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人類生存及其文明發展不僅需要農產品、工業品等物質文化產品為其提供支持,還需要清新空氣、干凈水源、舒適環境以及宜人氣候等生態產品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對于上述兩類必需品而言,土地整治工程的實施可以做到科學而又有效的兼顧,究其原因,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根本目標為通過對土地承載能力的強化,為生態文明建設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打造一個資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積極局面。因此,不管是從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其重建方面上來看,還是對生態文明的建設而言,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抓手的作用。本文就土地整治工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及其今后工程實施重點展開研究。
關鍵詞:土地整治工程,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影響
1土地整治工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
1.1影響土體
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土地整治工程的實施會將土壤結構以及質地改變,不僅如此,土壤理化性質也會由此而發生相應的變化。相關研究指出,科學而又合理的土地整治能夠將對土體的優化、土地質量的提升等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同時,還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以及生物學性狀,土壤肥力每公頃保持價值也會基于土地整治而相應提升。但是,亦有學者強調,若是土地整治不合理,土壤環境會受到不利影響,導致土壤板結、土壤面蝕以及風蝕等問題的發生,最終造成土壤肥力降低。據此可知,土地整治工程對土體的影響具有兩面性,當整治效果較好時,可以發揮出土地資源優勢、提升土地質量,但若整治合理性欠缺,將會造成原有土壤與地質結構的破壞,對所處區域民眾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
1.2影響水環境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土地平整以及農田水利等工程的實施能夠發揮出將水文結構改變,同時,對區域水資源分配產生影響的作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水環境建設會由此而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土地整治工程中低壓管道灌溉技術對傳統明渠的替代能夠降低輸送環節滲漏及蒸發損失,對于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另外,一些治理新模式的合理采用有利于水土動態平衡與資源合理配置的實現。不過,還有一部分學者指出以擴大耕地面積與增產為目的的土地整治工程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將水資源需要量增加,對于地表水系網絡結構也會產生相應影響,不僅如此,工程實施區域微地貌、坡度等地形地貌條件也會發生直接變化,它們會進一步影響滲透以及地表徑流等水文過程。
1.3影響植被與生物多樣性
對于地表植被與生物多樣性,土地整治工程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研究表明,土地整治中的道路與農田水利工程會將原本連續的動植物生活環境分為幾個部分,導致動物遷徙現象的發生,不僅如此,還會成為植物孢粉運移的屏障,削減動植物生產空間。不過,基于生態化土地整治設計技術的支持,保育生態作用可以很好地發揮出來,而硬化道路路基打洞方法又可以為生物遷徙開辟通道,此外,泥結石碎石路面與耐壓草皮一起應用能夠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場所,對于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具有積極意義。
1.4影響區域地貌與氣候
對于土地整治工程而言,灌排工程、荒地開墾以及土地平整等相關措施的實施都會在相應程度上影響工程實施區域的地貌與氣候。從地表層面上來看,土地整治措施可以增加其平整性,但地形與地貌會由此而發生很大的改變,不僅如此,原有的植被覆蓋率與覆蓋范圍同樣會顯著變化,且地表徑流的變化亦會較為明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區域水循環會相應改變,或趨于平衡,或與以往平衡局面相偏離,局部氣候也會相應的而發生變化。
2當前土地整治工程存在的問題
2.1實踐響應不匹配于土地整治要求
近年來,我國土地整治內涵與范圍呈現出日益擴大之勢,現已逐漸發展為我國耕地質量提升、城鄉用地結構優化以及國土生態保護的重要手段,雖然實踐過程中已對其進行了相應的探索,但普遍性依舊較差,應對相應工程手段與政策措施作進一步地綜合運用,有機結合水、路、村、城等各項土地整治要素,對區域性綜合整治作統籌性推進。
2.2建設用地治理機制不完善
從我國目前各地對建設用地的整治上來看,存在著一定的政策機制、制度保障、規范標準完善性欠缺的問題,實際操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整治規模與范圍很難做到對發展所需的有效滿足,需進一步將整治力度加大,在總的整治規劃中納入城鎮建設用地的整治內容,更好地發揮出政策制度的保障作用,對城鄉建設用地整治形成有力推動。
2.3土地生態整治不夠全面
在推動生態環境優化上,我國土地整治較之國外還有較大差距存在,扛在我國肩上的單子依舊沉重,特別是我國當前在規劃中存在定量化目標以及實施抓手欠缺的問題,項目實施思想理念的指導不足,此外,工程技術應用的技術規范標準支撐力度也相對較為薄弱,應在今后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結合做進一步明確。
3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土地整治工程實施重點
3.1正確認識土地整治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一方面,土地整治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及方法。近年來,土地整治工程表現出顯著的現代化特點,基于對機械、工程以及生態等諸多手段與措施的有效利用,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將以往粗放式土地利用方式改變,實現了對土地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不過有一點需要重視,即若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合理性欠缺的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生態環境形成威脅,而這亦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順利與有效推進。舉例而言,在土地平整作業的開展過程中,大型機械的碾壓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土層壓實、土壤板結以及肥力弱化等相關問題的發生;而另一方面,道路溝渠的硬化又會產生對原有生物環境的分割影響,使它們成為相互獨立的嵌塊體棲息地,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生物的多樣性。因此,新形勢發展背景之下需要加快土地整治工程的推進,以此為支撐對生態文明的建設形成推動。
另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是土地整治工程的新目標。與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相伴隨,人們日益提高了對土地整治工程與工作開展的重視,在此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的目標及其內涵也在逐漸變化與完善。以往,人們開展土地整治工作只是片面地將耕地面積的增大作為其目標以及關注的重點,在時代不斷進步以及理念愈發完善的推動下,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設及其實施日漸提高了對質量以及生態的重視程度,開始在整治環節將數量、質量以及生態三維一體的理念引入其中。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從足夠的高度上對待生態環境,重視并尊重其重要性,以對生態環境的有力維護為重要宗旨,這又進一步要求人們在進行土地整治之時對生態文明理念加以融合,從項目選址立項開始,到中期的規劃設計以及工程實施,再到后期的管理與維護,整個過程都需要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土地生態環境整治,最終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順利與高效實現。
推薦閱讀:生態學核心期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