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可用性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Design),因此在數字電視的交互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用戶的參與,并不能單靠工程師一個人的想法進行“閉門”設計。用戶的參與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可用性的方法本身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通過互聯網的線上調查或實地訪談、問卷調查、啟發式評估、原型法、可用性測試等。比如在原型法中,開發人員可以先利用各種原型開發工具,比如Visio、Flash、以及Axure這些專業的開發工具,快速制作交互界面的原型,然后讓用戶進行參與測試和評估,再進行調整,通過這種一步步方式開發出來的交互界面將會具有較高的可用性。本文選自:《電子測試》(半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北京自動測試技術研究所主辦。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管,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類專業刊物。以介紹最新電子技術和測試測量技術為主,秉承一貫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辦刊宗旨,堅持前瞻性、技術性和實用性的編輯方針,為測試測量及自動控制業界的工程師和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了全新可靠的技術與應用和行業資訊。
關鍵詞:數字電視,工程師,模擬設計
此外,還可以借助一些專業的可用性測試儀器對產品原型或最終產品進行輔助評估。比如眼動儀是用于記錄人在處理視覺信息時的眼動軌跡特征的儀器,已經廣泛應用于人機交互領域的研究,儀器可以通過判斷用戶的眼動軌跡、注視點等來判斷產品交互設計布局是否符合預期、重點功能,內容,是否有效地被用戶關注到。通過眼動儀測試可以發現很多頁面布局和邏輯上的問題。
目前針對數字電視的可用性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深,下一步將開展具有一定規模用戶的調查,然后利用國家數字家庭基地可用性測試實驗室以及眼動儀相關設備環境,對當前試點的數字電視進行實際的可用性測試和評估,對相關理論和調查數據給予實驗驗證。
1 概述
隨著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以及國家三網融合產業的逐漸推進,傳統的模擬電視逐步被以數字電視為代表、以IPTV、OTT-TV等互聯網電視為未來發展趨勢的“新一代”電視所取代。交互服務電視這個傳統的播放平臺也愈發注重與用戶之間的交互和互動。如何在交互性提高的同時,降低用戶操作的復雜度,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用戶對“新一代”電視的滿意度和接收程度,將是電視產業在當前及未來轉型升級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研究數字電視交互服務的可用性很有必要。
2 數字電視的可用性問題
針對數字電視交互服務的可用性,大連海事大學在2007年做了一些相關的調查研究,以下是該項研究所得出的幾點結論:
2.1 88%的用戶對數字電視的態度是消極的,其中24%是由于操作上的困難導致用戶放棄使用數字電視的某些功能,而這部分用戶也大多為老年用戶;
2.2年齡和電腦的使用經驗對于數字電視的使用具有較大的影響,年輕人或電腦使用經驗豐富的用戶對于數字電視的接受程度較高,對于他們來說操作使用起來也更為容易;
2.3將數字電視同電腦、手機、DVD、普通模擬電視、數碼相機等其它常見家庭信息設備的易用性進行了綜合對比分析,發現數字電視的易用性指數最低,甚至低于功能和操作比其更為復雜的電腦。
國外模擬電視在向數字電視轉換的過程中,也遇到相同的可用性問題。英國在2000年初進行數字電視大范圍推廣的時候,英國貿易工業部DTI連同著名的商業咨詢公司Generics Group針對數字電視的可用性做了詳細了調研報告,該項研究調查了4000名數字電視的用戶。研究結果表明,大約有7.1%的用戶不能使用機頂盒完成諸如觀看電視節目、選臺等基本的操作,而在模擬電視中,這個比例只有2.7%,從易用性程度看,數字電視的易用性指數甚至低于電腦和小轎車。
3 數字電視可用性問題分析
數字電視可用性問題,總結起來是由于數字電視及其眾多交互應用服務在設計開發中忽略了兩個方面的差異所造成的:一是數字電視同傳統模擬電視的差異,二是數字電視同PC的差異。
