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結合工程的實踐與具體施工特點,就人工挖孔樁的施工方法、安全措施、施工控制要點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人工挖孔樁 ; 施工 ; 方法; 措施; 控制要點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discussed artificial whole digging pile, construction method, safety measures; control points i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Q63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連云港海濱療養院原址重建工程樁基分部工程已施工完成,并于2011年6月1日由監理單位組織市質量監督站、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地質勘察單位和施工單位的相關人員共同驗收,經全體驗收人員共同對現場樁基實體質量進行檢查,同時對竣工資料進行核查,評定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的規定。由于本工程具有施工條件復雜、樁徑不同、地質條件復雜、地下較多等特點,增加了本工程現場監理人員的施工難度,為總結在樁基施工過程中采取的一些處理措施及方法,對工程順利進行取得的效果,以便對今后的監理工作提出更好的經驗。
1工程概況
本工程地處山坡丘陵地段,新建主療養樓17層,是一座集文化娛樂、休閑、健身、餐飲、辦公、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大樓。大樓總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17層,建筑物總高度為63.2米,建筑物占地面積為3045m2,其中裙房部分地上3層。體檢樓共5層,建筑面積為5026.5 m2,主體、裙樓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療養樓設計樁基為人工挖孔墩共88根,基礎采用獨立樁基,一柱一樁。
2施工特點
本工程主樓設計一柱一樁,共有樁徑為1.5米的人工挖孔墩28根,擴底至2.6米,樁徑為0.9米的人工挖孔墩37根,擴底至1.8米,樁徑為0.8米的人工挖孔墩23根,擴底至1.2米,其施工條件復雜。
2.1水文地質條件復雜
(1)17-J和6-5/8軸范圍內人工挖孔墩表層即為中、強風化,其余地段樁基均為不同深度粉質粘土 。
(2)部分樁涌水量大,而地質報告中反映無地下水,其中27號、42號樁每天達200-400t。
(3)樁基持力層石灰石基巖起伏大,巖溶較發育。
(4)設計擴大頭部分1.45米高必須全部入中風化層,強度高,用風鎬鑿除相當困難。 多數采取爆破開挖。
2.2樁深
孔深深淺不一,大部分樁深度為4-6米,其中42號樁達7.8m、87號樁只有2.15m,給成孔擴孔的安全、鋼筋籠的吊放、混凝土的澆筑等增加了很大的施工難度。也給現場監理人員判斷入巖深度增加一定困難。
2.3開挖難度大
土石方量并不大,但多數樁位地處巖石,普通機械無法開挖,只有采取爆破開挖,而一次爆破藥量不能太大、太大易導致擴孔、塌陷等質量安全問題,只有采取少藥量、多次爆破、循環開挖的施工模式,因此需投入的機械設備較多,共投入空壓機8臺,水泵7臺,手搖葫蘆20余臺。
同時基巖裂隙及溶洞較為發育,每樁在樁底見巖后,須根據其樁底基巖情況結合鉆探資料確定一個處理方案,可變因素多。基坑周圍有道路、水管、辦公樓等建筑物和構筑物。
地區特殊的地質條件,使得人工挖孔墩在施工過程中需隨時判定孔底巖層、降水、檢查擴大頭尺寸等一系列問題。
3施工方法
3.1對樁底基巖的處理
(1)當巖石有裂隙,但裂隙較淺且向下有封閉趨勢或裂隙雖然較深但向下基本為垂直方向時,將裂隙剔成V字型,深900mm,再清除裂隙中軟弱部位,并在裂隙上口加構造鋼筋網片;當裂隙較深且向下有繼續發展趨勢時,繼續向下開挖,直至裂隙封閉為止,裂隙用素混凝土封閉。封閉完成后及時進行護壁施工。
(2)當樁底巖石傾角較大時,將巖石鑿成臺階狀進行處理。
3.2擴大頭處理
設計樁端持力層在中風化巖上作擴大頭,更增加了施工難度,采用風鎬無法開挖,如采取爆破開挖,容易造成上部已完成護壁、井壁變形坍塌,經專題會議研究決定,擴大頭采取上部少藥量、多孔位爆破,孔底預留20CM人工開挖這樣既解決人工無法開挖的現狀,也處理了因爆破造成的塌孔、擴孔過大等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為了保障樁芯混凝土與中風化巖接觸面的質量,在終孔驗收合格后,立即用C40細石混凝土覆蓋底部,使樁底的強風化巖不被水泡軟。
3.3人工挖孔樁的降排水
由于基坑上部土石方已先前開挖完成,在基坑上部開挖平均約6米左右,此時樁基處于一個較低標高巖層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樁孔中水量較少,因此樁孔中水基本上可以排干,混凝土可以不采用水下澆注方法,對護壁間隙滲水,采用了下述方法進行處。(1)對滲水量不大的點,先用棉紗塞縫,再用水玻璃或速凝劑封堵。(2)對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堵住的滲水點,采用導的方法,即在滲水點插入膠管,周圍用棉紗加水玻璃或速凝劑封堵,滲水通過膠管流入桶內,在桶中設泵抽出。
