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建立在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上,而理解問題的根本途徑則是讀題。讀題是分析問題的前提,也是解題的基礎。“少年若天成,習慣成自然”,教師要讓學生養成“不讀題目不做題,不知題意不動筆”的良好習慣,扎扎實實做好讀題工作,在讀題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語言的訓練、思維的引領和方法的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讀題能力;解決問題;數學教學
《數學年刊A輯》(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主辦的一份面向國內外的綜合性的數學刊物。
讀題是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的過渡,“讀題百遍,其義自見”,讀題時要做到:讀通文字、讀順關系、讀懂題意。所以在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理順關系??梢韵茸寣W生初讀題目,尋找有效信息,再用恰當的關聯詞進行語言的組織,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復述等形式形成數學語言,從數學語言中提煉出數量關系,從而解決問題。
一、多管齊下,讓偶爾為之成為習慣之舉
(一)有效示范是形成讀題習慣的必要前提
一般來說,學生都有“向師性”。“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的言行示范在學生中的作用。模仿是學生最直接、最快速、最簡單的學習方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讀題習慣,教師必須給學生做好示范引領,重視語言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啟發性,做到吐字清晰、措辭得當、思維嚴密,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數學術語,并具有一定的邏輯性。通過親身示范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從而引領學生進行準確、完整、生動的表達,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把讀題變成自發性的行為,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學習興趣是形成讀題習慣的持久動力
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注意品質低下,如果教師進行單一的訓練,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良好的讀題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要利用多種途徑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勤于讀題、樂于讀題、善于讀題,帶著自然的情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1.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
在新課程教材中,信息豐富的“主題圖”、富有童趣的“情境圖”、營造氛圍的“場景圖”已經成為教材呈現信息的主要載體。教師要充分借助“情境”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置身于生動的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帶著情感走進數學世界,把讀題變成一種內心深處的需求,變成一種自發的行為。
2.變換讀題形式
語言的訓練往往比較枯燥無味,單一的讀題方式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讀題形式,如:集體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四人小組讀、同桌讀、默讀、輪流讀等。使學生在讀題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思維的發展,并在傾聽別人讀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感受讀題帶來的樂趣。
(三)營造良好的氛圍是形成讀題習慣的有力保障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主動而愉快地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說信息、讀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肯讀、敢讀、愛讀,甚至搶著讀,教師要進行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平等、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可以把讀的氛圍延伸到家庭,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把題目讀給家長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數學語言的無窮魅力。從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讀題氛圍,讓學生養成不讀題目不答題的好習慣。
(四)反復訓練是形成讀題習慣的關鍵所在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征。形成良好的習慣,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的結果。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讀題習慣,由于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部分教師就代替學生讀,學生完全成為一個傾聽者,并對教師的讀題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形成了“只聽不讀,只做不讀”的習慣。學生對問題不能完整地表述,更不會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讓學生養成讀題的習慣并非一日之功。首先,教師要轉變意識和觀念,明白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平時的教學中,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讀題訓練,可以先讓學生對主題圖或者題目進行觀察,讓學生說說從題中了解到的信息,再進行整理,從中選擇有用信息,讓學生完整地表述,教師適當進行糾正和示范,讓學生模仿復述。然后通過齊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不失時機地進行讀題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組織、應用和表達能力。
二、佳法良策,讓習慣歷練邁向自然之旅
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的重點在于使學生學會思考,特別是學會用數學方式思考。如果在讀題過程中只有良好讀題的習慣,沒有良好的讀題方法,往往效率低下,所以在讀題的時候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在新課程背景下,問題的呈現方式不再是固定的結構和相對格式化的文字表述,除了傳統的文字敘述以外,還增加了圖片、對話、表格等方式,同時還增加了多余條件,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生動的情境,但教師如何讓學生讀懂題目的意圖,對提供的信息進行必要和合理的取舍,有選擇性地收集有用的信息,并相互關聯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教師必須要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用智慧挖掘文本的內涵。
(一)抓住關鍵詞句讀
語文的閱讀要建立在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上,同樣數學解決問題也要抓住關鍵詞句并對其進行仔細分析、對比、推理。解決問題常見的關鍵詞有“多”“少”“一共”“各”“還剩”“平均”等。