擇的場所或地點,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位置(絕對區位),二是指分布(相對區域,即各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影響人類活動的區域因素由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組成。
下面我們從區域分析入手,來論述《耕織圖》仿古旅游項目的可行性。
4.1 地理位置
從圖4中,我能夠計算出,《耕織圖》仿古旅游觀光項目所在地東北距臨安市府所在地錦城鎮59公里、省會杭州市112公里;西南距黃山108 .8公里;東南抵瑤琳仙境25公里;北到臨安市域中心於潛鎮19.7公里;南到桐廬縣西部中心分水鎮11公里。西、北與潛川鎮接壤,東、南與桐廬縣印渚鎮為鄰。桐千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其發展受到來自區內外的多重輻射、多向擴散。
從宏觀區域角度,本項目位于長三角這片中國最具活了的經濟區域,區域內的居民購買力較強,區域內的個人和企業每年的旅游意愿持續不斷。
從微觀區域角度,本項目位于旅游城市——杭州市轄區內。一方面到杭州旅游的人數眾多,完全可以期待有部分游客延續游覽本項目;一方面杭州本身也是個大都市,周末郊區游已形成氣候。
所以,本項目選擇的地理位置合適。
4.2 交通態勢
浙江省道桐千線過境公路貫穿全境,是杭州市域八個對外出口之一,為臨安市域的南大門,隨著桐千線的等級提升建設,集鎮基本活動的發展有了更強勁的依托。
樂平鄉境內現有道路17公里,從2002年開始調整和完善現有的道路系統,建立布局合理、快速暢通的交通網絡。主要實施了東樂-七坑二級公路建設工程和村級道路硬化工程。前者配合交通部門做好桐千線改道樂平段公里設計建設,公路全長2.8公里,拓寬10米,預留寬度20米,并將路線盡可能的拉直拉平,徹底改變樂平鄉的交通狀況。后者將樂平鄉村級公路路寬從原來的4.5米拓寬至7米,所有道路全部改造為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完善和修養道路各種標志和交通設施,在集鎮內建設公共機動車停車場,在改善交通的同時徹底改變鄉村面貌。
如圖4,到今天,這些道路已經修建完成。
4.3 可行性分析
本文經過現場調研和認真分析,認為《耕織圖》項目是可行的,它將彌補臨安中部的旅游空白,也將彌補臨安旅游產業結構的不足,在已打響的生態觀光的基礎上,接軌臨安市政府提出的“旅游二次創業”,大力發展農村度假旅游。
5. 結束語
以生態村——七坑村的良好生態環境和十里桑林為背景,以清新純樸的山居生活為內容,以生態休閑為載體,開展桑葉采摘、桑蠶養殖、蠶繭加工、農家織布等項目,開發以“桑”為主的系列旅游產品,為樂平種桑養蠶、絲織錦、印染提供一條龍服務,以提高旅游資源的綜合利用。歷史上的《耕織圖》典故就發源于此。該景區以現有的桑園與相依而擁的溪灘,構筑了鄉村風情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耦合,展現了歷代村民種桑耕織的人文景觀。
參考文獻
【1】 陸紹波,王衛安.GIS空間數據的變更管理機制研究.北京:地理信息世界,2005(6).
【2】 陳軍,鄔倫.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 中國成熟規劃信息化20周年論文集.昆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