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土地資源的調查和規劃是管理的重點和關鍵。因此,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續利用則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所以,總結了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內容,希望分析后可以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思考
1 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
土地調查的影響因素多,在當前調查管理的基礎上需要明確新類型,做好遠距離調查工作。此外,調查方式的更新,對系統本身有一定的主導作用,為了符合調查管理需求,要求在現有的評價基礎上實施。
1.1 為科學調查土地提供基礎信息在土地科學調查和管理的階段,以遙感和測繪手段為基礎,對土地資源信息進行整合和存儲。通過階段性調查要求可知,結合方向、效益不斷推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化應用。以土地調查權益為例,需要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結合土地利用階段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要求及時掌握問題,提前分析和整治。土地資源的調查和處理很重要,可以通[1]過動態分析和應用對土地資源進行保護。
1.2 為編制土地利用提供總體的計劃服務當前土地資源比較短缺,為了有效保證土地供應情況,在綜合性應用過程中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在充分分析土地結構的基礎上,掌握實際進行分類。結合土地利用情況和限制性因素等,針對實際需要對土地進行合理調整,實現優化配置。
1.3 為土地資源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土地資源管理涉及的服務內容眾多,需掌握數量、質量和分布情況,進一步了解土地市場的需求情況。比如,土地價格、土地資源的影響因素,對土地的需求情況、土地流轉情況等,包括了解每一宗地的位置、權屬、界線和質量等。土地資源調查可成為后續資源調查及決策的重要依據。
1.4 實現動態監測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用地需求不斷加大,無論是農業生產用地、城市化建設還是生態保護用地等,都需要實現動態監測。當前土地資源存在稀缺的現象,在調查過程中要對現狀、土地質量和數量變化等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對土地資源進行保護和改造。
2 農村土地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大量耕地閑置,浪費嚴重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農村耕地創造的價值不足以滿足農民對提高自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家中的只剩年老體弱者、嬰幼兒和學齡期兒童、青少年。這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利用土地,因此大量土地閑置或改做它用。早前,國家實行了土地承包30年不變,給土地使用者充分的自主權來長期合理規劃土地,卻效果甚微,耕地資源依然不能很好利用,反倒限制了土地的調配。外出務工者和已舉家搬遷者雖擁有土地卻讓土地閑置荒廢,在家農作的人可利用的田地資源有限,雖然有些可以種著別人閑置的田地,但是不能充分享有自主權,不能對暫種的土地長期規劃以獲得土地價值最大化。
2.2 利用農村土地受天氣影響嚴重
農作物的生長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天氣,土地使用者播種,施肥,除草,收獲都受天氣影響,節氣到了,也還需風調雨順。我國近年來,很多地區氣候異常,有些地方“看海”,有些地方干旱,甚至沒有飲用水,有些地方冰雹施虐,這些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都是毀滅性的。如果春末夏初連續干旱,又恰逢種植水稻的季節,水庫開閘放水,很多農戶就近抽水澆田,然而水庫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所有干旱地區的種植問題,以至于很多農戶錯過了種植水稻的好時機,有的農戶改種其它作物,有的就任由田地荒蕪。雨水不均,蓄水能力差成了嚴重影響農作物種植生長的原因。由于很多農民外出務工,該情況對農民的生活影響不大,卻直接影響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
3 土地資源評價
如何做好土地資源調查和評價工作土地資源的調查和處理是關鍵,在整個調查和評估階段要求掌握影響因素,做好資源調查和再分析等工作。以下對如何做好土地資源的調查和評價進行分析。
3.1 土地條件調查土地條件的調查以自然環境和經濟屬性等變量因素作為基礎,在當前調查和管理中,需要做好土壤、植被、地貌以下級地形分析等工作。各個階段的土地評價干擾因素多,在業務調查和土地質量評估階段,要求明確各類因素,進行經濟條件再分析。根據氣候位置調查、氣候要素分析和地形、地貌條件指標等實施水資源調查、土壤資源調查以及生物要素的綜合性分析。重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土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需要成立專業評估小組,考慮地貌因素、水資源概況及土壤資源等,實現信息共享和綜合評價。
3.2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階段,需要借助大比例尺和中比例尺的地形圖、航片以及影像資料,通過外業補測或者綜合測繪的方式進行。此外,結合所在單位和使用單位的界限進行勾勒。在土地面積量算階段,要對實施區域土地總面積和各類土地面積進行匯總分析。在土地調查過程中,要提前進行界限值分析。各類土地面積綜合結算后,要進行土地總面積和各類土地資源的匯總。在測繪過程中,做好底圖后,相關工作人員要對航片進行判斷,完成地形圖的測繪和補充等工作。由于動態變化大,需結合對應的測繪要求和工作圖進行,可以實現土地資源調查報告的總結和再分析。一般情況下,土地利用現狀的階段反映土地調查區域的數量和分布情況,在行政區域明確界限值,規范處理。對可能存在編輯數值異常等情況,要求工作人員掌握測量數值范圍,在當前基礎上進行判斷和再處理。以行政區域的分界處理準則為例,進行對應的規劃圖分析,提前標記,保證信息準確。
4 結語
由上面的種種敘述可知進行土地資源的調查設計到多個方面的因素,需要相應的人員加以認真科學的對待。所以,在調控和再分析中為土地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評價和測繪過程中,要確定評價方式的要求,提前測繪。在資源調查和評價后,要能明確組織保證的類型,全方位進行存儲管理,推動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娜.蘇北平原農業資源調查及利用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08):83-88.
[2]魯春陽,文楓,王錦峰,司錦.產教融合理念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壇),2018(24):77-78.
[3]劉丹.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持續利用問題[J].科學技術創新,2018(5).
[4]榮劍峰.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土地資源管理探究[J].中國市場,2018(15).
推薦閱讀:土地監管論文發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