3.4樁砼灌注方法
人工挖孔墩鋼筋籠制作及就位與鉆孔樁基本相同,施工要點同鉆孔樁施工類似。人工挖孔樁砼灌注一般有兩種方法即普通砼和水下砼。施工中可根據孔深、孔壁滲水量及施工設備配套情況決定。采用普通砼配合比施工時,要求配合導管每延米采用人工振搗,其優點是質量容易控制,但砼施工時間過長,輔助施工人員較多等。采用水下砼其優點是砼施工連續,但必須使用導管配合大型漏斗等輔助設備。本工程地下水較少,采用干作業方法澆筑混凝土。在砼灌注時的控制要點為: 根據現場條件確定砼施工配合比;砼施工前檢查各項配套設備、機械性能及匹配性。保證砼的和易性及澆筑的連續作業。計算確定砼用量,并通過吊錘復測保證砼樁基有效長度。
4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措施
施工中要清楚人工挖孔樁的安全至關重大,嚴格按技術規范要求配備有效的安全保證措施。人工挖孔樁安全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4.1挖出的土方必須及時運走,井孔口周邊1m范圍內,禁止堆放土石方,且堆土高度不應大于0.8m。井口周邊必須用砼澆筑成井圈且高度要高出地面不少于20cm,以防水和雜物等進入井內,挖孔樁作業面周邊必須設置安全防護圍欄,高度不低于1.0m,正在開挖的樁孔停止作業時或已挖好的成孔必須設置牢固的蓋孔板,且周圍應設立“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等警示牌。
4.2現場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絕緣膠鞋,孔內有人時,孔上必須有人監督防護,井孔周邊作業人員、監護人員,嚴禁穿拖鞋、赤腳、酒后上崗作業。井底照明須用低壓電源,防水帶罩的安全燈具或安全礦燈。
4.3孔深挖至超過挖孔人身高時,在樁孔口或孔內裝設靠周壁略低的半圓防護板,并隨著孔深增加而往作業面下引,吊渣桶上下時,孔下作業人員應避于護板下。
4.4井孔內必須設置應急時使用的安全繩和軟爬梯。井內人員必須乘專用吊籠上下,不得乘坐吊桶或腳踩護壁上下井孔。井孔內外設置對講機或低壓電鈴,便于上下聯系,確保通訊暢通。
4.5根據土質情況,一般情況每開挖一節護壁一節,遇地下水豐富或易塌地層(如砂層、軟土層宜0.3--0.5m護壁,嚴禁只挖不護壁。)
4.6當孔深較深時,應向孔下通風,加強空氣對流。必要時輸送氧氣,防止有毒氣體危害。操作時上下人員輪換作業,樁孔上人員密切注意觀察樁孔下人員情況,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4.7當地下水量不大時,隨挖隨將泥水用吊桶運出,地下滲水量大時,吊桶滿足不了排水,先在樁孔底挖集水坑,用高揚程水泵抽水。作業人員必須離開井孔,嚴禁人機同坑作業。隨時觀察井壁變化,遇到險情,全部人員應立即撤離井孔。
4.8施工現場電源線路,必須按“三相五線”制,TV-S系統要求布置,并按“三級配電”“二級漏電分級”分段保護。各孔井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孔和一閘多用。必須一機一閘一箱進行敷設。孔上電線、電纜必須架空。
4.9電箱一律采用鐵質電箱,電箱應有嚴密的防雨措施,安裝位置合適,安裝牢固,進出線整齊,拉線牢固,熔絲不得用金屬代替,箱內不得放其他物品。現場電源線路及電器設備,由持證電工負責安裝維護,經驗收合格后,方準投入使用。施工現場設備的傳動部位,必須裝設防護罩。
4.10垂直起重設備必須經常性檢修維護,保證機件能夠運轉正常,操作靈活,按鈕開關、減速器、鋼絲繩、繩卡、吊鉤、吊桶、吊籠等不得帶病作業。
4.11孔樁開挖應交叉進行,正在開挖或已成孔而尚未澆灌砼的樁孔其10米半徑范圍內不得同時開挖其它樁孔。
4.12為了預防有害氣體中毒和孔井內缺氧,每天作業前必須先檢測或放鳥等方法測試,如不符合要求應先通風充氧,符合要求方準作業。
4.13項目經理部設立安全機構,并設專職安全員。制定專項安全方案及安全制度。現場管理人員向施工人員仔細交待挖孔樁處的地質情況和地下水情況,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急處理措施。專職安全員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和落實安全制度。
5結論
人工挖孔樁受地質條件限制,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易對周邊建筑物造成影響,但由于其造價低,施工設備簡單,成樁直徑大,成樁質量易保證等特點。在其他地區不少工程中仍被采用,但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并及時與有關各方聯系才能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該工程由于采取了一些合理的處理措施,降低了工程造價,縮短了工期,也防止了以后相鄰高層修建中,因抽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陷等事故。
經過檢測單位對該工程樁的檢測情況,設計共88根人工挖孔墩,小應變檢測其中80根為Ⅰ類樁、8根Ⅱ類樁,形成Ⅱ類樁的主要原因為成孔采取破爆施工,造成局部擴頸,但參與驗收人員共同確定不影響樁身質量,可以作為工程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