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對中國乳品制造業集聚效應實證性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統計學時間:瀏覽:

  【摘要】集群是某一領域內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聯系的公司集團和關聯的組織,通過商品和輔助活動相聯系,集群的地理范圍從單一的城市到省(州)、國家甚至多個國家組成的網絡(Porter,1998)。Porter將產業集群納入競爭戰略的研究,改變了產業集群理論在經濟學界的邊緣化狀態,并引發了研究產業集群理論的熱潮。

  【關鍵詞】產業集群,產業地理,集中指數

  一、引言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消費意識的增強,乳品消費量急劇增加。據統計我國人均消費原奶量從1990年的4.4公斤到2001年的8.8公斤,平均每年遞增6.65%。[1]而2002年世界原奶平均消費水平為102公斤/人,歐美發達國家為200-300公斤/人[2],與世界平均消費水平相比,我國乳品消費水平還很低、增長空間還很大。乳品消費量急劇增長的同時,我國乳品企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1994年乳品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為57.13億元,而2003年乳業銷售收入高達478.3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6.6%。近年來,乳業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了一批資金雄厚的飼料、食品、房地產等企業紛紛介入乳業,如新希望、頂新、匯源、維維、統一等把乳業作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伴隨供求的快速增長與國家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乳業已經成為我國畜牧業生產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

  產業集群現象在世界范圍內大量存在,不僅發達國家有,如美國存在著典型的制造業集群現象(Krugman,1991;Ellision,1997),而且發展中國家也普遍存在著這種產業現象(Guimaraes andFigueiredo,2000;Clancyet al,2001)。集群的出現主要源于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企業的大量集聚。企業的群聚可以產生相應的企業群落優勢,使群聚區域內的個體獲得競爭優勢,從而促進個體的發展,而這又進一步促進了整個群聚區域的擴展和壯大。聚集經濟是把相互關聯產品的生產按照一定規模聚集到某一區域來進行,從而使企業獲得生產成本或交易費用的節約。由于企業群聚,加速了彼此的成長,形成所謂的“綠洲效應”。

  國內關于乳品制造業的產業組織分析不少,但是都是利用產業集中度即CR4或者CR8、HHI,根據SCP范式研究,利用產業集群關系,根據產業集中系數研究的不多,本文采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數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對以往的研究進行比較論證。

  二、產業集聚的測定方法

  Ellision和Glaeser(1997)改進地理集中指數建立了產業集中度指數。假設某一個地區的某一個產業內有N個企業,且將該經濟體劃分為M個地理區域,這N個企業分布于M個區域之中,則產業地理集中指數為:

  其中,si表示i區域某產業就業人數占該產業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xi表示i區域全部就業人數占經濟體就業總數的比重。赫芬達爾指數(HerfindahlIndex)表示該產業中以就業人數為標準計算的企業規模分布。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數充分考慮了企業規模及區域差異帶來的影響很好的彌補了空間基尼系數的缺陷,目前已為一部分學者(羅勇,曹莉麗,2005)所采用。盡管地理集中度指數有很多優越性,但在計算過程中仍有不足。計算過程過于依賴就業人數和總就業人數,在我國特別是中部地區勞動生產率比較低的基礎上,其結果是產業集聚就是就業人數的集聚。有鑒如此,本文將以上指標變為:Si表示i區域某個產業產值占該產業全部產值的比重,xi表示i區域全部產值占經濟體總產值的比重。這樣做有以下好處:(1)我們從另一角度測算了產業集聚程度,便于和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數相互比較;(2)在指標設計上,完全符合Ellision和Glaeser的設計思路;(3)產業的產值數據容易獲得(我國并沒有發布企業員工人數分布),這就為計算帶來了便利。我們將變換的γ稱之為產業集中度指數。

  三、產業集聚效應分析

  本文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為六個區域:其中華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內蒙古,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華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華中: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西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Ellision和Glaeser將地理集中度指標分為三個區間,第一個區間為γ<0.02,表示該產業沒有地方化的現象;第二區間為0.02≤γ≤0.05,表示該產業在區域上的分布較平均;第三區間為γ>0.05,表示該產業在地區上的分布聚集程度最高。計算結果表明,我國乳品產業的γ值都大于0.02,其中在1998年和2001年都大于0.05,這與林禮耀、胡浩在《中國乳品制造業的產業組織分析》中測算CR8的結果趨勢是相同的,主要原因與2000年時候華東地區其他制造業飛速發展,導致乳品制造業的萎縮。

  計算結果還表明,我國華東地區是乳品產業相對發達的地區,雖然不占據自然資源的優勢,但是憑借良好的需求市場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乳品產業的發展仍然是最集中的,只是其優勢越來越弱。東北地區的市場份額維持在不變的狀況,稍有下降的趨勢,而華北則隨著經濟的發展,憑借自然資源優勢,乳品產業發展迅速,市場份額已經接近華東地區。華中地區乳品產業發展穩定,西北、西南的市場份額則是微乎其微,乳品產業的發展最為落后,與其自身整體經濟發展狀況相關。

  四、結論

  本文改進了產業集中度系數,對1998~2001年我國乳品產業的聚集效應進行的精確的計算,應證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并且從區域劃分的角度闡明了我國乳品產業的集聚效應,在產業比較集中的區域也是我國經濟發達和資源稟賦優勢的地方。雖然我國乳品產業的集中度較高,除了少數的大型乳品企業,如三元、蒙牛、伊利等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資本優勢外,其他的中小乳品企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產業集中系數雖然較高,但是目前乳品制造業市場結構同時面對來自產業內部、產業外部以及國外廠商的整合壓力,但就未來幾年內,市場內僅有幾家大規模企業的高壟斷市場結構并不會出現,因為促進當前我國乳業快速增長主要表現在液態奶領域,由于受到收奶半徑和保鮮期等因素影響,幾家大規模企業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這么大的銷售半徑,這就給地區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其次,由于產業進入壁壘較低,只要乳品制造業高利潤空間繼續存在,就會不斷有新企業進入,很難形成高壟斷市場結構。

  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我國乳品產業的結構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調整,隨著2008年發生的“三鹿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我國乳品企業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在食品安全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對于中小乳品企業,其資金和技術能力有限,要想獲得更大的突破,將要面臨更大約束。因此今后區域內乳品企業的兼并現象會時有出現,規模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集聚效應則會得到更大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林禮耀,胡浩.中國乳品制造業的產業組織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5,5(1):34-38.

  [2]吳松嶺.中部地區產業集聚效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9,28(6):104.

  [3]羅勇,曹麗莉.中國制造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8):106-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灵璧县| 灵川县| 宝坻区| 桂林市| 高淳县| 靖西县| 亚东县| 双鸭山市| 绥德县| 固镇县| 安徽省| 凤庆县| 巧家县| 巴南区| 沾化县| 永新县| 海南省| 沂源县| 平谷区| 连云港市| 阿拉尔市| 禹城市| 略阳县| 民县| 林周县| 林州市| 游戏| 溧阳市| 万年县| 苏尼特右旗| 孝昌县| 新兴县| 泰宁县| 那坡县| 岳阳县| 五大连池市| 读书| 西昌市| 怀来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