3.1 數字電視同傳統模擬電視的差異
傳統模擬電視中,用戶只是被動的收看電視節目,電視與用戶之間的交互是單向行為。這個階段的交互設備只是有限的幾個電視旋轉按鈕、以及后期出現的彩色電視遙控器,大部分的交互行為也只不過是頻道切換以及音量調節等基本操作。
而在數字電視以及網絡電視中,呈現給用戶的內容不再是單一的廣播電視節目,還包括視頻點播VOD、時移電視等點播類的服務,以及其他互聯網應用服務,比如在線游戲、政務信息、時政要聞、金融交易、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等一些個性化及定制化的服務,電視畫面上也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由眾多標簽、按鈕、菜單等互聯網界面元素組成的復雜人機交互界面。給人們帶來一定的不適應性。
3.2 數字電視同PC的差異
數字電視及其各種交互應用在設計開發的過程中,過多的依賴、模仿、移植PC及互聯網的東西,沒有充分考慮到二者的差異性,使本來易用性很好的電視變得復雜難用。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顯示平臺及使用環境差異
目前主流的電腦液晶顯示器尺寸相比以前有所突破,但相比平板電視尺寸,還是顯得過小。目前流行的平板電視尺寸能達到80英寸;從使用距離和顯示器的分辨率來看,電腦與用戶之間的使用距離約為50-70cm,而電視的使用距離則有2-3m的距離,并且電視的分辨率較PC也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因素使得在數字電視交互界面設計中,需要更加合適的色彩方案、或者更大一號的字體來呈現信息。
(2)交互設備的差異
PC的交互設備、信息的輸入、輸出已經實現了標準化和多樣化,鼠標、鍵盤、加上各種輸入法使得我們在PC上可以快速的實現各種交互操作。而電視機基本的交互設備還只是遙控器,雖然近幾年也出現了一些新的交互方式,比如重力感應在家庭互動電視娛樂方面的應用、語音識別則可能替代遙控器進行文字的輸入,不過這些新的技術大多還只是在探索階段,有些還不太成熟。可能在未來一二十年內,遙控器都可能將是我們同電視機打交道的最主要設備。傳統模擬電視下的遙控器按鍵數量基本上在20以內,而目前我國各地數字電視機頂盒的遙控器上的按鍵大多數都要在40個以上,操作復雜度高。因此,數字電視交互界面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遙控器操作的局限性,合理的布局、編排信息,以便于使用遙控器進行操作。
(3)用戶的特征差異
PC的使用者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基礎、而且需要一些基本的操作培訓。而數字電視用戶大多數都是從傳統的模擬電視轉換來的,加上目前數字電視機頂盒的交互界面,其設計思想、設計元素、以及遙控器上的按鍵單元,多是從PC上延伸過來。使得數字電視對于不同年齡、教育、職業、地區的用戶來說,具有不同的可用性。比如相對于年輕人、學歷相對高的、電腦使用經驗豐富的用戶,那些年紀大的、文化程度較低、很少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的用戶,數字電視使用起來將會顯得比較吃力,這類用戶對數字電視的接受程度和滿意度也比較低。同樣,城市和農村也會造成相同的差異。
因此,數字電視交互設計中應考慮到不同的用戶人群,比如在遙控器上應盡量少用上述提到的Enter、Delete、抑或是其它計算機專業術語,以一種更加形象,能夠為大多數人群所接受、理解的符號標志會更好一些。
4 提高數字電視可用性的幾點看法
4.1 參考基本的產品可用性設計規則
可用性工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通用的標準指南,可用來指導大多數人機交互產品的設計。因此,在數字電視交互設計中應盡量遵循這些通用指南,這些指南包括:簡潔而自然的對話、采用用戶的語言、將用戶的記憶負擔減到最小、一致性、反饋、清楚地標識退出、快捷方式、好的出錯信息、避免出錯以及幫助文檔等。
4.2 利用國外數字電視可用性研究成果
國外針對數字電視可用性的研究已經形成了許多成果和經驗總結可以供我們利用參考。比如針對數字電視的重要交互“門戶”——電子節目指南EPG的設計,英國一家專門致力于產品可用性研究及咨詢的Secro公司,就對美國數字電視平臺SKY和Onditital上的EPG系統可用性進行研究,并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各個平臺開發EPG系統11條可用性指南。盡管存在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不能完全照搬過來使用,但我們在設計中仍可以參考其中一些重要的設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