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高功率電子設備的液體相變冷卻技術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應用電子技術時間:瀏覽:

  這篇電子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了高功率電子設備的液體相變冷卻技術,高功率的電子設備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之后會產生很大的熱量,于是冷卻技術就得到了普遍重視和發展,液體相變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論文對比冷水系統進行測試,了解液體相變冷卻的性能,具有很好的均溫性。
 

安全與電磁兼容

  關鍵詞:電子工程師職稱論文,電子設備,相變

  引言

  隨著軍用電子設備的迅猛發展,為提高電子元器件和設備的熱可靠性以及對各種惡劣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電子設備冷卻技術的研究得到普遍的重視和發展[1]。由于傳統冷卻技術在性能上的限制,在高功率設備上的熱控制技術需要重點突破。在這樣的需求下,高功率電子設備液體冷卻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通道、液體噴射、液體相變冷卻等傳熱系數較高的技術[2]這幾個方面。液體相變冷卻是利用液體在沸騰過程中吸收大量汽化熱的一種高效方法。由于相變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釋放和吸收(如水在正常壓力下從相變過程中吸收的潛熱為2000kJ/kg),其冷卻能力比自然冷卻要高1000倍[3]。相變冷卻在傳熱、冷卻方面具有很好的性能。在高功率電子設備冷卻技術中,液體相變冷卻技術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

  1總體方案

  1.1工作原理

  液體相變冷卻是沸騰換熱與汽液兩相對流換熱所組成的復合冷卻系統。如圖1[4]所示,未飽和液體工質在泵的驅動下進入蒸發器內,液體被管壁加熱,達到一定溫度時壁面上開始產生氣泡,此時液體主流尚未達到飽和溫度即沸點,處于過冷狀態。繼續加熱使液體達到飽和溫度,即進入飽和核態沸騰區,出現沸騰蒸發,含汽量增加,加熱功率與吸熱功率達到平衡。最后以汽液兩相流的狀態流出蒸發器(電子模塊),進入汽液分離器,攜帶大量潛熱的蒸汽與處于飽和狀態的液體分離。蒸汽通過冷凝器,冷凝器的溫度低于沸點,蒸汽流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釋放大量潛熱,蒸汽凝結為液態,與前面的飽和液體匯流并循環。

  1.2試驗樣機方案

  試驗樣機組成如圖2所示。系統由供液泵、蒸發冷板、冷凝器(風冷)、汽液分離器、流量調節閥、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以及各種管路等主要部件組成。冷凝器采用空氣作為最終熱沉,布置于機柜最上部,汽液分離器放置在冷凝器下部,冷凝后的液體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蒸汽分離后,在壓差作用下進入冷凝器進行熱交換,汽液分離器內的液體在底部聚集,也由泵吸入并循環。在泵的前部設置壓力表和加液閥。試驗樣機采用電加熱器模擬電子設備發熱,在電加熱器的下面設置蒸發冷板,蒸發冷板的前后安裝視流鏡,以觀測流體相變情況。風機安裝于冷凝器中心位置,采用離心風機排風。管路布置時,應盡可能考慮重力因素以提高效率。樣機外形如圖3所示。冷卻劑選用R22氟利昂制冷劑,R22在商業空調中使用廣泛,安全可靠,采購價格低廉。常溫25℃,1個標準大氣壓條件下,液體蒸發溫度在-15℃~-20℃之間,具有較低的低壓力控制要求。

  2試驗測試

  2.1試驗系統和方法

  試驗樣機本身集成了壓力表、流量表、熱電偶等儀器儀表,在樣機外部用5kW電源進行供電,并用溫度采集器對熱源和蒸發冷板的溫度進行監測。試驗樣機的系統構成如圖4所示。試驗中,采用電加熱器作為模擬熱源,如圖5所示。模擬熱源包括金屬塊、電加熱管,在金屬塊的外部包裹保溫材料,避免熱量散失。

  2.2試驗條件

  1)冷卻液為氟利昂R22,對比測試對象為60#冷卻液;2)流量為3L/min,熱源熱功率為3.6kW;3)環境溫度為5℃、20℃兩種條件。

  2.3試驗工況

  工況1:環境溫度為5℃,系統空轉運行;工況2:環境溫度為5℃,3.6kW熱源加載測試;工況3:環境溫度為21℃,3.6kW熱源加載測試;工況4:采用60#冷卻液,環境溫度為9℃,3.6kW熱源加載對比測試,如圖6所示。

  2.4試驗結果及分析

  試驗中,未飽和液體工質在泵的驅動下進入圖5所示冷板內,液體被冷板加熱,出現沸騰蒸發,含汽量增加,產生大量汽泡,在透明管內觀察到大量汽液兩相流,隨著熱源功率增加,汽泡的數量迅速增加,如圖7所示。測試結果見表1。

  3結束語

  本文對液體相變冷卻技術進行了試驗樣機測試以及水冷系統對比測試。兩相流冷卻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熱傳輸阻力小,均溫性好。兩相流冷卻的主要形式包括傳統的熱管及其衍生產品CPL、LHP、VaporChamber和PHP[5]。試驗數據分析表明,液體相變冷卻通過潛熱進行換熱,與傳統水冷系統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性能優勢:1)體積和重量減小至少4倍;2)流量減小至少6倍,從而降低泵功率及減小管路直徑等;3)冷卻及散熱能力增強至少10倍,滿足高功率器件的熱控制問題;4)熱源的平均溫度梯度能達到4度以內,具有很好的均溫性。

  參考文獻

  [1]趙惇殳.電子設備熱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1-2.

  [2]黃大革,楊雙根.高熱流密度電子設備散熱技術[J].流體機械,2006,34(9):71-74.

  [3]趙惇殳.電子設備熱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133-134.

  [4]HANNEMANNR,MARSALAJ,PITASIM.Pumpedliquidmultiphasecooling[C]//ASME2004InternationalMechani-calEngineeringCongressandExposition,2004:469-473.

  [5]陳陶菲,徐德好,柯攀.往復式機械泵輔助兩相流冷卻系統試驗研究[J].電子機械工程,2016,32(2):4-9.

  作者:何恩 肖百川 李欣 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95899部隊

  推薦閱讀:《安全與電磁兼容》(雙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主辦。本刊是中國唯一介紹電子產品安全與電磁兼容有關內容的專業期刊,是集權威性、學術性、實用性和知識性于一體的技術性刊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砚山县| 来凤县| 宁武县| 平度市| 亚东县| 锦州市| 巴马| 图片| 盈江县| 台南市| 沙坪坝区| 屏山县| 都江堰市| 乐清市| 呼和浩特市| 乡城县| 南召县| 玉树县| 大田县| 镇康县| 青神县| 滦南县| 莱州市| 九龙坡区| 柳州市| 犍为县| 北碚区| 花垣县| 阿合奇县| 陇南市| 虞城县| 河北区| 迭部县| 西乌珠穆沁旗| 西和县| 海伦市| 民权县| 萨迦县| 黄冈市|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